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完善功能“褒烈育人”
  • 以反腐题材见长的著名纪实作家陈放因病辞世
  • 彭德怀平反悼词一波三折 曾被要求写入右倾错误
  • 李锐回忆:任仲夷顶住压力为张志新平反昭雪
  • 前天津市长黄敬同志趣事:市长开车,司机坐车
  • 任仲夷谈盛世:“公私仓廪俱丰实”才是真富
  • 毛泽东之女李讷的三段爱情:不找高干子弟做对象
  • 陈云劝华国锋要有自知之明 续任党主席不适当
  • 毛岸英牺牲五十五周年 其担任翻译照片公开(图)
  • 谁在历史上真实“亮剑” 主人公李云龙生活原型
  • 最新热门    
     
    潘光旦忏悔国难与教育 主张应培养“士”的情志

     

      潘光旦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曾赴美留学,后长期担任清华大学校务领导,研究社会学、优生学、性心理学、民族史等,卓有成就。

      社会学家费孝通是潘光旦的弟子。他曾谈到自己与潘光旦在做人上的差异:“我这一代人可以想到,要在人家眼里做个好人,在做人的问题上要个面子。现在下一代人要不要面子已经是个问题了。我这一代人还是要这个面子,所以很在意别人怎么看待自己。潘先生比我们深一层,就是把心思用在自己怎么看待自己。这一点很难做到。”他说,现在的教育界,了解潘光旦教育思想的人不多,但实际上,研究中国现代教育,潘光旦本是位绕不过去的人物。

      潘光旦曾写过一篇《国难与教育的忏悔》,认为近代以来所谓新教育,有许多对不起青年与国家的地方,总括起来说就是,教育没能使受教育的人做一个“人”、做一个“士”。中国教育没能跳出三个范围:一是平民教育或义务教育,目的只在普及,而所普及的不过是识几个字,教大众会看简单的宣传文字;二是职业教育或技能教育,目的显而易见只是教人学些吃饭本领;三是所谓人才教育,充其量只不过是培养一些专家或者文官。这三种教育和做人之道都“离得很远”。

      他主张教育应当培养出“士”的情志,平时牢守“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远”,危难中体现“见危授命”、“士可杀不可辱”的志节。

      他说,国难的形成自有其内因外缘。若就内因来说,与当时的国民素质有很重要的关系,而归根结底,教育要负很大的责任,因为它忽略了教育一般国民做人做士的根本使命。“教育不知做人造士为何物,因而应该忏悔。”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