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英俊奋发的红军高级指挥员━━古柏(图)
  • 永远的丰碑:视死如归的革命伴侣田波扬和陈昌甫
  • 刘伯承怕看电视战争场面 心怀士兵家庭不愿打仗
  • 萧孟能一生最大憾事 误信李敖巨额家产被其侵占
  • 纪念著名美学家教育家朱光潜逝世20周年(图)
  • 谁是《国际歌》第一个汉译者? 瞿秋白并非最早
  • 慈禧一生最爱《红楼梦》 生活起居以贾太君自居
  • 回族历史学家白寿彝生前巨著《新编中国通史》
  • 不认同《人间四月天》 梁从诫欲拍林徽音纪录片
  • 郭沫若的大跃进诗词 “赶上英国只需要十五年”
  • 最新热门    
     
    白寿彝以90高龄完成《中国通史》 江泽民致贺信

    来许多年内才能完成的宏伟事业,这实际上是在向学术生命的极限挑战。怪不得诗人臧克家为此特别赋诗一首,赞叹白寿彝:“学海探珠六十秋,银丝赚来半满头。黄牛负轭桑榆路,该罢休时不罢休。"这位史学大师在70岁一90岁的岁月里,几乎是拼了生命。越到生命的最后关头,越是玩了命地干,他那种拼命的劲头,让人害怕,让人敬畏。他的助手刘雪英在1999年的5月28日写了一篇文章,详细记述了白寿彝最后的生命状态,这种状态让人震撼不已:“80年代初,白先生的视力极度下降,本来高度近视的眼睛叉患了核状白内障。这使他的视力降到0.02和0.03,再加上散光,早晨可以看见3个太阳,他的眼镜度数达到1800度。在这种状况下,他每日先是趴在书桌上,戴着高度近视的眼镜,拿着断了柄的放大镜,有时摘下眼镜,眯缝着眼睛改稿,恐怕有一丝差错。到后来,实在是吃力的状况下,请助手反复诵读,往往是他认为关键的地方要读上十几遍甚至几十遍,反复推敲,连一个标点都不放过。他完全是通过大脑思维,把文章组织起来或修改定稿,往往是出口成章。人们或许不相信,但这的确是事实。”白先生的白内障摘除手术分别于1987年5月和1989年5月两次完成。医生的要求是:视力必须降到“伸手不见五指”的程度才可以进行手术。但白先生却要求尽快进行摘除手术,照他的话说,背水一战,如果成功了,既可以恢复视力,早日改稿,且可以提高医生的水平。手术后,当医生打开他眼前遮盖的纱布时,他那种孩子般的喜悦让人永难忘记。在回家的路上就东张西望,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大放光明“!本来手术后要求至少休息半年,白先生只休息了一个月的光景,就非常固执她拿起了笔。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中国通史》的稿子有很多是在医院修改和写成的。他每次住院,都要随身携带一只蓝皮箱,里面除了几件换洗的衣服,一多半装的是稿件。1993年,白先生需要住院手术治疗,那时他已84岁了,这种年龄动手术是十分危险的。当他得知自己的病情非要动手术时,他决定做这个手术,在手术前,他对助手说,"我最牵挂的就是通史。"说到他的通史有可能完不成时,他眼睛湿润了。 网易历史http://news.163.com/history/

      白寿彝先生90岁那一年,《中国通史》终于完成了,之后,他也一病不起,与世长辞。有人说,《中国通史》如果还没有写完,白寿彝的生命还将顽强地延续。因为,中国5000年文明的"精气神"凝聚于身,这个"精气神"的力量把他托起,使他能够为自己的祖国写出一部气势磅礴的中国通史,以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灵,以实现周恩来总理的遗愿。  真言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