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秦始皇简介
  • 汉武帝杂谈
  • 黄帝 轩辕氏
  • 毛泽东年谱(1961-1970)
  • 毛泽东年谱(1971-1976)
  • 毛泽东年谱(1951-1960)
  • 毛泽东年谱(1941-1950)
  • 毛泽东年谱(1931-1940)
  • 毛泽东年谱(1921-1930)
  • 毛泽东年谱(1893-1920)
  • 最新热门    
     
    一个投机商人与秦王朝的渊源关系

    ,滔滔不绝地对她说起了子楚的贤德和聪明,说子楚交结诸侯宾客,朋友遍天下,是一个胸怀远大抱负的青年。他身居异国,日夜思念安国君和华阳夫人,常说“夫人就是子楚的天”,往往到深夜还在流泪,不能成眠。最后,吕不韦拜托华阳夫人的姐姐把子楚的礼物和问候转呈华阳夫人。华阳夫人听姐姐亲口叙述了子楚的这番情况,又见到子楚给自己送的厚礼,不禁心花怒放,对子楚就有了深刻的好感。 

        接着,吕不韦策划华阳夫人的姐姐去游说华阳夫人,劝她趁得宠时早定主张,在群公子中选择一位贤孝者作为自己的儿子,把他正式立为继承人。并说当今诸子中子楚最为贤孝,他自愿依附夫人,若把他扶持为继承人,就可终生在秦国得宠。华阳夫人正为无子苦恼,姐姐这番肺腑之言,解开了自己心中的症结。从此,华阳夫人向安国君大吹枕头风,安国君答应了华阳夫人的请求,并与华阳夫人刻符为信,约定立子楚为合法继承人。 

        接着,安国君和华阳夫人给子楚送去大批钱财,并请吕不韦作为师长扶助子楚。从此,子楚名声日盛,誉满诸侯。 

        吕不韦为子楚取得王位继承权后,就返回邯郸,终日与子楚饮酒作乐,广泛结交天下豪杰,专等秦国王位轮到子楚来坐,好一展宏图。此时,他还将自己相好的一位能歌善舞的美貌姑娘让与子楚同居,史称“赵姬”。 

        秦昭王四十八年(前259),正月,赵姬生下一子,就是嬴政。因他生于赵都邯郸,故以赵氏为姓;又因正月出生,故起名为正,一作政。后来赵政归秦,才从秦姓更为嬴政。赵姬生子以后,子楚把她立为夫人。 

        秦昭王五十六年(前251),昭王死,太子安国君继位,是为秦孝文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赵国把赵姬母子送归秦国。9岁的嬴政在生地邯郸度过了童年,来到秦国。 

        秦孝文王在位时间甚短,他先服丧一年,然后正式即位,即位3天就死了。接着子楚继承王位,是为秦庄襄王。庄襄王一即位,便起用吕不韦做相国,封为文信侯,赏赐洛阳10万户作为他的食邑。 
    青年嬴政处置乱党的-策略

        庄襄王在位时间也很短,3年就去世了。这样,秦庄襄王三年(前247),13岁的少年嬴政登上了秦国的王位,王政由母亲赵太后和相国吕不韦执掌。 
        嬴政继承秦国王位以后,吕不韦的权势进一步扩大。他继续官居相国,并取得作为国君长者的“仲父”尊号,不但食封大邑10万户,而且家仆万人,财力雄厚,成为秦国首屈一指的巨大富翁和-暴发户。同时,他还招养门客三千,让他们著写见闻,然后为自己集论成书。这样秦国吕氏的书就可包罗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压倒东方诸子百家之说。 

        赵太后在秦庄襄王死后,孤身无偶,与吕不韦旧情蒙发,二人时常私通。嬴政日见长大,渐知人道。吕不韦恐怕隐私暴露,灾祸临头,就为自己找了替身缪毐假充宦官,进入太后宫中,事奉太后,深得太后宠爱,所掌政务悉由其决断。缪毐拥有宾客1000余人,家仆数千人,朝中官员争相交结,不少重要官员如卫尉竭、内史肆等都充当党羽,成为仅次于吕不韦的秦国又一股-势力。 

