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纪念张西曼先生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
  • 毛泽东的艰难决策:出兵朝鲜 点将邓华
  • 一曲琵琶迷倒公主 王维因为长得帅所以中状元
  • 谱写中国军歌的韩国作曲家 郑律成魂归故乡(图)
  • 卖力气不卖傻力气 马三立讲相声如庖丁屠牛
  • 藏族姑娘卓玛——遥远的“好姑娘”露出真容
  • 三毛之死——一桩十五年未破的谋杀案?
  • 人物往事:三毛订婚,王洛宾喝烈酒(图)
  • “文化之粮,必熟必精”:郭沫若与群益出版社
  • 周作人与梅娘:整肃汉奸运动中颇具戏剧性的插曲
  • 最新热门    
     
    千万别把我当名人 走近胡耀邦女儿(图)

    e="TEXT-INDENT: 2em">既然是记述女儿眼中的父亲,书中自然少不了满妹的故事。据书中回忆,父亲突然谢世之际,身为家中唯一的女儿,满妹费尽周折从美国赶回北京也未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当时如入冰窟的满妹后来又没能赶上父亲的骨灰安葬,多年来一直充满无奈的内疚,难以抚平的悲痛和不可弥补的遗憾不断啮噬着她的心。父亲墓址确定后,想到父亲将永远留在共青城那座荒僻的小山冈,在清风冷雨中只有一棵孤寂矮小的马尾松陪伴,她的心中漫过阵阵凄凉。

    出乎意料,生活中的满妹是那样阳光,几乎没有想象中的那种忧郁。

    满妹这名字是婆婆给取的,她出生时婆婆说:“孙儿、孙女都有了,满足了,也满意了,就起名叫满妹吧。”父母先前曾有戏言,为了体现男女平等,儿子跟父亲姓,女儿跟母亲姓,满妹便随了母亲,姓李,名恒。

    见过满妹的人都说她像胡耀邦,一看就是他女儿。她评价父亲“终生奋斗不息,善良宽厚,勤奋廉洁,真诚磊落,热情忘我”。了解她的人也用这些词来形容她。

    不足1米6的李恒总是一身干练的职业女性装束。她不仅外形容貌长得像父亲,性格也像,就连工作作风也与父亲有几分神似。

    曾经担任过杂志编辑的她,思维严谨、思路清晰,表达意见直接坦率,领悟他人观点能力强,同事之间的合作因为她与生俱来的“爽快和直接”,通常愉快而高效。

    同事亲切随意地称呼她为“Betsy”

    和书中的满妹相比,现实中的李恒明快健康,既能风风火火做事,又能朴实真诚为人。得益于父亲言传身教的她,不仅有着久经磨练的洒脱,更具有对生活对工作的-和热爱。

    在医药行业做了12年区域总监的她,被业内人士尊称为“李总”,本公司的同事则更习惯亲切随意地招呼她为“Betsy”。

    在李恒身上,你绝对看不到通常印象中-子女的骄娇之气。工作场合中,外形瘦小的她是一个统筹全局的核心人物。这位总是以完美作为标准的领导,工作起来既专业又敬业,容不得半点马虎。很多琐事她都要亲历亲为,哪怕只是翻译声明、标点符号、打印字体这样的细节,她都要照顾到。

    “我每天的工作都很忙,光邮件就有几十封要处理,加班也是常有的事。”她在电话中坦白道。开车、英语和电脑,这些年轻人必备的功课,李恒一样也没落下。

       

    “她其实是一个特别好说话的人”

    工作中的直率丝毫不会影响到她为人的和善,知道她再三婉拒本刊采访,同事都说:“她其实是一个特别好说话的人,她只是不想因为这本书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这位爱喝立顿绿茶的女上司从不脱离群众,经常和下属一起凑份吃饭。天气好的时候,她还会和部门里的同事吃完午饭,一起步行到街对面,散散步,或者聊聊房子装修、孩子教育这样轻松随意的话题。

    与经常出现在公共场合和媒体视线里的大哥胡德平相比,同样平易近人的她,在工作和生活中更显独有的个性。

    当过兵,做过工人,这些经历都在李恒身上留下了明显的痕迹。做事利落,走路快,嗓门大,说话快,真奔主题,守时守规矩,通过这些你很容易看出一位昔日女兵的风采。

    作为外企高管,又曾受父亲狂热工作习惯的影响,李恒忙起来难免也有“工作狂”的色彩,但同时她也能巧妙处理好生活中的女性角色。也许她的智慧就在于能够左右平衡,不把自己时刻置于箭在弦上的紧张状态中。

    千万别把我当什么名人

    医药圈里的朋友或者公司里的同事,或多或少都知道李恒的家世,但因为她本人低调的处世风格,大家从来不拿这个说事。

    交付了书稿的满妹比起写书的日子轻松了很多。八年磨一剑,这本身就值得让人期待。出版了自己处女作的她却一直不肯接受权威新闻媒体的采访。“我一向都特别低调,千万别把我当什么名人。”

    酝酿书稿的过程中,满妹也曾和部门里熟悉的同事商讨细节;封面样稿出来后,她还专门带到公司征求同事意见。书正式面市后,她忙着带领公司的员工接受“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方面的培训,还没人幸运地得到过有她签名的赠书。

    “我是个很不会拒绝人的人,这次拒绝你的采访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我实在没有什么可多说的,你们也没有必要来关注我,还是让这本书接受市场的检验吧,我想知道的只是读者的意见和反馈,我希望能听到他们关于这本书的声音。”拒绝人也有礼有节的她,坦诚的告白挡住了记者的5次追访,在情在理让你找不到更多的理由继续“纠缠”她。她只需要一个低调而平凡的生活。摘自《南方人物周刊》 kikat2001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