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中国宗教的创始人-颛顼帝
  • 神农炎帝世系
  • 炎帝与炎帝陵
  • 炎帝教耕和舜帝南巡
  • 当代黄帝陵祭文选萃
  • 张三丰谒陵留名诗
  • 五帝之一 帝喾
  • 千古之谜:挚继喾帝位,三凶乱朝纲
  • 伏羲考
  • 伏羲作卦
  • 最新热门    
     
    炎帝 千古一帝出华阳?

    以南四川大部及云南、贵州一些地区,大抵是古代蜀地的范围,比今天四川省的辖区还大。两晋常璩写的蜀志,就叫《华阳国志》。
    另一些史籍,诸如《宋史》、《国语》中则说,炎帝的出生地,在今天的宝鸡西南常羊山,常羊山属于天台山一脉,至今还有纪念炎帝的帝陵。华阳跟常羊虽然写法不同,发音却相似,古人说事多是口传。或许,华阳跟常羊本是一个地方,在民间流传中才讹传成了两个地方。
    炎帝快降生的时候,据说发生了很多奇怪的事。他家附近的九口井自动相互流通,从一口井中汲水,另外八口井中的水也会随着波动;天上出现了九条龙,一直在他家屋顶上空盘旋着不走。这一切,都暗示着,炎帝日后必成大器。
    炎帝生来即是牛首人身,是个怪物。这个记载肯定是不足取的,炎帝时期中国还没有文字,古人可能会用一些特殊的方式记事,比如在绳子上打结,挂个牌牌等等。当时史官可能约定了用牛来代表炎帝,所以在记述炎帝事迹时,就在结绳上系上牛头或系上画牛头的木片,以代表炎帝。这些人分得清楚,后人却未必明白,以致越记越玄,就说炎帝是“牛头人身”了。他的兄弟黄帝,传说是“人面蛇身”,大抵也是这个原因。
    炎帝临世第三天,就会开口讲话;第五天,就可以下地行走了。他的母亲任姒也跟着神了起来,有人说他看见任姒在九龙泉(今宝鸡附近)为炎帝洗澡,洗完澡后又骑上一条青龙离去。三岁那年,炎帝做了一件令国人匪夷所思的事。他看到国家有的地方闹洪水,有的地方又闹干旱,就跳下海去见龙王,把各地的龙王训了一通,意思是,你在全国各地的雨水药平均一点,不要这儿多,那儿少,老百姓怎么过日子?据说龙王们倒也听他的话。
    炎帝与黄帝逐渐成年,少典让他们各自带领一批族人,开辟新的居处。炎帝这支,后来住在姜水附近(即清姜河,在陕西岐山以东,是渭河的一条支流);黄帝这支,住在姬水附近(今陕西岐水)。时间长了,炎帝部落干脆改为了姜姓(一说姜即羌,炎帝是羌人),黄帝部落则改成了姬姓。日久年远,炎、黄两部风俗习惯的差异越来越大,成了两个部落,只隐约记得彼此间还有亲缘关系。
    
    为天下先种植五谷
    炎帝和黄帝部落,最早都靠游牧为生。与野兽同处,穿兽皮,吃生肉。后来,部落人数越来越多,森林里的野兽数量却渐渐变少了,经常有人吃不饱。有时候,为了一只野兽,不但两个部落之间要争抢,就是部落内部,人们也一窝蜂地冲上去争抢,全然不顾礼仪、亲情了。
    吃不饱,穿不暖,部落之间的冲突不断,问题是越来越严重了。正在这危机关头,天上下了一场大雨,下的全是米粟。其它部落都不知道这是什么,不敢食用。炎帝却高兴不已,命令百姓将它们埋在土里,定期浇水,只待丰收。炎帝是怎么知道的呢?他是生而使然,据说他“三岁知稼穑”。三岁时,说起农耕稼穑来,头头是道,大人都说不过他。到了秋天,种下去的米粟果然都结出了丰盛的果实。
    事实上,天上自然下不出米粟来,根据后人的研究,五谷是一些植物发展起来的,当时的野兽数量稀少,炎帝部落自然想找点植物充饥,他们可能发现了谷类,并把它们改良成了五谷。据说,当时主要种植的谷类有五种:稻、黍、稷、麦、菽(就是大豆)。
    有了五谷,自然需要耕地。以前人们都是用石器开垦耕地,效率低,还很辛苦。炎帝部落开辟山林,多半利用火,放火烧山,烧出一片平地,灰就是天然肥料。放火烧山放多了,所以时人又把炎帝叫做烈山氏。最早的火,据说就是炎帝先使用的(一说燧人氏最先钻木取火)。雷电打在树枝上,很容易燃起熊熊大火,这就是人类最早的火种。
    炎帝的发现是创造历史的:有了火,人们不再生啖兽肉,既健康,味道也好;一说灶,也就是这个时候出现的。火大抵还是很重要的武器,焚山造田,驱逐野兽,样样用得着。因为教百姓用火,神农氏被后世尊为火师、火神,甚至太阳神,他的帝号也跟火有关,炎,就是两团燃烧着的火焰。因此,后人便说炎帝部落“刀耕火种”。当时,河南、陕西一带多沼泽丘陵,不适农耕,炎帝部落便渐渐顺着豫西群山向山西南部迁移,这一带地势较高,便于耕种,他们大概安居了很久。
    
