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装模作样的鸡奸客” 同性恋天才王尔德的毁灭
  • 决定中西历史走向的1644:吴三桂的命运和悲剧
  • 梁晓声人文讲座:是什么给了我善良与怜悯
  • 虽有福星仍需努力 光武帝刘秀的一些生活片段
  • 明君尚须贤臣配 杂谈汉武时期的历史风云人物
  • 曾经一代玉女偶像 山口百惠隐遁25年在做什么?
  • 湮没近百年的历史秘密:陈独秀与张作霖是义兄弟
  • 革命文豪陈天华之《警世钟》:力图唤醒“睡狮”
  • 抗旨不归的谭耀勋:父亲要求将其遣送回国
  • “最后的儒家”:梁漱溟先生的生前与身后(图)
  • 最新热门    
     
    名人婚恋:朱德与他生命中的两个女人

    “若兰,你要单独和我谈谈,怎么又不开口啊?”

      “我……”伍若兰说了一个字,嘴巴又合上了,好像在想什么心事;慢慢抬起头来,两片嘴唇颤动了一下,像有许多活要说,慢慢又没有了。她要说什么呢?连她自己也说不清。朱德看到这一点、不再催促伍若兰,只因势利导地劝道:“你的伙伴们喜欢开这样的无笑,那就由她们去吧。你既然来了,就应该坐一会儿,摆摆龙门阵也好嘛!”

      伍若兰想朱师长的话不错,他有摆龙门阵的嗜好,摆就摆吧。于是便打开话匣子,把妇女联合会几天来的新鲜事儿全盘端了出说完以后,一对水灵灵的眼睛时而望着朱德,时而紧紧盯着他手中那只打补钉的布鞋地,黑黝黝的眸子里,不知闪动着什么念头。朱德望着伍若兰发呆的样子,不由问道:“若兰,你又在想些啥子呀!”
      “我想,”伍若兰憋不住噗哧笑出了声:“师长那只鞋好有一比呀!”
      “比啥子?”朱德回眸一笑,语调兴奋而快乐,伍若兰戏谑道:“好比呀,好比一条胖头鱼张开了嘴巴。”

      “是吗?”朱德突然像孩子般放纵地笑,“说得好,很形象咧。”伍若兰也朗朗地笑起来,并欠起身子,伸出一只手抢过朱德手中的那只鞋,十分麻利地用手指量了量尺寸,然后把鞋子递了过去。朱德不免有点诧异。与伍若兰见过多次了,她还没有这样高兴过,更没有这样罕见的举动。今天是怎么回事?尽管朱德心中有疑团,但却显得格外高兴。他本想同一下缘由,可转念一想,不必了,便压低声音说:“我们谈点别的吧。”
      “不啦,我想走。”
      “也好,我派人送送你。”
      “不用送了。”伍若兰说着,便一步跨出门槛,一溜烟似地跑了。

      两天后的早晨,伍若兰拿出自己最喜爱的印花帕子,把刚刚做一双新布鞋包好后,风风火火地来到朱德住的屋里。“若兰,今天你又是来单独和我谈谈的吧?”

      “你真会说笑话,师长!”伍若兰笑了,声音像蚊子哼哼。朱德满脸堆着笑:“为啥子声音这样小?你在我面前说话,怕啥子嘛。” 伍若兰羞涩地避开朱德锐利的目光:“谁怕呀!要怕,我就……”“对,对。”朱德立即接上话茬,“你要怕我,就不会再来了。”“嗯。”伍若兰不再紧张,不再拘束,她那双手慢慢地托起印花帕子包装的小包裹,然后给朱德递过去,爽快他说,“我这次来,半是为妇女联合会的事,我们打算开展几项活动,特来请示师长。这另一半嘛,当然是为了你。”打开小包裹,朱德半惊半喜:“怎么,原来是给我送来一双新布鞋呀!”说着,他从鞋里摸出一张纸片,只见上面写着一首诗:

      莫以穿戴论英雄,
      为民甘愿受清贫。
      革命路长尘与土,
      有鞋才好赴征程。

      这些发自心头的诗句,是否她从前天那个时候就开始构思了呢,还是今天黎明时分灵感到来写成的?望着伍若兰,朱德心情激动,情不自禁地握住她的手说:“若兰,你这双鞋做得好,诗也写得好啊!”

