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故事
  • 了解常见意象突破诗词壁障
  • 《行政诉讼法》普法学习问答
  • 古代名人勤学的故事
  • 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
  • 刻苦学习的名人故事
  • 为理想奋斗的名人故事
  • 立志成才的名人故事
  • 关于名人的理想追求的故事
  • 刻苦学习的名人故事
  • 名人爱国故事
  • 最新热门    
     
    爱国名人故事-爱国贤达马棠政及其子孙

    swf"; var HZHs_AD = HZHs[AD

    [1] [2] [3] [4] 下一页

    _i]; //--> </Script> <Script> document.write(""); </Script> <--画中画广告结束--> <-- 画中画下文字链 --> <--焦点新闻--><--//焦点新闻 end--><--画中画下flash--> <--//画中画下flash end--><--/News_HZH_AD-->  马棠政少年赴泰国谋生,后创办火砻机械厂,事业有成后,不忘造福桑梓,回乡捐资创办学校。

      马棠政之公子马立群,少年先后在家乡、广州和香港求学。19岁赴泰国研究火砻机械工程,后继承父业。学识渊博,聪明能干,事业有成后,发扬父亲爱国爱乡的美德,以乐善好施、爱国济民为己任,实现父母亲未完的心愿。
      1928年,他以父亲马棠政的名誉捐献白银15万元建筑家乡长江至白沙圩公路,全长6公里,公路中建琼仙桥和丽珍桥,方便乡亲出入,乡亲命名为棠政公路。1930年,获悉家乡建白沙桥和中山桥(白沙沙滩至开平沙洲圩)二桥,总长约200米,各桥阔15米,需耗资白银8万多元。马立群又以父亲的名誉两次共捐白银2.8万元。1933年,二桥建成,成为台、开两市交通要道。1931年,我国湘鄂等8省水灾,灾民近亿。他不但带头捐资赠物,还积极发动侨胞、友人和社团捐资救济灾民。祖国抗战期间,他积极推销救国公债,不遗余力地为抗战筹集资金。

      马立群在泰国几十年,扶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危济困,急公好义,为泰国政府、社团和侨胞们所赞许、钦佩与信任。他曾任暹罗中华总商会第12届主席、中国暹罗商务专员、暹罗华侨筹赈大会主席、泰国皇家总慈善基金会委员、泰国经济部顾问、泰国贸易院检米部主任、泰国促进货物外销委员会顾问、泰中商会、泰国火砻公会主席、泰国红十字会董事。还任泰米公司总经理、泰国工业器材公司、泰谷公司、五福船务公司、颐中贸易公司、马汶坤公司、香港振盛行、福星船务公司、琼仙置业公司董事长等职务。

      马立群为人稳重,克已爱群,深为泰国政府和人民的敬重,他曾获泰皇御赐三等白象勋章,泰皇二等皇冠勋章、泰皇后御赐特等红十字奖章等项殊荣。

      马立群先生因积劳成疾,于1964年1月13日与世长辞,享年67岁。中泰人民同为失去一位能干的慈善家而哀痛。

      马立群的公子、泰国上议院议员、群侨集团总经理马钧利先生,1940年6月出生于曼谷,先后在中国香港、泰国求学,并留学美国。后回泰国继承父业。运筹有术,取得巨大成就,遵循祖父母及父母亲的谆谆教导,继续发扬爱国爱乡的美德。
      他和夫人马陈漪漪于1982年捐港币5.5万元,为家乡学校捐建一座图书馆。1984年捐港币50万元,在家乡建一间中学,为纪念其父母亲,命名为群侨中学,还请了时任全国侨联副主席蚁美厚书写中文校名,马钧利先生亲自书写泰文校名。1992年,马钧利先生首次回国参观、探亲。他与夫人马陈漪漪目睹乡校宏聪小学校舍已陈旧,设备简陋,不适应现代教学需求。1997年,马钧利伉俪独资200多万元建山朗钧漪学校,校园面积逾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多平方米。教学楼设计视野宽广,校园绿草如茵,校园美仑美奂。校前面是群侨中学、群侨图书馆、哲政亭,还有宏聪校友楼。为鼓励师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生勤教勤学,马钧利伉俪捐港币1万元、马诚利、马灿利各捐港币5000元为奖教奖学基金。马钧利还资助港币10万元建白沙医院,捐资更新了村里的输电线路等设备。

      为方便乡亲候车、劳作避雨和休息,马棠政的子孙们捐资在棠政公路建凉亭,乡亲们取名为“五代亭”,表彰马氏家族五代爱国爱乡的美德。亭柱刻上“五代振家声事业辉煌怀祖国;亭园多胜景浓情沐浴思甘棠”。

      马钧利先生对泰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巩固中泰友谊也作出了重大贡献,德高望重,他曾获泰皇御赐一等白象勋章、特等皇冠大缓勋章,并当选为泰国上议院议员。

      马棠政子孙们的高尚美德也必奋于当世,显乎后人。

    上一页  [1] [2] [3] [4]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