        这样,在嬴政亲政以前,秦国已经形成两个与君权对立的-集团,一个是吕不韦的吕氏集团,一个是缪毐的后党集团。两个集团都将不利于他亲政之后行施君主权力。秦王八年(前239),嬴政已经21岁,按秦国制度,第二年就要举行加冠亲政。就在这时,吕不韦公布《吕氏春秋》,缪毐分土封侯,两个集团分别向嬴政弄权示威。严峻的考验第一次摆在了年轻的嬴政面前。 

        面对吕党和后党两集团的嚣张气焰,胸怀大志的嬴政未动声色,秦王九年(前238)四月,他照预定计划到秦故都雍城的蕲年宫举行冠礼。缪毐乘秦王至雍加冠之机矫造秦王御玺和太后玺发动暴乱,企图进攻蕲年宫,杀死秦王。秦王早有戒备,此时后发制人,立刻命令相国昌平君等人率军镇压,活捉缪毐。九月,车裂、诛灭三族;党羽骨干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20余人皆枭首示众;舍人都被判处服刑,受案件牵连的4000余家全部夺爵流放蜀地。秦王还杀死了赵太后与缪毐所生的两个私生子,同时把她隔离雍城宫中监视起来,后经群臣屡谏,他才亲自把赵太后迎回咸阳。 

        秦王早已深感吕氏集团对秦国君权的威胁,就打算乘缪毐案件诛杀吕不韦,一并清除吕氏集团。但是吕不韦辅佐先王继位的卓著功勋众所周知,在秦国已有深厚的根基,操之过急,难免败事,因而秦王暂时没有触动吕不韦。 

        秦王十年(前237),嬴政已经牢握国政,站稳脚跟,于是免去吕不韦的相国职位,将他轰出秦都咸阳,迁居封邑洛阳。吕不韦在洛阳居住期间,山东六国君频繁地派人到洛阳向他请安。

    [1] [2] [3] [4] 下一页

    为防止吕不韦与山东六国的势力变乱,秦王十二年(前235),嬴政果断地决定置吕不韦于死地,根除祸患。于是派人给吕不韦送去一封书信,信中说:“君对秦国有何功劳?却封土洛阳,食邑十万。君与秦国有何血亲?却号称仲父,妄自尊大。快带家属滚到西蜀去住!”吕不韦受到这番凌辱,自度不免一死,于是服毒自尽。 

        吕不韦死后,嬴政开始了统一山东六国的事业。在战国七雄中,秦国最具备完成统一的有利条件。秦国到嬴政继承王位时,无论在经济力量上,军事力量上还是地理形势上,都具备了完成统一山东六国的条件。而且为了加快统一步伐,他在清除国内敌对势力的同时,发扬先王雄风礼贤下士,搜罗人才,重新组织文武骨干约有20余人。其中王翦、王贲、蒙武、蒙恬出身将门世家,都是善于用兵,能征惯战的将才,顿弱、姚贾擅长辞令、随机应变,精于从事和组织间谍活动;尉缭和李斯则是秦始皇的得力谋士。在战略上,他继续奉行先王“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同时又采用了新的策略,即间谍活动。 

        嬴政从秦王十七年(前230)灭韩开始,到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历经10年时间,终于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黑色崇尚与“皇帝”二字来历

        武力统一完成之后,长期割据所形成各地差异依然存在。秦始皇以巩固统一为核心,以秦国制度为蓝本,在-、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实行全面改革,创立空前庞大的统一的封建帝国。 
        始皇二十六年(前221)战争刚一结束,秦始皇就首先宣布了吞并山东六国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同时,他还着手确立秦王朝的正统地位。战国时流行五行学说,所谓“五德始终”。这种学说认为,五德相克,导致朝代更迭,虞舜为土德,夏朝为木德,商朝为金德,周朝是火德,虞、夏、商、周各占一德,都是历史上的正统朝代。秦始皇推论五德始终说,以为周得火德,水克火,秦代周,所以秦朝应得水德。于是颁布新的“正朔”,以十月初一为一年的开始,表示新朝代的诞生,并把黄河(古称为河)改名为“德水”。按五行学说,水德具有黑暗阴冷,严酷无情的特征,于是秦朝以黑色为上,衣服旗帜皆为黑色,明确秦朝得占水德,也就肯定了秦朝的合理性。秦始皇又到泰山举行封禅典礼,告祭天神地祗,把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正统地位进一步确立起来。 