      一种温暖的感觉渗透了伍若兰的全身。也许由于兴奋不已。她的声音有点飘逸:“人家专门为你做的、写的,不下点功夫怎么能行啊!”瞅着伍若兰那么高兴的样子,朱德心里充满了喜悦和感激。金色的阳光,把屋子映得光辉灿烂,他那黑红的脸膛,也显得明亮而闪光。但是,过了一会儿,他渐渐收敛起笑容,眉头也渐渐蹙紧了。他不由把目光投向窗外,透过玻璃凭窗远眺,久久地、目不转睛地向远方望去。他没有望远处的庄稼和渠水,也没有望更远处的山峦和森林,他眺望着沐浴在朝阳中操练的战士们,情不自禁地像是对自己又像是对伍若兰说:“眼下北风劲吹,春寒料峭,可有半数以上的人还打着赤脚……”朱德的话,使伍若兰心里觉得很不安宁。她眺望窗外赤着脚跑步的战士们,顿时心里豁亮了:一双鞋,只能解决朱师长一个人的问题,可他手下还有1000多个官兵呀!

       

      人生中许多闪光的思想和行动,往往是从联想中萌芽而产生的。联想,是智慧之母,也是行动的出发点。正是在这个时候,伍若兰那张沉静的脸上,忽然漾出微笑。她望着坐在她对面的朱师长,充满乐观和自信他说:“朱师长,我现在要来个毛遂自荐,衷心希望你能够批准。”“你要自荐啥子嘛?”朱德不解地问道。 “我要自荐当个编织厂厂长,把妇女联合会的姐妹们组织起来编草鞋,让同志们不再打赤脚行军、打仗,你看行吗?”“行啊!行啊!”朱德喜出望外,他没料到,伍若兰竟然和自己想到一块了,因而他兴奋,答复得也很爽快。不用说,他对伍若兰也更喜爱、更钦佩了。

      伍若兰品味着那一连串的“行啊,行啊!”顿时感觉一股暖流渗透了她的全身,不由一阵激动:“朱师长,你真好!”“你呀你,真是个精灵鬼咧。”朱德不禁爽朗地笑道:“看来,我没有认错人呀!你这个黄毛丫头,可真有一股子豪爽劲儿!”

      朱德又黑又亮的眸子里,闪着亮光,似乎想起了什么,不由脱口而出:“那一次,我也没有认错人哟!”那是在7天前,即1928年2月16日凌晨,耒阳古城静悄悄地睡在清澈的耒阳河衅,像熟睡的孩子那样安宁。醒得过早的人们,只听到山雀发出的响亮的啼叫声,一缕缕朝雾,从来阳河上空飘来,罩着城里的房屋和小街。城周围的山川、田园和流水,全部摆出一副庄严的样子,神秘而又肃穆。

      突然,从城南传来稠密的枪声。骤然问,这枪声震动了整个耒阳城……男人和女人都惊动厂,喧哗了!到处都有从门叶子后探头张望的眼睛。随后人们才知道,枪声来自朱德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他们打垮了县保安队章家梅部,残敌纷纷越城向北逃窜。随后,街上出现了三五成群的手持小红旗的妇女,领头的那位就是伍若兰。他们立刻分散活动起来,于是每一个街角,每一棵树旁,每一堵墙下,都有人在那里贴标语,旋即就有一群群人跑过来观看。此时此刻,“欢迎工农革命军”的呼喊声,如同江河中的波涛此起彼伏,把牛车、浊轮车的声音压低了。老少爷们和婆姨们也循声而来,不多会便汇成一条欢乐的小河,在耒阳由西向东、由南向北的街道上涌动着。欢乐的神色浮上每一个人的脸庞,大家的心扉全部寻思着同一件事:欢迎工农革命军!约莫早晨七八点钟,灿烂的朝阳仍像往日一样,把绚丽的阳光抹上来阳城。城南门街口响起了噼辟啪啪的鞭炮声。紧接着,一面鲜艳的红旗越飘越近,嘹亮的歌声也越飘越近:

      一杆红旗,
      哗啦啦地飘。
      一心要把,
      革命闹。
      盒子枪、土枪,
      卡啦啦地响,
      打倒那劣绅和土豪!
      ……
      这正是工农革命军最爱唱的歌!
      “革命军进城啦!”
      “革命军进城啦!”

