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被指在毛主席身边装* 杨尚昆蒙冤阴谋反党
  • 将军临终也壮烈 许世友对杨尚昆说“我完蛋了”
  • 明末羊城著名歌伎张乔“百花冢”现身白云山麓
  • 严复仕途乖蹇之谜 吸鸦片还有嗜赌吃花酒等恶习
  • 纪念董存瑞献身50周年 杨尚昆去世前的最后题词
  • 记者采访人大出错 杨尚昆出面保护令人终身难忘
  • 杨尚昆生平简介(1907-1998)
  • 广昌战役彭德怀救下杨尚昆 从此两人亲如手足
  • 杨尚昆留下的遗物 长征中弹片整整留存了63年
  • 杨尚昆复出当广州市长 亲自和李嘉诚洽谈合作
  • 最新热门    
     
    蓝翎因“评红楼梦”受毛泽东表扬 3年后定为-

    辑。蓝翎的命运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有一段时间,部领导要蓝翎负责杂文专栏的编辑工作。搞杂文,在那个年代是既有战斗性又有很大-风险的。但蓝翎在这方面毫无提防,毫无顾虑地积极工作起来,组织文坛上的知名人士写稿。这些杂文大受读者的欢迎,也给蓝翎很大启发。于是他一面继续组织作者撰写杂文,同时自己也动手写了起来。他万万没有料到,不久,就是由于一篇自己写的没有发表的杂文招来了大祸。

      1957年上半年,被称为“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突然变成了朔风怒号的寒冬。整风运动转变为一场无情的反-斗争。《人民日报》社也不例外,编辑部各部门纷纷起而抓-,大字报贴满了楼道两侧。但斗争发展不平衡,有的部门的领导人斗争性强,揪出的-就多。比如记者部,挖出的-最多,属全社之冠。而文艺部主任林淡秋,为人厚道,对部下从来和颜悦色,不整人,部里只勉强揪出一个-漫画家沈同衡。可是,某些反右积极分子于心不甘,他们在底下说,别的部门-揪出了七八个,五六个,为何文艺部只有一个?显然部领导人有右倾思想。

      事有凑巧,国庆节前,编辑部收到了《北京文艺》杂志社的一封检举信,检举者本人已被打成-。他在信上说,《人民日报》蓝翎曾经给他们写过一篇杂文《面对着血迹的沉思》,他们未采用,退还给了作者,“这篇杂文恐怕有问题”。反右积极分子拿到这封检举信如获至宝,他们既不去向蓝翎核对事实,也不问原稿上究竟写了些什么,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在内部刊物《编辑部生活》上刊登了检举信。紧接着,就在编辑部大楼里贴出了大批大字报,责令“蓝翎必须低头认罪”。

      蓝翎的这篇杂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1956年10月10日的《辽宁日报》上刊出了一篇《小兰之死》的报道,揭露了辽宁绢纺厂严重的官僚主义,把一个19岁的女工迫害致死的事件。《人民日报》转载了这篇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作家菡子写了篇《为小兰呼冤》的杂文,由蓝翎编发,在《人民日报》副刊刊出,也博得了好评。蓝翎觉得菡子的文章意犹未尽,他就又写了一篇,在本报不便发表,刚碰上《北京文艺》来约稿,就给了他们。这篇杂文的意思是,官僚主义不仅是一般的作风问题,在一定条件下,它还会酿成流血惨剧的。尽管蓝翎的文章并无错误,可是某些人却把文章掐头去尾,硬是定性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再加上他写的其他几篇杂文,一概如法炮制。几年前曾经受到毛泽东表扬的“小人物”,年仅26岁的蓝翎,终于被定为-分子。

      1958年初冬的一天,我和蓝翎等几个人一起下放唐山柏各庄农场劳动改造。

      1961年4月,我们先后被召回报社。我与蓝翎都还戴着-帽子,真有无颜见江东父老之苦。我们都被重新分配工作,他被分配到河南商业部门,改了行,我被留在报社。从此一别就是十余年,我一直深深怀念这个耿直而富有正义感的共过患难的朋友,我估计在10年“文革”里,他的日子肯定不会好过。

      真是二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1976年,多灾多难的祖国终于结束了厄运,走上了健康发展的正途。1978年,党中央宣布给错划的-分子改正,人民日报社29个-全部回归人民队伍,蓝翎当然也不例外。整整二十年苦涩的-生活至此结束。对于那篇曾经给他带来灭顶之灾的倒霉的杂文,在改正结论里是这样写的:“他是根据《人民日报》发表的‘小兰之死’等材料写成的,是针对当时辽宁绢纺厂兰培初被逼-等具体事件而发的议论,并没有把有官僚主义错误的干部和整个党等同起来,也没有把此事与社会主义制度联系起来,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要严惩-者。”实事求是来得多么不容易啊!如今,蓝翎已走到另一个世界去了。我想他撒手西去时的心情应该是平静的,因为他在改正后的十几年里工作得十分出色,担负了《人民日报》文艺部的主要领导职务,出版了多部杂文集和其它著作,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贡献专家津贴。他去世后,报社党委给予了他优秀-党员的很高评价。

       

      (王国天摘自《炎黄春秋》第9期作者季音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