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人物风流:彭德怀撼天动地的力量蕴藏在哪里?
  • 列宁突然逝世之谜:重大事件使其大喜大悲(图)
  • 英国最著名的败家子:耗尽千万家产只为一己奢靡
  • 《南方周末》02年特别评选:走上前台的胡锦涛
  • 前天津市长黄敬同志趣事:市长开车,司机坐车
  • 任仲夷谈盛世:“公私仓廪俱丰实”才是真富
  • 毛泽东之女李讷的三段爱情:不找高干子弟做对象
  • 陈云劝华国锋要有自知之明 续任党主席不适当
  • 潘光旦忏悔国难与教育 主张应培养“士”的情志
  • 作家张海迪回忆:小时候几乎没见过妈妈穿新衣裳
  • 最新热门    
     
    郭沫若的大跃进诗词:赶上英国只需要十五年

    冠冕!不要再浪费宝贵的食粮,快一些成为肥料的来源。

    听起来有些寒气逼人。

    郭沫若先生在全民大炼钢铁时紧跟形势。标题为《钢,铁定的一○七○万吨!》的诗中写道:

    钢,铁定的一○七○万吨!今天知道了你已提前完成,把去年的产量整整翻了一番,六亿五千万人民都衷心庆幸。

    并写道:

    钢,元帅真有高度的纪律性

    你一马当先地跑上了高岭

    历史事实证明,“大炼钢铁”彻底失败了。作为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老为什么忽略了科学态度和“严肃、严谨、严密”的精神呢。

    在文化方面,他还填过一首诗《红透专深(调寄十六字令)》:

    红!双反之火正熊熊,烧五气,努力学工农。透!锻炼须从劳动受,新八路,今日又从头。专!技术革新在眼前,学科学,战向地球宣!……

    此外,为使形式服从内容,郭沫若把词牌“声声慢”,改为“声声快”,在词前序语中说:“我如今和她(李清照)一首,但一反其意,以反映当前‘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大跃进高潮,因而把词牌名改为‘声声快’。”词曰:

    轰轰烈烈,喜喜欢欢,亲亲热热密密,六亿人民跃进,天崩地裂。一穷二白面貌,要使它几年消失!多益善,看今朝,遍地英雄豪杰。八大煌煌决议,十九字,已将路线总结。鼓足干劲,争赴上游须力!多快更兼好省,更增添,亿吨钢铁。加紧地将社会主义建设。

    这些为嵌入标语口号,而生硬拼凑的句子,能算是诗词吗?

    郭老有些诗牵强附会,至今还让人难以理解。如全民“灭四害”(“四害”为苍蝇、蚊子、老鼠、麻雀。后来证明麻雀不是害虫,而是益鸟),他写了一首《咒麻雀》:

    麻雀麻雀气太官,天垮下来你不管。麻雀麻雀气太阔,吃起米来如风刮。麻雀麻雀气太暮,光是偷懒没事做。麻雀麻雀气太傲,既怕红来又怕闹。麻雀麻雀气太娇,虽有翅膀气太高。你真是些混蛋鸟,五气俱全到处跳。犯下罪恶几千年,今天和你总清算。轰打毒掏齐进攻,最后放把烈火烘。连同五气齐烧空,四害俱无天下同。

       

    还有一篇《四害余生四海逃》,共有4首,只录下小标题:一、苍蝇逃向英国;二、麻雀逃向美国;三、蚊子逃向日本;四、老鼠逃向西德。对这四个资本主义国家,就算不讲国际人道主义,也总不该己所不欲,嫁灾于人吧。花卉是美丽的,一旦直接为-口号服务,也会失去诱人的美感。如《水仙花》:

    碧玉琢成的叶子,银白色的花,简简单单,清清楚楚,到处为家。我们倒是反保守、反浪费的先河,活得省、活得快、活得好、活得多。人们叫我们是水仙,倒也不错,只凭一勺水、几粒石子过活。我们是促进派,而不是促退派,年年春节,为大家合唱迎春歌。

    郭沫若先生在1958年4月出版了一本诗集《百花齐放》,载有101首写花的诗,每种花都有一副木刻,十分精美。但是这些咏花诗,很多都负载着沉重的-使命。《向日葵》:

    我们的植物油,你可不要藐视,促进工业化,才好赶上约翰牛。

    《美人蕉》:

    我们总是呕心喋血地从事生产,谁学得这种精神,就能又红又专。

    《鸡冠花》: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乘风破浪!’谁还没听见吗?聋得太不像样!

    郭老这些配合形势的即兴之作,在内容上拼凑了一些当时的标语口号,缺少诗歌的意境之美。在文字上有的也欠推敲,如“透!锻炼须从劳动受”、“亲亲热热密密”等等,这些句子能说是“求得一字稳,耐得半宵寒”推敲锤炼而得的诗的语言吗?我痛心地为郭老的“大跃进”诗扼腕长叹!

    郭沫若先生才华横溢,学贯中西,早期诗歌作品正气凛然,警世励人,是值得人们景仰的文化巨匠。但后来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随波逐流,迷失自我,写了一些迎合潮流的作品,虽然瑕不掩瑜,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玷污了他的清名。这是足以警示后人,引以为鉴的。rachel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