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元一生口诛笔伐,害人甚多。但害人害到“点子”上,又名利双收的有三次:第一次是靠批胡风而崭露头角;第二次是靠《录以备考》成为“新星”;第三次是靠批《海瑞罢官》而步入政界。以“秃笔”作为撑高工具,靠“棍棒”打压别人起家的姚文元,最终跃上人生的巅峰。
第一步批胡风崭露头角
胡风在解放前就是知名度很高的作家,其著作和思想影响了当时一大批青年人。姚文元也是胡风的崇拜者。他写了一本《论胡风文艺思想》的书,热情歌颂胡风是“最优秀的理论家”。但这本书还没出版时,1954年下半年,中国文坛就掀起了批判胡风的浪潮。姚文元吃惊不小,继而又暗自庆幸:多亏书稿还没有送出版社。为了紧跟形势,标榜自己,他马上“反戈一击”,在北京《文艺报》1955年一二期合刊上,发表了《分清是非,划清界线》一文。在文中,姚文元恶毒攻击胡风理论“是披着马克思主义外衣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理论……胡风已经站到违反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去了,已经站到污蔑党的立场上去了……”之后,他又在上海的《文艺月报》上发表了《胡风歪曲马克思主义的三套手段》。
姚文元的“左”派言论,引起了当时身为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张春桥的注意。于是张春桥指导姚文元在《解放日报》连篇累牍地发表批胡风的文章。一时间,姚文元名声大震,成了反胡风的“英雄”。 <
< 1 >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