        王朝地位确立后,接着就是君王权位的问题。不过嬴政感到“王”涵义狭小,必须更新方可彰显自己的无量功德和人君的至上权威,于是责成群臣议举尊号。群臣和博士认为秦王平定天下,功业空前,远超五帝,鉴于古有三皇而秦皇最贵的传说,建议尊号更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朕”。秦王嬴政觉得自己功兼三皇五帝,决定从“三皇”,“五帝”中取一字,号为“皇帝”,并批准“制”、“诏”、“朕”作为皇帝专用术语,不许他人染指。整个帝国都是属于他的,其地位和权力至高无上,朝廷和地方的主要官吏都由皇帝任免。皇帝行施权力的凭证是玉玺。只有皇帝的印才称为玺,只有玺才能使用玉料,玉玺与朕、制、诏一样,都是皇帝的专擅之物,不许臣民使用。 

        皇帝名号和权位确定以后,皇帝的至亲也随之各建尊号,父亲曰“太上皇,”秦始皇定号的当年就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母亲曰“皇太后”,正妻曰“皇后”。秦始皇还命令博士官参照六国礼仪,制定一套尊君抑臣的朝仪,皇帝高高在上,群臣听传令官之令趋步入殿见皇帝;群臣上书奏事,一律要采用“臣某昧死言”的格式。 

        为了充分行施自己的最高权力,秦始皇每天都夜以继日拼命操劳,白天断狱,夜批公文,并给自己规定,不批完一石公文(秦代公文使用竹简木牍,一石为120斤,约合今60市斤),决不休息。 
    分封与郡县的国策论战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如何处理,也是重大问题。对此,丞相王绾主张分封,在各封国设国王。秦始皇把丞相的建议交给群臣讨论,群臣都表示赞同。惟新任廷尉的李斯独执己见,力排众议,他说:“周文王和周武王曾分封许多同姓子弟,然而后代关系疏远,相互攻击,如同仇人,诸侯之间也互相杀伐,周天子不能禁止。现在赖陛下神威,海内一统,全部设置郡县,对诸子和功臣则用国家的赋税给予重大赏赐,很容易进行控制。使天下没有二心,就是安定的方针,分封侯王是不成的。”秦始皇认为李斯的意见正确,于是废分封、置郡县,把天下分为36郡,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套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皇帝专制的行政机构。 
        朝廷以皇帝为首,下设三公九卿。三公是左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是中央行政机构的最高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国家大事一般由丞相总领百官进行集议和上奏。太尉是中央行政机构的军事长官,协助皇帝掌管军事,但平时没有兵权,只有接到皇帝命令和符节时才能调动或指挥军队。御史大夫发布政令转交丞相颁布,御史大夫协助丞相治事,并有监察文武百官的职权。三公之下设有九卿,即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和少府,负责掌管各方面的具体政务。奉常是礼教官,掌管宗庙礼仪。郎中令是传达、警上官,掌管皇帝的传达和安全警卫。卫尉是皇宫卫队长,掌管皇宫守卫。太仆是皇帝的仆从长官,掌管皇帝的车马。廷尉是最高司法官,掌管刑法和审理重大案件。典客是外交官,掌管外交和国内少数民族事务。宗正是维护皇室利益的官职,掌管皇室族事务。治粟内史是最高财政官,掌管全国租税收入和财政开支。少府是皇帝的私人财务官,掌管山海湖泊税账、宫廷手工业和皇室私财。 

        地方以郡、县为基本行政单位,下分乡、亭里、什伍。郡设郡守,作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直接受朝廷管辖。郡守之下有郡尉辅佐郡守,并兼管郡中军务,又有监御史,负责监察。郡内分为若干县,万户以上设县令,不满万户设县长,主管全县政务,受郡守管辖。县令、长下有县尉管县中军务,有县丞助理令长并兼和司法。县内分为若干乡,乡有啬夫主管乡务,三老主管教化,激徼主管治安。交通要道往往设亭,负责邮传和追捕盗贼。里是民间居住区,有里长正。居民的基层组织是什和伍。10家为什,有什长;5家为伍,有伍长。什伍互相监督,有罪连坐。 

        秦始皇设置的这套行政制度,起到了层层控制、权力向上集中的作用。从朝廷到地方,从郡县到乡里,构成了一张宠大的统治网。使分散的地方权力逐渐向上集中,最后集中到朝廷,再通过朝廷集中于皇帝手中。这套行政制度,对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都起了重大作用。 

