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梁漱溟冷观“风流人物” 鄙视章士钊吃喝嫖赌
  • 于光远拒绝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因耻与柯云路为伍
  • 周恩来餐食口味接近江浙 一年只吃几次红烧鱼翅
  • 自杀?他杀?还是遁入空门? 黄巢死因谜团探密
  • 要打叭儿落水狗——历代才子巧对“狗”字联
  • 邓小平最后一次视察北京 评析申奥失败意料之中
  • 戴相龙在天津的岁月 学者称赞戴氏三步曲促经济
  • 邓小平的“最后时刻” 江泽民始终坐镇京城
  • 北京仅存的石锁会会首:我从来没有摔坏一个石锁
  • 蒋经国庶子蒋孝严语出惊人:母亲为父亲部下所杀
  • 最新热门    
     
    近俗还是求雅:梁启超和严复关于文风的辩论

    /news.163.com/history/)

    严复文风取向是复古,是求尔雅。他在致古文名家吴汝纶的信中曾说,他“行文欲求尔雅”。尔的意思是靠拢,他所说的“雅”,是指古文写作规范。所谓“行文欲求尔雅”,是指写文章,字要用古代字义,句要仿古代句法,谋篇修辞,要遵从“古文义法”。这个意思,他在其译著《天演论》的《译例言》中有具体说明;他对自己的译文,“求其尔雅。此不仅期以行远已耳,实则精理徽言,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则为达易,用近世利俗文字,则求达难”。在严复看来,要说清楚精深的道理,即使是古代人闻所未闻,直到近代才被人们发现的精深道理,也非使用“汉以前字法句法”不可。而如果用现代口语,则根本无法说清。严复的文风复古态度,是既明确又坚定,他自然不会接受梁启超的批评。(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梁启超文风的基本取向是创新,是近俗。他在所著《清代学术概论》里回顾过他文风取向的形成历程。他说:“启超夙不喜桐城派古文;幼年为文,学晚汉魏晋,颇尚矜炼;至是(指戊戌政变后他逃亡日本‘专以宣传为业’)自解放,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柬,学者竞效之,号新文体;老辈则痛恨,诋为野狐,然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桐城派古文,从清初方苞开始,就倡导“古文义法”,追求“雅洁”。梁启超早就不喜欢桐城派文风,主张写文章要“务为平易畅达”,当然也就不能认同严复的文风取向。(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在当时的主流文坛,严复、梁启超的文风取向都有同道同志,例如古文名家吴汝纶就支持严复,著名诗人黄遵宪观点就与梁启超一致。(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梁启超说“著译之业,将以播文明思想于国民也,非为藏山不朽之名誉也”。这句话,似乎是说严复译书是“为藏山不朽之名誉”而不是“将以播文明思想于国民”了。对梁氏这个说法,我们需要依据史实作恰当释读。就史实看,当时梁启超、严复写文章,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救国,他们都是爱国志士。梁氏写文章,是要“播文明思想于国民”。严复翻译赫胥黎《天演论》是因为书中“于自强保种之事,反复三改意焉”(《译天演论自序》)。严复整个翻译事业,实际都是为了唤起读者“自强保种”的觉悟,并不仅仅是求个人的“藏山不朽之名誉”。梁氏严氏写文章的初衷,都值得中华后人的思念。梁氏“务为平易畅达”,是要直接呼唤“市井乡僻”国民。严氏译书,“以待中国多读古书之人”,是要以这批“中国多读古书之人”的先知先觉去实现“自强保种”大业。这场论辩是一百年前的事了,今日反思,难免要为严复惋惜。当时如果不用“古文义法”,而用“近俗之辞”译述新思想,让更多读者更直接读到新思想,对于实现严复的“自强保种”宏愿应当是更加有利的

       

    rachel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