      伍若兰把小红旗举过头顶,耒阳的人们也把小红旗举过头顶。大伙儿望着身穿灰军装,臂缠红带、扎着绑腿的工农革命军,高举镰刀斧头的红旗,浩浩荡荡向耒阳城开过来。这时,伍若兰不由地睁大了眼睛,踮起脚尖观阵。她终于发现,领头的一位年纪约莫三十六八岁的军官,身穿打了不少补钉的灰色粗布-,脚穿一双草鞋,背上背着一个斗笠和一个文包。斗笠的细竹片,己被雨水浇得溜光。由于日夜行军打仗,生活环境非常艰苦,粗,粗壮的身躯显得黑瘦了些,四方脸庞上,连鬓胡子毛楂楂的;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闪烁着慈祥而又深邃的光芒,给人一种威武和亲切的感觉。伍若兰指着这位军官模样的中年人,直言问身旁的县委书记邓宗海:“他莫非就是那个名扬湘南边界地区的朱德吧?”

      “对,对。”邓宗海连声说,“他就是朱德,现在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长。”伍若兰收回目光,脑海里还萦绕着刚才的一幕,禁不住暗忖:多么威武慈祥的朱德,多么威武亲切的师长啊!朱德的这个印象,从他进耒阳城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在伍若兰脑海里形成了。伍若兰万万没有料到,这天刚刚刚吃罢午饭,县委负责人之一刘泰忽然进门了。他没有寒暄,劈头就说:“兰妹子,朱师长请你去”。“请我?”伍若兰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愣怔片刻以后,才和刘泰一起走进了朱德居住的祠堂里。

         

      发现伍若兰走过来,朱德向伍若兰微笑着点点头,表示欢迎。伍若兰坐下的时候,邓宗海向朱德介绍说:“她叫伍若兰,毕业于衡阳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前年加入中国-党,一直做农民运动和妇女运动的工作,是我们这一带有名的才女呢!”“好啊!革命的才女!”朱德握着伍若兰的手,笑奠逐颜开地说,“听说祠堂门口的对联是你写的,我记得上联是驱逐县团丁,下联是喜迎革命军,横批是赤遍耒阳,对吧?”“对的。”伍若兰高兴地回答。“你写得不错嘛”,朱德诙谐他说,“笔力好,内容也好。不愧出自才女的手笔罗!”“我没写好,请师长多指教。”伍若兰嗫嚅道。“你是啥时候从衡阳女三师毕业的?”朱德问。伍若兰答:“去年夏天。”伍若兰回忆着,特别感动。今天,她有幸再次见到朱德,而且有幸为他排忧解难,那个高兴劲儿,就甭提了。甭看她平时泼泼辣辣,风风火火,这时候腼腼腆腆,温温柔柔,完全是一个羞于见人的少女。她觉得自己被一种突然降临的、神秘的幸福笼罩着。是的,她感到幸福和激动,因为是他带领工农革命军解放了耒阳,是他同她“心有灵犀一点通”……

      时间如流水,稍纵即逝,很快5天过去。这天早晨,天空没有云彩,太阳一步一步地爬上来,通红的火焰照耀着军营。这时,伍若兰领着十几个姐妹们,肩上挑着一捆捆黄橙橙的草鞋,说说笑笑地跨进了师部大门。朱德、王尔琢等师部领导者刚从操场上回来,还没来得及坐下,听说伍若兰她们到了,忙热情地迎过,同姑娘们一一握手。在阳光下,朱德的脸膛显得通红,闪着光彩。他瞅瞅面前的一担担草鞋,旋即望着姑娘们,乐呵呵他说:“嗬!这下子你们真是帮了工农革命军的大忙,我这个当师长的要当面向你们致谢罗!”伍若兰嗔怪道:“朱德师长,说致谢那就见外了,我们军民本是一家人哪!” “说得对。”朱德不无幽默地说,“好一个口齿伶俐的辣妹子,连一个谢字都要给免了!那么,说说吧,若兰同志,你们怎么这样快就编织了如此多的草鞋!”

      别看伍若兰华业于稀阳女三师,喝过墨水,会写文章,平时说起后来一套一套的,可这会儿却坐在一旁,半晌不开口。她的伙伴伍德莲倒机灵,竟无拘无束地说开了:“朱师长需要这些东西,又很急,我们怎敢耽搁呀。若兰大姐连夜开会给我们布置任务,还成立了临时纺织厂呢。姐妹们昼夜不停地编呀,织呀,硬是只用5天时间就编织好了1000双草鞋。”听罢伍德莲的这番话,朱德心里禁不住又增添了几分对伍若兰的爱纂,他觉得这个姑娘不仅是衡阳女三师出来的高才生,颀长的身材,明亮的眼睛,活泼热情,泼辣干,又是这一带最早从事革命活动的女子之一。她那高昂圆润的声音和善于表演的才能更是全县其他年轻妇女望尘莫及的。对这个能文能武的姑娘,朱德怎能不从心底里产生十二分的爱慕之情呢!

