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青期间近一半的时间里是主持召开*局常委会议、*局会议和省、市委书记会议。根据会议意见和一些谈话要点,他完成了《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一文,完成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在青岛的主要工作。
在来青岛之前,这几个会议在南京已经召开了。会前,他先在上海视察,了解了那里的情况,根据会议讨论的要点,毛泽东起草《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由于南京太热,中央决定移会北上青岛。
毛泽东在青召开的*局会议和部分省、市委第一书记会议,青岛的干部都没有资格参加,但他写的《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一文,却发给青岛市委,征求市委领导同志的意见。这篇文章的基本框架和内容是在南京就起草好的,是他根据*局会议的意见以及主席和省、市委书记谈话的一些要点起草的,并经过10次讨论和修改,在*局扩大会上做了正式报告。最终在青岛迎宾馆完稿,并印发。毛泽东批示邓小平:“此是最后的定稿,请你提交*局批准。如有修改,请告知。如无修改,即可发出。”
经邓小平提交*局批准,这篇著作在青岛即发给全党。这篇著作后来收录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里。文章把阶级斗争提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使这次会议对以后的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极少数*分子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动进攻的时候,对这种进攻给予坚决回击是完全必要的,但是,由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当时的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使反*斗争严重的扩大化。
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社会主义革命的命题。再一次重复了“资产阶级
< 1 >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