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世界文化
  • 10位名校博士生联名抵制于丹 称其“极度无知”
  • 大众史学的短与长“想当然耳”的内容太多
  • “历史正剧”的冬天来临了吗?
  • 西方作家选出十大文学名著 托尔斯泰巨著受追捧
  • 看日军的“人性”《硫磺岛书信》的真真假假
  • 颂扬“神风特攻队” 日本文化右倾让别国反感
  • “秦始皇多情”引争议 导演称少了女人戏不好看
  • 易中天、于丹现象的教学示范意义
  • 唐剧“荒”唐?——再论吴子牛的“鸡蛋碰石头”
  • 电视剧《秦始皇》情爱镜头过多遭网友非议(图)
  • 最新热门    
     
    古代文学中国人的文化主食

    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流行的几部中国古代文学史,如游国恩本、文学所本、袁行霈本、章培恒本等,都略去”古代”二字,径直称做《中国文学史》。这并非故弄玄虚,而是充分肯定了古代文学的当代价值。对当代中国人来说,我国丰厚的古代文学遗产,并非遥远的记忆,而是现实的营养;并非死气沉沉的往昔梦魇,而是生生不息的生命体验。古代文学,主要是汉语文学,不仅是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是铸就当代中国人文化人格的灵魂和动力。尽管当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当代人的眼界更加开阔,远比前人更多地接触到外来的文化,但古代文学依然是当代中国人的文化源头和文化主食,恰似牛奶面包虽然日渐普及,菜汤米饭和馒头面条依旧是中国人的日常饮食一样。

    但是,文言汉语毕竟不是当代中国人的日常用语,古代文学也确与当代中国人有些隔膜,尽管其传承始终没有断绝,其活力也确有衰减的趋势。这主要表现在传承过程中必不可免的断裂、解构与漠视。断裂主要指因古今生活的变动、观念的转换以及文化积累的变异,以致其传承常常出现误解和遗忘,造成文献的中断、传播的空白等文化含量衰减,以及受众人数的缩减。如今人能通读《诗经》、《庄子》等经典的已越来越少,而且读过的人对其真谛的理解也未必合于古人的原意。解构主要表现为当代人往往用自身好恶和理解评价和改造古代文学,使其变味变形、面目全非,传给今人乃至后人的根本不是传统的中华文化,而是解构后重组的杂糅货色,如各种“戏说”所传播的历史和文化知识,只能误导受众,部分群众却简单地认为这样的东西传承了古代文学。漠视主要表现为将古代文学看做过时的历史遗产,认为只需少数爱好者传承即可,而对当代世界的主流文化即西方文化盲目崇拜。这些负面的影响,对于古代文学的传播当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