      其实,伍若兰也是一样,她对朱德的敬仰由来已久。还是在朱德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进耒阳城之前,她就听说过这位在湘南一带颇有传奇色彩的领导人,不由肃然起敬。后来在耒阳城,她多次与朱德柑会,对他有极好的印象。要说爱慕,她对他确实未见面时就有好感,一见便钟情啊!但她内心十分矛盾,本想早些敞开自己的心扉,却又感到难以启齿。这也难怪,在那样的年月,一个年纪轻轻的闺女,怎么能说出“我爱你!”三个字呢!恰在这时,有人对朱德说:“伍若兰是个好姑娘,把她介绍给你做妻子怎么样?”一种爱的渴望,一种寻觅到知音的喜悦,使朱德毫不推迟,而且声音宛如浓郁的琼浆一样甜蜜:“若兰这姑娘确实不错,我很愿意和她生活在一起。”

      第一次约会中,朱德向伍若兰讲了自己的经历,然后吐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若兰,对于你,我从看到祠堂门前那副对联之时起,就产生了好感。你是一个很有才能的女子,又信仰马克思主义,和我志同道合,我愿意和你一起革命,一起生活,你也愿意吗?”伍若兰望着面前的朱德,克服了羞涩,很爽快他说:“朱师长,只要你不嫌弃,我愿意同你一起生活,一起行军打仗,永远也不离开你。” 此时此刻,激动、兴奋几股情绪搅在一起,在朱德的胸膛里翻腾着。他因为心情极好,故意打起趣来:“你有麻子,我有胡子,我们就“麻麻胡胡”结婚吧!”伍若兰听出来这是几句笑话,不由得笑得浑身直颤。很快,伍若兰和朱德结了婚,成为革命伴侣。喜讯传开,部队中有个调皮的宣传队员编了一首歌谣:

      麻子胡子成一对,
      麻麻胡胡一头睡。
      唯有英雄配英雄,
      各当各的总指挥。

      这支歌谣,表达了工农革命军战士对这位非常勇敢,且能歌善舞的女性的喜爱,亦表达了他们对她与自己敬爱的师长结为秦晋之好的由衷高兴。结婚后,伍若兰多次跟随朱德英勇作战,同时积极做宣传工作。与男人一样的神勇和出色的表现,使伍若兰在部队中出了名。可是,伍若兰没有料到,她和朱德生死与共、携手并肩的生活没过多久,蒋介石就调集湘赣粤三省敌人共18个团的兵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会剿”。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解决物资补充等问题,纹四军前委、军委和红五军军委等在宁冈县白露村举行联席会议,决走以红五军为主坚守井冈山,朱德与毛泽东率领红四军向赣南、闽西发展。

         

      1929年2月2日,红四军进驻吉潭宿营。这天夜半时分,军部突然被敌人包围了,突围的战斗进行得非常艰苦,敌我双方都有较大的伤亡,一起被包围的除了朱德和伍若兰外,毛泽东与贺子珍也在其中。当时,情况十分危急,眼看敌人快冲进屋了,朱德定定地望着伍若兰急切他说:“若兰,我们一起突围!”倔强的伍若兰摇了摇头,无比坚定他说:“不行,我和-排的战士留在这里,掩护你和毛泽东、贺子珍赶快突出去,”“若兰,快走!”朱德急了,放开洪钟般的嗓音说:“我不能丢下你不管啊!”在朱德面前从未发过火的伍若兰,这会儿可气坏了,急坏了,眼睛也全红了。细而长的脖颈上,条条青筋暴突。。她怨气冲冲地紧紧盯着朱德,既充满感情又斩钉截铁地说:“老朱,你不要管我,红四军不能没有你!”说罢,不由分说地立即带领-排全体战士迎向敌人……

