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故事
  • 李嘉诚--成功访谈录
  • 曾宪梓代表寄语首先要教学生学会做人
  • 海燕的 职教情缘
  • 朱德庸――从 小众 走向“大众”
  • 美国人的10个文化偶像
  • 永远的一课
  • 困境即是赐予
  • 居安思危
  • 八个经典励志故事
  • 飞翔的蜘蛛
  • 最新热门    
     
    大学生就业典型肖永正——诗意的回归

      肖永正自述:

      记得一位诗人曾说过,人生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1997年我从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和许多同龄人一样,毕业后何去何从成了让人夜不能寐的事情。

      我出生在云南丽江泸沽湖畔的彝族村寨。在上大学期间,一种深深的忧患时常在我内心涌起,家乡的贫困与落后一直都是我心里一块永远的痛,一线永远的牵挂,一份无法卸掉的沉重。是呀,大山在呼唤你,父老乡亲在等待你啊!

      就这样,我收拾起几箱子的书和行李,怀着一颗热血沸腾的心,踏上了回家的路。

      回到家乡,除了那份浓浓的乡情之外,扑面而来的是那无尽的贫困:被岁月之河洗刷得灰黑的木屋,因砍伐过度而*出骨架的山体,被贫困时光染黑了脸庞的人群,到几公里外背水的女孩,赶着羊群在山野飞跑的失学儿童……

      一位协同上海电视台拍摄记录片的复旦新闻系的年轻教授,在一个贫穷的村子拍摄一所学校时,面对全部赤脚在雨水里冷得发抖的学生,面对漏雨的木头教室,面对泥泞的山路,曾流着泪对我说:“永正,跟我回去吧,现在还来得及。这样的现实你改变不了!”我没有跟她跑回上海,但她的话让我不止一次扪心自问,这样的现实,你能改变多少?

      在这样的自问之中,我接受了在蝉战河乡政府的第一份工作,任经营管理员,就是负责经济报表的工作。我还记得,1997年经济报表中的一个数字,全乡年人均纯收入只有320元。320元是个什么概念?这数字可能还不及大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万马场行政村是蝉战河乡最高寒最落后的行政村,从1997年到1998年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在那儿蹲点,当时万马场不通电不通路,是个很封闭的地方。

      但是我时时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