    炎帝的发明
    这时候的土地,据说生硬的很,庄稼栽上去,过不了几天就枯萎。人们用手挖,用石块铲,终无显效,炎帝一次外出,看到一只螃蟹舞着大钳,不一会就在泥土中扒了一个洞。受到启发,炎帝先把木头在火中烧烤,使之弯曲,称为耒;又把木头削成下窄上宽、蟹钳形状的耜。于是,后人说他“揉木为耒”,“斫木为耜”。最早的陶器,据说也在此时出现了,冶陶是与农业同时产生的,耕出来的土是最好的烧陶原料,这便是“耕而为陶”。
    这时候的人,还经常生病。他们开始吃植物叶子,有了疾病,自然也容易想到吃几种植物或许可以治疗。不过,人们还不大认识野外的植物,生了病,抓起一把就吃,一不小心就中毒了。炎帝万分着急,决定自己先尝一遍,分清楚哪是药草,哪是毒草。据说他生来是个“水晶肚”,五脏六腑全都看得见,吃进去什么也看得一清二楚。炎帝随身携带着两个袋子,尝到花草可以食用的,都放在里面。他整日在外漂泊,碰到没见过的花草,就摘下来尝一尝,所以经常中毒,最多一天中过70次毒。据说后来左边的袋子装了花草根叶有四万七千种,右边有三十九万八千种。
    考古学上说,新石器时期的古人,不但会摘草药治病,而且已经知道煎药喝了。当时的炎帝部落,在炎帝的感召下,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人们生了病,往往寻求医治,不再乱吃药,后来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据说这大抵就是医学的雏形。
    

    [1] [2] 下一页

    炎帝时代,还有一件大事。据说每天正午,其它部落就来到炎帝这里,交换自己需要的物品,以物易物,互通有无。当时五谷还很稀罕,其它部落都没吃过,炎帝便用它来交换战马、兵器、兽皮等等。战马和兵器可以拱卫国家;兽皮是用来穿的。炎帝部落已经有了丰厚的粮食储备,据传他经常对自己的子民说:“有七、八丈高的石头城,百步宽的护城河,穿着盔甲的兵士百万,但是没有粮食,那也是不能守住的。”商品是在剩余劳动产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都说明炎帝部落已经很强盛了。
    “仓禀实而知礼节”,饭吃饱了,炎帝部落也想到了精神娱乐。据说炎帝“上观法于天,下取法于地”,削桐为琴,练丝为弦,制成了一把五弦琴,又叫神农琴。琴有宫、商、角、徵、羽五音。后来,周文王又在五音基础上增了二弦,也就是少宫和少商。五弦琴造出来那天,炎帝很高兴,他对子民说:“要用琴来弹唱耕作的乐趣,歌颂丰年”。从此,炎帝部落一边劳作,一边听琴,原始音乐由此诞生。
    炎帝部落种植五谷,过上定居生活;又改良农具,治疗疾病,创造礼乐,慢慢变得强盛起来。而此时,他的兄弟黄帝,依旧终年迁徙,漂泊无定,过着游牧生活。附近的部落都过来和炎帝杂居,学习耕种技术。渐渐的,炎帝的威望越来越高,被天下人尊为共主,那些不臣服的,却也不堪一击。炎帝的都城,随着部落的东迁不断变化,最早在陈,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淮阳;后来又迁到了鲁(即山东曲阜)。
    
    炎帝之死与神农氏衰弱
    被天下人尊为共主后,炎帝仍然四处漂游,试尝百草。这大抵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古时植物种类繁多,有剧毒的自然也不少。在今天的长沙(一说在宝鸡),炎帝看到断肠草(学名“钩吻”),也吃了下去,顿时心肺欲裂,肝肠寸断,不治而亡。炎帝一心为民,并不顾忌自己的生死,历史上像他这样的君主,实在不多。
    炎帝死后,归葬炎陵。他死后,百姓日夜思念他,各处的龙王也争抢着要把他的遗体葬埋在自己管辖的地方,他们争了半天,最后,据说湖南的龙王终于如愿以偿。
    不久,帝承接过炎帝的衣钵,成为第二任共主。炎帝还有一个女儿,叫女娃,在海里游泳时不幸溺死,后来变成了精卫鸟,立志填海。据说神农氏共传了八世(一说七十世),最后一任共主叫榆罔。他在位期间,炎帝部落势力逐渐衰弱,共主的称号也名存实亡。当时的部落,渐渐忘记了炎帝在位时的种种好处,开始不安定起来。闹得最凶的是夸父和九黎族。夸父是一个喜欢晒太阳的部族,族人长得比一般人高大,两只耳朵上挂着黄蛇,手里还抓着两条;九黎族很剽悍,他们的首领,叫蚩尤,他们和炎帝部落杂居,所有也有人说他们也

    上一页  [1] [2]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