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储安平的最后岁月 用死保持自己的卓越和尊严
  • 储安平的新闻理想:靠言论的力量影响政府的决策
  • 储安平:《向毛主席和周总理提些意见》节选
  • 国共政坛“九大美男”:储安平位列其中(图)
  • 张伯苓的金钱观:“不要爱钱,够用就行”
  • 腐败厅长出狱后打工洗罪 做包公祠前守门人
  • 张闻天之子下农村解散食堂 被定性为“坏学生”
  • 李敖对金庸与三毛的伪善不以为然 当面予以戳穿
  • 巴金:我的几百万字作品还不及轿夫老周的八个字
  • 毕生从事纺织原料的开拓与利用的棉业专家吴味经
  • 最新热门    
     
    解放前夕沈从文害怕清算 决意退出文坛就此封笔

    1937年凡容的《沈从文的〈贵生〉》等文章,责备他“不写阶级斗争”,对不同阶级人物“缺乏爱憎分明的立场”。从抗战开始,他与左翼作家的关系恶化,在“与抗战无关论”、“战国策派”、“反对作家从政论”、“自由主义文学”等一系列论争中,沈从文几乎每次都被列为批判对象。面对接踵而来的争论和批评,他感到茫然和疲惫了。他对自己的文学创作所追求的唯美风格与现实时代的差异,有着清醒的自知之明。早在1946年他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我能写精美的作品,可不易写伟大的作品了,我的作品也游离于现代以外,自成一格,然而正由于此,我工作也成为一种无益之业了。”他就是怀着这样惶惑的心情离开昆明西南联大去了北大。

      特别是到后来,沈从文明显地感到了时代的变革对他创作的冲击,“搁笔”的念头也随之产生。当他主持《益世报》文学周刊时,1948年12月7日在给作者吉六的退稿信中说:“一切终得变,从大处看发展,中国行将进入一个崭新时代,则无可怀疑。人到中年,性情凝固,又或因性情内向,缺少社交适应能力,用笔方式二十年三十年统统由一个‘思’字起步,此时却用‘信’字起步,或不容易扭转,过不多久,即未被迫搁笔,亦终得把笔搁下。这是我们一代若干人必然结果。”永远的告别

      遭到致命打击、对沈从文命运产生巨大影响的是后来对他的一次严厉批判。

      1948年,-已兵临北平城下。一大批文化名流接到国民党通知,限期南下。沈从文也在名单之列。但他毅然决定留下。沈从文此时的心情其实是很矛盾的,一方面他对新时代的来临欢欣鼓舞,另一方面又担心跟不上步伐。他已然洞察到了自己的结局,为他的后半生埋下了伏笔。

      与此同时,1948年香港出版的第一期《抗战文艺丛刊》登载了郭沫若的一篇文章《斥反动文艺》。文章犀利而尖刻地给朱光潜、沈从文、萧乾等人画像,他们分别被骂成红、黄、蓝、白、黑的作家。斥责沈从文是专写颓废-的“桃红色作家”,是个“看云摘星的风流小生”,“特别是沈从文,他一直是有意识地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存心不良,意在蛊惑读者,软化人们的斗争情绪”。郭沫若一文对沈从文的“作为反动派”的阶级定性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给本来对批评就敏感的沈从文以沉重的打击。沈从文感到这次是对他二十多年来独立为文艺奋斗的自强精神的“一次真正的全面否定”,先前的担忧很快变成了现实,他害怕,恐惧,觉得有一张网在收紧。

      “清算的时候到来了!”他常常喃喃自语。

      “当时他压力很大,受刺激,心里紧张,觉得没有大希望。他想用保险刀片-,割脖子上的血管……当时,我们觉得他落后,拖后腿,一家人乱糟糟的。现在想来不太理解他的痛苦心情……”沈从文的夫人张兆和说。

      1949年7月召开的“第一次文代会”,他与京派理论家朱光潜、沦陷区女作家张爱玲、国统区作家无名氏(卜宁)等都被排除在外,并被赶下北大的讲台。

      天才文学大师的艺术之翼就此折断了。

       

      住院恢复后的沈从文下决心“转业”——他不得不离开北大,远离既给他带来荣誉又招来是非的文坛,来到了中国历史博物馆。这一年沈从文47岁。

      沈从文从1948年12月31日在一张条幅上写下“封笔试纸”以后的40年里,虽经几番努力,终没能写出一篇小说。而在这以前的25年中他却出版了80多部,1000多万字。(《书屋》2005年第8期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