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故事
  • 征服结核病的接力赛
  • 从 海龟 到“纳维尔号”
  • 松姆河畔的怪物
  • 奇袭珍珠港的新星
  • 谢菲尔德号 的厄运
  • 诸葛亮和气球
  • 16米长的巨型 飞鱼
  • 第一次只飞了12秒钟
  • 底片上的钥匙影子
  • 她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 最新热门    
     
    请来了闯入物理学皇宫的 孙大圣

    1913年,玻尔提出了轰动整个欧洲科学界的原子结构新理论。玻尔指出:电子绕原子核旋转的轨道并不是任意的,它是有轨电车,必须在属于自己的特殊轨道上运动;电子在不安分时会从一个轨道跳到另一个轨道,犹如有轨电车上的跳蚤的运动;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时是不会放出能量的,所以电子不会掉到原子核上去。他还提出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这就是著名的玻尔模型。

      玻尔模型凝结了卢瑟福的不少心血,为了表达对这师生两人无私合作的敬佩,人们常把新的原子模型叫做“卢瑟福-玻尔模型”。

      1914年, 两位德国物理学家用实验证明了玻尔理论。

     

      利用玻尔理论能成功地解释氢原子在高压下发光之谜。

      你一定看过霓虹灯吧,一根根形状各异的玻璃管,充进氢气后,通上高压电会发出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的光。原来就是那“调皮”的电子在氢原子内各个不同的轨道上跳来跳去时发出的“旋律”。原子中的电子为什么会有如此“本领”呢?这是原子世界里一种名叫“量子性”的体现。在20世纪初,量子性概念的提出,犹如物理学皇宫闯进了一位“孙大圣”,把金碧辉煌的宫殿闹得天翻地覆——把一个世纪引进了科学时代。

      玻尔理论还解释了其他一些原子的光谱特征,接着他又进一步发展了这个理论,并对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给出了理论上的解释。直至今天,全世界的大学、中学物理和化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