    奠定国家统一发展的基石

        统一之初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各地沿用旧制,诸项法规制度处于极端混乱状态。对此,秦始皇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颁布执行各项统一的法规。首先是颁行统一法律。商鞅变法时,采用魏国李悝所著的《法经》作为秦国法律的蓝本。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秦律颁布全国执行,结束了战国时代各国法律条文不一致的状况。秦律具有苛刻严明的特征,对于“治吏”尤为重视,大量律条是针对官吏制定,官吏犯过,刑罚必加,绝无宽恕余地。所以秦代吏治清明,官吏不敢贪污受贿,也不敢玩忽职守,理事效率极高。 
        除法律之外,秦始皇还采取了许多统一措施,诸如统一度量衡、货币,简化和统一汉字等,史称“车同轨,书同文”。这些都对统一帝国的巩固和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在国家疆域方面,秦始皇于统一后派蒙恬北攻匈奴,解除了匈奴对秦朝北境的威胁。接着便在那里设置34县,移民开垦。为防御北方匈奴南侵,秦始皇将原秦、赵、燕三国已筑的北边长城连贯为一,作为帝国的北疆。长城西起陇西临洮(今甘肃山民县),东至辽东(今大同江附近),延绵万里,成为举世闻名的奇迹。对“南越”居住的岭南广大地区,秦始皇也进行了征服和统一。五岭山高水险,交通不便,为了解决军粮运输,秦始皇在今广西兴安县北开凿了灵渠(又名兴安运河),灵渠沟通湘、漓二水,使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联系起来。另外,又修筑了一条“新道”,大大方便了内地与岭南的交通运输。统一岭南后,秦始皇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作为帝国南部边郡,并徙民戍守,与越杂居。北筑长城和南戍五岭两项大功告成,就大体上划定了秦朝东到辽东,西至陇西,北至阴山,南至南海的空前辽阔的帝国疆域。 

        此时的秦始皇眼中无物,如日中天,他狂妄地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只是可惜得很,秦始皇的理想未能变成现实,秦王朝二世而亡。不过,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确实是名留青史了。 
    上不仁,下必暴”的治国教训

        成为“皇帝”的秦始皇踌躇满志,不可一世,严刑峻法,横征暴敛,无所不用其极。 
        秦始皇在兼并六国时,每灭一国,就命人把该国宫殿绘制图样,在咸阳仿造。他到处建造离宫别馆,仅首都咸阳四周200公里内就有宫殿270座,关中有行宫300座,关外400多座。 

        在秦始皇修建的宫殿中,规模最大的宫殿是阿房宫。阿房宫究竟有多大是难以确估的。据载,阿房宫的前殿东西宽500步(约合今700米),南北长50丈(约合今115米),上面可坐万人,下面可竖5丈大旗。殿门以磁石做成,用防刺客暗携兵器入殿。殿门前排列没收民间武器铸成的12金人,各重24万斤。这项宏大的工程,常年用工70万人,没有等到建成,秦始皇去世,后来项羽入关放火焚烧,一连3个月还没烧灭。 

        骊山墓是秦始皇的另一项宏大工程。秦始皇刚即位,就开始在骊山为自己修造坟墓,统一后扩大规模修造,常年使用刑徒72万人,一直修到死。 

        阿房宫和骊山墓两项宏大工程,就用去了精壮劳力140余万人,加上北筑长城,南戍五岭,修驰道,造离宫,以及其他兵役杂役,常年动用民力多达300余万。丁男全被发征服役,部分丁女也裹入服役队伍。沉重的兵役徭役压得人民喘不过气来,又加以横征暴敛,于是海内虚耗,民穷财尽。秦自孝公以来奉行法家学说,法家急法尚刑,山东称秦为虎狼之国。秦始皇继续推崇法家,他为人刻薄寡恩,用刑残酷,-如麻,使秦政的残暴达到高峰。人民扬手犯法,举足触律,无所措手足,大批无辜者被罗入刑徒去服苦役,路上行人半数都是囚犯,长城脚下,阿房宫中,骊山墓旁以及五岭路上,处处如此。秦帝国成了一座人间大地狱,百姓生活在恐怖之中,秦始皇的残暴统治,引起了社会的普遍不满。一直对秦恨之入骨的六国贵族首当其冲,多次采用暗杀方式行刺秦始皇;士人得不到信用,纷纷指责秦的统治政策,广大百姓刚刚脱离战争之苦,本来拥护统一,但秦的暴政又引起了他们的对故国的怀念,转而诅咒秦始皇早死,秦朝快亡。 

