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新中国“镇反”运动:下达处决人犯指标
  • 邓小平访美遇险记:三K党成员抽刀冲向讲台
  • 客死异乡的清代第一巨人
  • 毛泽东表态同意 文革中175位将军平反经历
  • 1946 谁丢失了和平
  • 为傅雷夫妇保存骨灰的那个人
  • 张伯苓是怎样办南开的
  • 上海滩大亨杜月笙最后六年
  • 邵飘萍遇难八十周年祭
  • 杨虎城将军被特务秘密杀害的始末
  • 最新热门    
     
    京杭大运河上的江湖史

    r=#30309d>因为漕运,有了漕帮。

    “漕规”与“漕口”

    历史学者、《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与《历史中的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的作者吴思接受周末报记者采访时谈到了“漕口”。

    清帮成员的一个来源就是《血酬定律》中提到的“漕口”,也有学者称他们为“漕辩”。

    漕口是由“刁衿劣监”组成的。“青衿”和“监生”泛指一群“生员”级别的读书人,俗称秀才。这些人收入微薄,正式在编的有一点廪膳(学生伙食费),编外生连这点收入也没有。

    在童生、生员、举人、进士的功名金字塔上,“刁衿劣监”位于倒数第二级。如果不能来个“范进中举”,他们几乎没有谋求官职的机会。老百姓早就嗅出了他们身上的穷酸气,给他们起了“穷酸秀才”之类难听的名字。这种穷苦地位注定了漕规这块肥肉对他们的吸引力,也鼓励着他们中一部分人的“刁”和“劣”。

    “刁衿劣监”拥有平头百姓所缺乏的优势。其一,他们读书识字,了解朝廷的法规;其二,他们生活在基层,经常与官吏交往,知道官吏们违法分肥的内幕;其三,他们与更高级别的官员往往有私人关系,可以通过他们向上反映情况,至少可以自己“砌词控告”;其四,他们已经接近或进入吃官饭的队伍,拥有比平民更多的权利,不那么怕见官,而官吏要收拾他们,又难免惊动“教委”系统,不像收拾百姓那么容易;其五,他们人多集中,就好像现在的大学生一样,很容易通过集体行动分担风险,增强力量,官府暗害一两个人并不能达到目的。

    漕口因为漕规的存在而存在。明清两代依靠运河南粮北调,供应京师和边防,维持漕运近六百年。围绕着漕粮的征收和运输,生长出一套盘根错节的潜规则体系,专有名词曰“漕规”。漕规是对法定利益分配方式的私下修改。首先修改与农民的关系,通过“浮收”多刮农民几刀;然后调整内部关系,尽量公平合理地分肥。漕规在历代都遭到禁止。“漕口”机敏地抓住了这个把柄,并且借此安身立命。

    漕口熟悉信息通道,拥有信息优势,他们是一张可以伤害漕规的嘴。漕口挣到的是堵嘴的钱。

    漕口为什么能得以发展呢?通过考证得知,小户认为漕口可以提供保护伞,便纷纷投靠他们,请他们代交漕粮,以避免官吏的敲诈。漕口也愿意包揽此事,于是进化为“包户”。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小户喂一个漕口肯定比较便宜,漕口一人独吞也肯定比分肥的收益高,这是双赢的局面。但是漕口如此一包,官吏的敲诈面缩小了,为了维持原有利益,只好加大敲诈力度。没有找到保护伞的小户便遭到了更凶狠的搜刮,造成了畸轻畸重的局面,众怨沸腾了。

    事情闹大了,漕运的期限和漕粮的质量也要受影响,这意味着给中央添麻烦。于是,负责漕运的省领导就要处理漕口,平息事态。负责教育的省领导却认为不公平,漕运方面严重违法乱纪,自己不思改正,板子竟打到我们秀才的屁股上?事情闹了上去,圣旨下来,在重申漕运纪律的同时,要求严肃处理漕口。漕口方面的扩张势头受挫,生态平衡有所恢复。

    漕口敲诈官吏,官吏自然仇视漕口。但是从百姓的角度看,漕口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呢?对攀附漕口的小户来说,恐怕要算好人。比起官吏的敲诈来,漕口的代理费比较低,为小民提供了富于竞争力的选择。对于未曾攀附漕口的小户来说,他们就不能算好人了,因为他们把贪官污吏都赶了过来,自己的负担因而加重了。由此可见,如何评价漕口,取决于百姓被敲诈的总额(漕规总量)是否可以压低,但这又不是漕口所能决定的。漕规的总量取决于百姓与官家的总体关系。

