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靳羽西谈成功之道 结交给人灵感充满爱心的朋友
  • 七十年前张伯驹为保管平复帖 经历绑票险些丧命
  • 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忆往事 和毛泽东林彪合影
  • 我国惟一女特等战斗英雄郭俊卿女扮男装南征北战
  • 唐纳与陈璐的恩恩怨怨 抗战胜利八年夫妻终结
  • 刘曼君讲述宋楚瑜家族在大陆的一张全家福
  • 吴孟超给病人用最普通的药 为病人省每一分钱
  • 殷诚忠搞钢琴协奏曲《黄河》 江青介绍他入党
  • 胡耀邦做报告删去“毛泽东思想” 十三年成祸根
  • 成思危谈家教:父亲成舍我不干涉孩子的政治倾向
  • 最新热门    
     
    “西部歌王”王洛宾在京城度过的最后时光(图)

    全世界华人的伟大歌者”的老艺术家,阔别京城半个世纪后重回故里,在北京度过的最后时光啊!

    于是,为了纪念这位不同寻常的人民音乐家,也为了海内外无数喜爱他的歌的朋友们,我谨以自己笨拙的笔,完成这篇早该写出的文章,了却一桩心愿,告慰洛宾老人。

    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登上首都舞台,82岁的老艺术家载歌载舞,倾倒全场观众

    那是1995年初,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我到新疆采访,顺便拜访了仰慕已久的王洛宾先生。我的朋友、新疆的著名老作家李桦是洛宾老人的挚友。也许是好友引见的缘故,那天,洛宾老人十分高兴,拉上我们到一家正宗新疆风味的餐厅吃饭。饭后我们一起回到他的寓所,老人带我看他创作的房间,还有台湾作家三毛住过的卧室。谈着谈着,老先生竟把埋藏在他心中许多年的一件大事托付给了我:他希望在北京度过他艺术生涯60周年的喜庆日子,他希望在首都的舞台上和热爱他的歌的朋友们见见面。

    我是带着一位具有传奇色彩、历经坎坷、已经82岁高龄的老艺术家的重托,带着沉沉的压力回到北京的。

    一位拥有那么多优秀作品的音乐家,何以把“登上首都舞台”看得如此重呢?原来,由于王洛宾青年时代即投身大西北,钟情西部民歌到了痴迷的状态,一生搜集、整理、翻译、编配、创作了近千首西部民歌。许多歌曲人们传唱了半个世纪后才知道,这些优美动听的旋律后面,站着一位“传歌者”(王洛宾语)。由于当时的种种原因,洛宾老人沉陷于无端的一场“版权纠纷”之中,甚至有人把“抄袭”、“剽窃”的污水也往他身上泼。然而老人始终采取了沉默的态度,他不止一次地说过:“版权不是争来的,人民喜欢我的歌,这就够了。”

    喜欢他的歌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时任北京建工集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的荀永利就是其一,他是第一个支持并始终参与了音乐会筹办全过程的“铁杆”朋友。许多著名艺术家、中青年演员都十分感佩洛宾老人的艺术人生,积极参与策划、排练。记得我和一位朋友晚上来到著名钢琴演奏家鲍蕙荞的家,她正忙得不可开交,仍热情地接待我们,十分诚恳地说,老艺术家一辈子都献给我们的民族音乐了,太不容易了。我熟悉、喜爱他的歌,我给他伴奏,你们放心吧。几天后,创作一贯严谨的鲍蕙荞老师就完成了伴奏谱,并邀请王洛宾到她的钢琴城来合伴奏。那天,两位优秀音乐家的手紧紧相握,排练过程十分愉快。有意思的是,在表演唱《赶巴扎》中扮演“孙女”的北京歌舞团的青年演员颜丙燕,灵气十足,唱跳俱佳,得到两位大师的称赞。王洛宾说,这小姑娘是和我合作过的“孙女”中的最好、最可爱的一个。鲍蕙荞则派人买来冷饮让“孙女”吃。颜丙燕一手举着冰棍儿,一手做动作,把大家都逗笑了。

       

    1995年6月30日,北京展览馆剧场前的广场上,升起了彩色氢气球牵引的巨幅标语,“祝贺王洛宾艺术生涯六十周年”的红色大字格外引人注目。随着“半个月亮爬上来”那人们熟悉的旋律,文艺晚会拉开了帷幕。文化部老干部合唱团、-军乐团、北京歌舞团、北京舞蹈学院以及杨鸿基、蒋大为、韩芝萍、鲍蕙荞、李雪健、范圣琪、杭天琪等著名歌唱家、艺术家的精彩表演,使整场晚会高潮迭起。尤其是82岁的洛宾老人亲自登台,演唱了歌词长达六段的原汁原味的《在银色的月光下》和在伊犁刚刚创作的《蓝马车》两首歌,受到热烈欢迎。再次登场,他带着“孙女”载歌载舞,那迷人的艺术风采,更是倾倒了全场观众……那晚演出结束后,大家都不愿意离去。众演员一呼百应,几乎一个不落地参加了庆祝晚宴。大家纷纷举杯,祝贺王洛宾艺术生涯60周年,祝愿老人健康长寿。李雪健说,我带头唱一个吧,然后每个桌出一个代表。于是,掌声四起。他刚唱完,蒋大为便接过话筒,依次,韩芝萍、杨鸿基来了个二重唱。主持人阚丽君在晚会上一直是说,这会儿她也兴致勃勃地上来了,说,我是学声乐的,我也会唱……

    我看到82岁的“西部歌王”王洛宾眼睛有点湿润,银灰色的胡子微微翘动,老人完全沉浸在幸福之中了……

    7月底,我接到洛宾老自乌鲁木齐寄来的邮政快件———培禹好友:

    北京音乐会很成功,再次向你感谢。厦门之行,收获也不小,最大的满足,是广大观众们都很喜欢我,一个观众在我为他签名之后,郑重地说“王先生,我今天理解了三毛为什么喜欢你。”这说明这位观众是很喜欢我的,这句话同时也是对我艺术的评价。

    在厦门为臧克家先生的诗谱了一曲,有机会费神转给他老,并带问好……前天凌晨才飞返乌鲁木齐,手忙脚乱,下次再谈。祝福!

    洛宾

    七月二十八日

    信不长,只有一页稿纸,却有一半文字谈到了“观众”。其实,我上面的文字,已替王先生作了注解。我曾就“版权之争”的困扰这个问题问他:“为什么不运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自己?”老人淡然一笑,给我讲起这样一件事: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的王洛宾作品音乐会上,他被鲜花和掌声包围着。突然,一位抱着孩子的女士也亲吻了他,在他的脸上留下唇印。老先生风趣地摸了摸腮边,仿佛那唇印尤在,然后朗声说道:“这,就是我的版权!”

    在老艺术家看来,“观众很喜欢”,就是对他艺术的最高评价。

    王洛宾与臧克家:两位世纪老人的会面

    洛宾老给我的信中,谈到为著名老诗人臧克家的诗谱曲的事,这也是值得记下来的一段佳话。

    王洛宾1912年12月28日出生在老北京的一条小胡同里,从三十年代他离开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投身西北战地服务团起,再回到北京,已经是半个世纪过去了。然而,难以割舍的老北京情怀,却时时萦绕着他。

    音乐会后的一天,我们伴着他在一条条小胡同里信步走着,从朝阳门外一直走到朝阳门里的南小街。走着走着,我忽然发现,我们竟来到了赵堂子胡同,著名老诗人臧克家的院落前。这散步的“意外”,像是老天冥冥之中的安排,促成了两位世纪老人的会面。

    sabrina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