        士人的指责,引起了秦始皇的不满。当时已经升任丞相的李斯决定打击士人的议政之风,就给秦始皇上了一封咄咄逼人的奏书,建议将《秦记》以外的史书统统烧毁。除博士官掌管收藏以外,天下藏有《诗》、《书》的人杀头,以古非今的灭族,官吏知情不报同罪,令下30日不烧即判刑,保存医药、卜筮和农书不毁。秦始皇批准了李斯的奏书,全国各地便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焚书“活动。 

        焚书并未能封住士人的口,加上秦始皇妄信神仙家之说,民情怨愤,士人的议论如浪如潮。秦始皇大怒,派御史进行调查,犯禁者460余人,秦始皇把他们全部坑埋在骊山深谷。因为其中多儒生,所以史称“坑儒”。 

        秦始皇的长子扶苏进谏说:“天下初定,远方的百姓还没有安下心来,诸位先生都诵法孔子,陛下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望陛下三思。”秦始皇怒扶苏多嘴,把他轰出咸阳,让他到北边的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去执行监军任务。不仅士人,百姓也在怨恨秦始皇。楚地流行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歌谣,诅咒秦王朝灭亡。始皇三十六年(前211),东郡(今河南濮阳一带)落下一块陨石,有人在石上刻了一行字:“如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知道后,派遣御史追查刻字人,由于无人承认,便把陨石附近的居民全部杀死,然后销毁陨石。尽管如此,朝野的怨恨不能稍减。 

        始皇三十一年(前210),秦始皇进行他的最后一次巡游,到平原津(今山东平原附近)病倒。 

        当时,跟随秦始皇出游的有左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等人,还有秦始皇的少子胡亥。虽然秦始皇已经病危,但由于他最厌恶死亡,忌讳“死”字,所以李斯等无人敢向他问及后事。不过,随着病情加重,秦始皇自己也明白死期临近了,于是给在北方监军的长子扶苏写下玺书,让他来继承帝位。玺书封好后,放在中书府令赵高处。玺书还没有来得及交予使者,行舆至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西北),秦始皇就病逝了,时为始皇三十一年(前210)七月,终年50岁。 

        丞相李斯见秦始皇死在途中,恐怕咸阳诸公子争夺继承权和天下叛乱,采取了绝密措施,把秦始皇的尸体载在可以躺卧的车中继续前进。天气日益炎热,尸体臭味扑鼻,为了掩盖尸臭,李斯命令从宫每车载一石鲍鱼。就这样,行舆大队浩浩荡荡,一路臭气熏天,返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回咸阳。在归途中,赵高乘机策动政变。他勾结李斯篡改了秦始皇的遗嘱,扶立与他交好的少子胡亥继承帝位,并派人逼死扶苏。返回咸阳以后,胡亥继位,是为秦二世皇帝。 

        秦始皇死亡的当年,中华大地就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4年后,秦朝灭亡。其兴也勃,其亡也速。它的灭亡,充分显示了“上不仁,下必暴”的治国教训。 

    盖棺定论说始皇 

        秦始皇所完成的统一和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他领导的统一战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近500年的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给社会带来了一个安定的环境,当时天下黎庶莫不“虚心面上,高山仰止”。是他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完成了大一统,加强了各地区经济、文化联系,他是第一位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策上统一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文化,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尽管秦政暴虐,立国短暂,但他所创立的制度,在中国推行达两千年之久。 
        秦始皇又是一个典型的双重性人物,他的功大过亦大,历代以来受到人民的唾骂。秦始皇极其残暴,烧毁诗书图籍,严重破坏文化;他又活埋议政的方士及儒生,钳制思想;严刑苛法,租役繁重;他大兴土木宫室,修坟墓;以及连年用兵,经常役使兵力在200万左右,为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0%。广大人民痛苦不堪,人民的反抗导致秦王朝快速灭亡。 

        “秦王扫-,虎视何雄哉!”秦始皇对中华民族统一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有名的皇帝。后世点评概括起来为毁誉两派。誉之者称其“亘古未有,千古一帝”;毁之者谓之“肆虐异常,暴君之首”。 

        从历史上来看,秦始皇的功是远远大于过的,他第一次统一中国的历史功绩,光耀千秋,泽被后世。秦始皇的名次在中国云云帝族中应排在首位。 

    上一页  [1] [2] [3] [4]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