      战斗结束了。毛泽东、朱德、贺子珍及机关工作人员在一座半山坡会台了,可一清点人数,发觉少了伍若兰。此刻,朱德在山坡上已坐不住。他站起来,举起望远镜四下眺望。因山石滑溜,眺望时脚下一不小心,“哧溜”一声摔倒了。警卫员把他搀扶起来,让他坐下小憩,可他怎么也不肯坐下来,又举起望远镜向四周无声地望去,犹如一尊雕像。然而,朱德左看右看,始终不见若兰的身影。随后,他派人四处寻觅,依然不见若兰的踪迹。那夜,朱德没有合眼。他披着那件灰色的棉衣,脸上毫无表情,眼睛也不像往常那样熠熠闪光,而显得黯淡、忧郁。他久久地站在窗前,不顾寒风侵袭,开着窗子眺望着沐浴在月光中的遥远飘渺的天际,眺望着远处朦朦胧胧的、层层叠叠的山峦,心里千遍万遍地呼唤着:“若兰,我的贤妻!你在哪里?……”

      几天以后,朱德从敌人的报纸上看到了不幸的消息。原来,混战之中,伍若兰负伤后被敌人抓去。国民党方面得知她是朱德的妻子,就对她严加审问,逼她供出红军的情况,还要她劝降朱德,但这些都被伍若兰严辞拒绝了。敌人恼羞成怒,便把她押到长沙砍下了头颅,并将她的头颅悬挂在她的家乡——湖南长沙的城门上示众。此刻,朱德一闭上眼睛,仿佛又看到了伍若兰的形象:那俊秀的略有点麻子的面孔,那明亮中透露出坚毅的眼神,以及那威武不屈、誓死如归的伟岸身影……多好的红军战友,多好的革命伴侣啊!但是,她为自己也为革命而去了,永远永远地去了!朱德悲痛欲绝,他极力忍住泪水,不让它轻易流出,但是,他终于忍不住,辛酸的泪水,慢慢地流湿了胸前。在以后的许多日子里,朱德常常怀念他的贤妻伍若兰,特别是在夜深人静时,这种怀念尤为深切。往往在这种时刻,他便禁不住想起“落花人独立,微雨双燕飞”的诗句来,便倍感孤单,更恨燕子偏在孤独的人前比翼飞,使人更觉惆怅不已。

      1928年9月24日,万安游击队来到遂川城第6天时,突然接到跟随红军上井冈山的通知,康克清和她的伙伴们真高兴啊。但使她更高兴的事还在后面呢。这个16年前生于江西万安县罗塘乡塘下村的康克清,原名康桂秀,是一个善良贫苦渔民康定辉的女儿,因打鱼生活漂泊不定,当她出生才40天时,就被父亲送给大禾场村罗奇圭家做望郎媳。在当地,先找个媳妇,以便这望郎媳(即童养媳)能望来个儿子,是千百年来传下的风俗。然而,这个望郎媳没有给罗家望来“郎”,她自己却远走高飞当了红军,给自己找了个伟岸的新郎。这件事,后来在她的家乡传为佳话,广为流传。

      康克清和这个新郎官的结合是在1929年春天。那时,朱德和毛泽东率红四军进抵瑞金以北的大柏地一带,歼敌刘士毅部两个团。接着,红四军转战福建长汀,3月中旬长岭塞一战,击毙敌福建省防第二混成旅旅长郭凤鸣,歼敌两千多人,缴获大批武器-,并乘胜攻占长汀。

      在这里,朱德与康克清相识。这次相以,决定了康克清一生的命运,同时也使朱德和康克清到死方休的坚贞爱情佳话长留人间。唐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印证。这当然是后话。半个世纪以后,当笔者见到康克清时,年逾古稀的康大姐还记得那天她和朱德初次相见的情景。那是一个落霞染红西天的傍晚,同康克清等女兵生活在一起的民运股长曾志,邀请朱德到她们那里去看看。尽管朱德对这个邀请出乎意料,但他还是点头同意了。于是,曾志和朱德一边聊天,一边向机关女兵班的住处走来。

      当朱德在曾志的引领下走进屋子时,女战士们正坐在一块交谈白天宣传群众的趣事趣闻。一见自己尊敬的朱军长来到面前,她们便“霍”地一声齐唰唰地站了起来,异口同声地说:“欢迎军长指导工作!”朱德用手示意女兵们坐下后,和蔼可亲地询问了她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然后用目光扫了一下坐在中间的一个高大健壮的女战士。她没有绰约动人的风姿,但她那黑里透红的脸蛋闪耀着青春的光彩,特别是那双在长睫毛覆盖下带着泼辣神情的大眼睛,像黑宝石,闪闪发光;如清澈的泉水,莹莹透明。朱德不禁感到:她简直是健美的化身。于是,便脱口问道:

         

      “你是哪里人?”
      “江西万安县罗塘湾。”
      “叫什么名字啊?”
      “康克清。”
      “今年多大了?”
      “17岁。”

    rachel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