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世界文化
  • 美报评论“黄金甲”引起中国人的道德观讨论
  • 术业有专攻易中天先生,如此“著书”当否?
  • 《汉画故事》——汉画研究的首部专著
  • 李治的“无为之治”唐高宗与初唐文学
  • 张恨水逝世40周年还原一个真实的张恨水
  • 两百年前 《红楼梦》走向世界(图)
  • 《蒋介石日记揭秘》被指作伪且一拼二凑(图)
  • 雨果后人接连上诉欲禁“《悲惨世界》续集”
  • 通俗小说变经典文人的改订成就“四大奇书”
  • 曾被严格保密的往事叶永烈为毛泽东拍“内片”
  • 最新热门    
     
    古代典籍传播三“热” 辩证重塑传统文化精神

    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文化市场,古代典籍日渐成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经济增长资源。信息化的图像传播手段、产业化的商业传播目的,改变着古代典籍传统的传播样态。古代典籍凭借现代传播手段所传播的传统文化精神,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在这种改变中,应该积极地避免负面的传播效果,辩证地重塑传统文化精神。

    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某种程度上是鉴于时下古代典籍不尽如人意的传播形势。中国时下的古代典籍传播主要有三种传播“热”态:古代典籍普及本出版热、古代典籍“戏说传播”热、古代典籍“图像传播”热。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一波古代典籍普及本的出版热潮,这里的普及本包括白话本、翻译本、摘要本、甚至漫画本等诸多形式,对大众接受古代典籍文化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在这一传播过程中,“*”版本、“攒抄”版本、以至错误百出的粗制滥造版本层出不穷,市场占有率居高不下,而且其影响延续至今,严重影响了大众对古代典籍文化的接受质量。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进入消费时代,消费主义化的古代经典传播成为时尚,《水煮三国》、《麻辣三国》、《商道红楼》、《Q版语文》等一系列古代典籍“戏说”作品的出版成风,对大众尤其是青少年影响巨大,有些青少年甚至把“无厘头”的改编内容当成古代典籍的“正史原貌”,其负面影响可见一斑。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电视机、录放机、VCD、DVD、包括现在的网络、手机等等和数字图像传播相关手段的普及化,古代典籍越来越多地借助这些现代手段进行传播,尤其是21世纪以来,古代典籍的“图像传播”成为一种热潮。从初期对古代典籍的影视剧“正说”到近年来的“戏说”、“翻拍”,到现在电视台推出讲解《三国》、《论语》、《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