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世界文化
  • 10位名校博士生联名抵制于丹 称其“极度无知”
  • 大众史学的短与长“想当然耳”的内容太多
  • “历史正剧”的冬天来临了吗?
  • 西方作家选出十大文学名著 托尔斯泰巨著受追捧
  • 看日军的“人性”《硫磺岛书信》的真真假假
  • 颂扬“神风特攻队” 日本文化右倾让别国反感
  • “秦始皇多情”引争议 导演称少了女人戏不好看
  • 被誉为“威风锣鼓”的是哪种锣鼓?
  • 收藏远古“音乐”的人
  • 于丹被十博士喊“下课”并非偶然?
  • 最新热门    
     
    易中天、于丹现象的教学示范意义

    视走入了大众的生活,而是被影像娱乐弄得疲惫不堪的视听大众欣然接纳了易中天。毕竟视听大众在媒体娱乐中浸-得太久,内心也有从疲态中“从良”的意识,大众本身也有对文化品味的诉求啊,只不过这种品味诉求是生动而非刻板的,是生活而学术的,是平民而非精英的,是普及而非个体的,是活在普通大众生活中“歌其食”、“劳其事”的日子。其实大众的需求就是让讲者把藏在书阁中的藏品以一种趣味性而非陈列式的方式展现给读者,把刻板的内容解说成学生的语言,老百姓的语言,大多数人能听得懂的语言,总之是大部分行业中的大众都能欣然接受的语言;描情摹状,议论风发,“说”明白,“品”到位。这对时下提高人们读书的兴趣,提升大众的阅读品位,真是一种很好的“做”的尝试。倘若那些上不了电视的教授,感觉不如人可心里还很不服气,就下点真工夫弄个“说《复活》”“说《人间喜剧》”什么的,把外国文化引入我们的生活视野,在今天世界文化交流的背景下不失为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品”不出闲适和趣味也不要紧,只是别愤世嫉俗,乱发脾气就好。

    话说回来,目前的文化传播除了回味我们的历史之外,也应激发人们关注现实的勇气和睁眼看世界的魄力,把解决现实问题当成自己的责任和目标,让教授们走到学生中间去,在人生最需要指点的关键时期关注一下学生的成长;别在古书中浸-得太久,否则不会用大众语和学生交流,反倒滋长了自己没必要的清高,和学生渐去渐远,失去了中国知识分子本该传承的教育者的本色。


        你还没注册?或者没有登录?

        如果你还没注册,请赶紧点此注册吧!

        如果你已经注册但还没登录,请赶紧点此登录吧!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