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考古发现 >>世界文化
  • 中国医学史中的性黄帝的身体与中医学的密码
  • 《在路上》重温“垮掉一代”的心灵自传
  • “三国”渗透日本人生活 源自中国影响力高涨
  • 清代小说《断袖篇》作者俞雯考
  • 小学生“叫板”历代文豪 古代诗文惨遭“恶搞”
  • 李锐“文革”是我终身要表达的命题
  • 目标汉语“第三乱世”,咬!
  • 《蒋介石日记揭秘》蒋介石日记首次内地公开
  • 《贞观之治》编剧创作这个电视剧我是失败的
  • 《黄金甲》一部反常的“大片”
  • 最新热门    
     
    从于丹说《论语》想到的

    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爱憎分明;他又说:“乡愿,德之贼也。”鄙视和厌恶那种没有色彩,八方讨好的庸人;尽管不为世人理解,不见用于当权者,他不怨天尤人,但也不随波逐流、降志辱身。正因为它色彩鲜明,所以也不能为所有人接受,与一切色彩相搭配。生前生后,它受尽了无数的冷遇、打击。当然,它也不是绝对的、神圣的,不与任何色彩相搭配的。

    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论语》为人们信奉、传承,也为一些人利用,它不断吸取其他思想的有益成分,发展自己,使自己的色彩更丰富、更绚丽;同时也不免受到某种“污染”,使原来的色彩有所变化。而在这个过程中,又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基色,并因而能形成儒学的传统。所以,今天我们必须面对对《论语》思想的多样的解读,同时又必须认真探究,力求接近地了解《论语》思想的原意。这两个方面,是不可或缺、不可偏废的。怎样把握这两者的关系,是于丹说《论语》给我们提出的,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解决的课题。


        你还没注册?或者没有登录?

        如果你还没注册,请赶紧点此注册吧!

        如果你已经注册但还没登录,请赶紧点此登录吧!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