    “粮帮分类”与“旗语”

    雍正年间取缔秘密组织,与漕帮的改组有关,其中且牵涉到密谋推翻世宗的纠纷,而涉嫌者为诚亲王胤祉。官私文献中,蛛丝马迹,犹自可窥。

    于是沉潜已久的反清复明组织乘机崛起,这个组织就是以前明卫所武官为骨干的漕帮。台湾作家高阳籍贯运河终点杭州。他在《清朝的皇帝》中作了个大胆的假设:漕帮文献“粮帮分类”,实为军事组织,各类旗帜实为起事时作指挥通信之用。漕帮以“江淮四”(在江苏二十一帮以内)为首,其规则如下:

    江淮四头帮在无锡兑粮。平常打八卦旗,初一十五打杏黄旗;进京打-龙旗,出京打淡-凤旗。金顶金丝盘龙桑枝雀杆,上红下黑,三道紫金箍,清门锡壶顶,阴阳紫金所,如意头子,刘海戏金钱,双披红花,顶四飘带。

    这段记述,不但费解之处甚多,且有荒诞不经之说,如所谓“旗子乃正宫娘娘亲赐”之类。

    不过有一个疑问是显而易见的,船上挂旗,无非为了识别,以单纯易识为尚,为何一艘粮船,挂旗要有那么多花样:平常一种,朔望一种;进京一种,出京又一种?旗子及旗杆又有许多附属设备,又何以要如此讲究?总而言之,一个大疑问是:为什么要弄得如此复杂?最可能的一个答案是,各样的旗子,有各样的涵义,各种旗子互相搭配,产生了更新更多的涵义。易言之,这些旗子的作用,就如近代军舰上的旗号或旗语,是一种通讯的设备;而所以要有此设备,或者是为了军事上的目的。

    由此,高阳推想,当翁钱潘三祖接手掌管漕帮时,是分两个目的在进行,一是将漕帮组织成为保护本身利害的一大“工会”,因为当时漕船上从押运的小武官到水手,饱受欺凌;可以欺侮漕船的,大致为两种人:

    一、逢关过闸的官员,甚至夫役,倘不满足其贪壑,则多方刁难,误了期限,漕船自己负责。

    二、各处码头上的地头蛇,往往勾结旗员,藉故生事,无理取闹,以为敲诈勒索的手段。

    这是就陆地而言。在运道中亦会受欺侮;可以欺侮漕运的,有三种船:

    一、官船:尤其是钦差的官船,在运道中有优先通过的权利,漕船必须让道。倘或故意找麻烦,可在瓶颈地带,逗留不走。

    二、水师船只:有军事上的理由,当然比漕船神气。

    三、最气人亦最无奈何的是,来自云南的铜船。押运铜船是个极苦的差使,因此铜船上的水手,都持不在乎的态度。铜船吃水甚重,在运道中横冲直撞,当者披靡,或者同时沉没。打起官司来,铜船必占上风,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铜船因为船身重,吃水深,不易控制,运道中只有别的船让铜船,铜船无法让别的船,别的船自己不小心,撞沉了活该。

    团结就是力量,漕帮定下严格的帮规,在统一而坚强的领导之下,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对抗来自不同方面的打击,终于不再为人所轻。

    这部分的工作,由潘祖负责;翁钱二祖,则从事另一目的,亦就是乘各方面反对世宗之际,为事实上已经消失的反清复明运动,作最后一次挣扎。

    不知道潘祖是事先与翁钱二祖商定,由他来担负“看家”之任,还是看翁钱等人先后失败,见机而作,与朝廷妥协,以便保存全帮势力,亦即全帮生计。但不论是哪一种,他的决定获得了全帮的拥护,是一可确定的事实。

    最后潘祖的死因,实在是个谜,以各种迹象推测,是内部发生了重大的变故。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由于当时漕帮已形成庞大而严密的组织,除了用各种方法笼络利导以外,无法解散、改组,以及渗透、分化,倘有人敢于尝试,即犯了“十大帮规”的第三条“不准扒灰倒笼”,这是“十大帮规”中的“唯一死刑”一条,处置是缚在铁锚上烧死。

    漕督在乾隆初年调动频繁,足见漕帮不易管理。

    乾隆名列漕帮?

    据说乾隆亦名列漕帮,为江苏镇江金山寺一和尚的弟子。

    下一页 第 [1] [2] 页

    $False$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