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国学大师张中行辞世 与杨沫有半世无以言说纠葛
  • 宁做鸡头不为牛后四十七军首任军长梁兴初(图)
  • 巩俐黄和祥:历经风雨 结婚十年情爱仍浓(图)
  • 胡适的35个博士学位 四分之三为大使职位造就
  • 永远的丰碑:点点滴滴为人民━━郭滴人
  • 16岁已开始恋爱 家书首次披露英女王“初恋史”
  • 周恩来追查华罗庚被盗手稿
  • 周恩来同李四光的交往
  • 中国第一位女大学校长的三个“第一”(组图)
  • 忆文坛老旋风张中行的“痴人”一世(图)
  • 最新热门    
     
    王选自述:十八年每周不少于六十五小时工作

     

    19岁,他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联系在一起,甘愿承受垦荒的艰辛;21岁,他参与了中国第一代计算机———“红旗机”的研制;24岁,他几乎与死神擦肩,却激发出他软件硬件双修的事业灵感,进军计算机高级语言编译系统;38岁,他挑起了研制激光照排系统的大梁,开始了18年如一日的跋涉。他是中国激光照排之父,中国印刷从此告别铅与火的时代,迈入电和激光的新纪元;他走出封闭的象牙塔,坚持以技术推动产业,成为科教兴国的先锋人物;他一生病魔缠身,却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就是2月13日去世的我国当代杰出的科学家王选院士。

    最累时,上床脱衣服的力气都没有了

    “我人生中第一次重要的选择,是在大二下学期,我选择了计算数学专业。”20世纪50年代的北大,最热门的是纯数学,而计算数学只是一个枯燥冷清的专业。然而这片看似荒凉的处女地,却为这个19岁的青年提供了巨大的施展空间。50年代末,在欧美各国,计算机研究正从实验室转入工业化批量生产。中国也把发展电子计算机作为国家的四大紧急措施。科技界和高校掀起了建国以来第一次研制电子计算机的热潮。由于人才奇缺,王选得以留在北大任教,并成为北京大学研制电子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