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世界文化
  • 10位名校博士生联名抵制于丹 称其“极度无知”
  • 二月二 龙抬头
  • 别让艺术珍品失传而空留遗憾
  • 巧手剪出新天地——探访陕西民间剪纸培训班
  • 户县农民画敢问路在何方(图)
  • 孙慧娥中国剪贴画的新秀(图)
  • 安塞腰鼓为何被称为“中国第一鼓”?
  • 被誉为“威风锣鼓”的是哪种锣鼓?
  • 收藏远古“音乐”的人
  • 于丹被十博士喊“下课”并非偶然?
  • 最新热门    
     
    大众史学的短与长“想当然耳”的内容太多

    对于最近一个时期出现的大众历史热,大家都很关注。易中天的书卖了几百万册,也让很多人感到惊讶。但光惊讶还不够,还要问一问为什么。在中国,讲史自有其传统,而独盛于今,却不能说没有原因。其实,早在易中天之前,讲史、读史的热潮就已经形成了。吴思、李亚平、张鸣、李零、王学泰、姜鸣、谭伯牛、张宏杰、端木赐香、完颜绍元、当年明月……这个名单还可以排下去,他们都是近年来为读者所认可的历史写作者。他们造就了数量可观的读者群,然而,他们也是读者“捧”出来的。他们的职业、身份、学养、背景各不相同,但他们不谋而合地推动了历史写作的通俗化进程。他们把历史从学术的楼阁中解放出来,变成了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历史读物,形成了现在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大众史学。

    这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有人也许会觉得,其中一些人的写作,并不适用“大众”这个概念。他们可能不属于历史专业,但他们的写作还是体现了不同的学术背景。这么说不无道理。不过,就作品而言,他们主要的却不是为了“学术”,而是为了大众的阅读。事实上,称他们的作品为“大众史学”,也并不辱没这些作者。他们的写作固然有其学术性,却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通俗化和大众化的倾向。而二者兼而有之正是这些以大众阅读为目标的历史写作所固有的特点,它们的长处和短处,将长久地纠缠在一起,斩不断,理还乱。在这方面,张宏杰的写作很有代表性。讨论张宏杰的写作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大众史学的价值、意义和局限性。

    张宏杰的作品我读过两种,先读了《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最近又读了《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我的比较突出的感受是,张宏杰的历史叙述,不是以历史为出发点,而是以现实为出发点。这是大众史学和传统史学最明显的区别。虽然传统史学也讲“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也讲历史研究为现实服务,但是,它们和大众史学所表现出来的现实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