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兴于半个多世纪前的除四害
  • 鲁迅为什么不谈民主
  • 十年间什么东西消失了
  • 毛泽东与改革开放
  • 艰难的胜利:毛泽东斯大林在中苏谈判中的较量
  • 英国人:虎门炮台的炮弹更像烟花
  • 毛泽东策划乒乓外交始末
  • 回首“九·一八”事变
  • 历史上第一篇关于“九·一八”事变的报道
  • 中国军歌古今谈
  • 最新热门    
     
    秘书当政的典型王叔文

    尽力进言。”大家都称赞,唯独王叔文一言不发。李诵很奇怪,等到众人退走后,便问他:“先生刚才一言不发,是为什么?”王叔文说:“我承蒙太子的信任和钟爱,只要有什么想法,哪敢不说出来。本朝制度,太子只需好好学习,不要多过问朝政。皇上在位已久,如果有人乘机挑拨离间,说殿下收揽人心,那怎么解释得清楚!”李诵闻言大吃一惊。原来李诵的父亲唐德宗猜忌心很强,又性情急躁,刚愎自用,常常轻举妄动,这些,作为儿子的李诵自然非常清楚。从此,李诵对王叔文极为尊重和信任,东宫的一切事情,都依靠王叔文裁量决定。

    为了使李诵做皇帝后能够迅速施展抱负,推行革新,王叔文秘密结识了许多有名的朝士,其中关系密切的有刘禹锡、柳宗元、陆质、吕温、李景俭、韩晔、韩泰、陈谏、凌准、程异等人。王叔文把这些密友推荐给李诵,说某某可做宰相,某某有将才,将来都可大用。王叔文尤其看重刘禹锡和柳宗元,说刘禹锡有宰相之器,柳宗元可大用,因此经常与他俩共同谋议朝政。李诵也热心为王叔文援结朝士。翰林学士韦执谊,聪俊有才,能诗善文,三十几岁就考取进士,拜右拾遗,召入翰林。当时唐德宗特别宠爱韦执宜,与他歌诗唱和,让他出入禁中。一次,唐德宗过生日,李诵献佛像贺寿,德宗吩咐韦执谊为佛像写赞文。赞文成,德宗又命李诵赏给韦执谊不少缣(双丝的细绢,非常名贵)帛,以为酬劳。韦执谊到东宫拜谢,李诵趁机对他说:“韦学士知道王叔文吗?他是一个难得的人才。”韦执谊与王叔文从此便有了密切交往,建立了非同一般的友谊。

    (二)

    历史的发展有其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正当以王叔文为核心的“二王刘、柳”集团顺利发展时,太子李诵忽然在贞元二十年(804)九月中风,口不能言。这差一点使他不能继承皇位,并给后来“永贞革新”的短命埋下了祸根。

    李诵患病的第二年(805)正月二十三日,唐德宗去世。二十六日,李诵正式继承皇位,是为唐顺宗。唐顺宗因不能说话,不能接见外廷官员,于是经常住在宫中,周围挂着帘幕,只有嫔妃牛昭容和宦官李忠言在左右服侍。王伾因为可以在内宫通行无阻,出入随便,于是在牛昭容、李忠言与王叔文之间往来传递旨意和信息。王伾从宫中传出圣旨,让王叔文坐镇翰林院处理朝中事务。王叔文作出决策后,需要有人贯彻执行,王叔文便荐引韦执谊为宰相,让他在中书省负责落实。百官汇报工作、请示事务,也是一经韦执宜,二经王叔文,三经王伾,四经李忠言和牛昭容,然后转达给唐顺宗。同时,刘禹锡和柳宗元等人专门负责收集信息,反馈意见,归纳整理,提供参考。二月二十二日,唐顺宗正式任命王叔文为翰林学士,王伾依前为翰林待诏。至三月,王伾也为翰林学士。在此前后,王叔文又把他的密友凌准引用为翰林学士。从此,一个以唐顺宗为总后台、翰林学士王叔文为总指挥的革新集团正式形成。

    翰林学士一职始设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其职责主要有两项,一是起草机密诏令,二是轮流值宿内廷,以备皇帝随时召唤使用。翰林学士出现以前,唐朝中央的公务文书都是中书省的中书舍人负责起草;翰林学士出现以后,“专掌内命”,直接侵夺了中书舍人草诏权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上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翰林院地处金銮殿西,靠近天子,直接隶属于皇帝,翰林学士是朝中除宦官之外唯一得以出入内廷的官员,他们与皇帝的关系自然比其他朝臣更为亲近和融洽,故有“天子私人”之称。翰林学士可以在较为轻松的氛围下与皇帝商讨政事,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更容易被皇帝所采纳,因此在-上产生的影响力不可低估。

    和中书舍人一样,唐朝的翰林学士人数,一般都是配置六人。可是贞元二十一年是比较特殊的一年。当年在学士院居职的已有郑絪、卫次公、李程、张聿、王涯、李建等六人,其中郑絪、卫次公居学士之位已达十三年之久。按理说,学士员额已满,无需补充新的人选,可是唐顺宗即位后,却又任命了王叔文、凌准、王伾三个新学士,使翰林学士的人数达到九个,这种现象是非常特殊和少见的。可以这样说,王叔文等三人是在学士院已经满员的情况下硬塞进来的。之所以出现这种奇特现象,目的显然是为了便于让王叔文等人控制朝政。果然,王叔文自取得学士职位后,“内赞画谋”,指挥定夺,朝廷事务都由他决断。在王叔文的谋划下,“二王刘、柳”集团又不断越级提拔后辈新进,发展革新派势力,并迅即着手内政改革。

    (三)

    改革攻坚战打响后,王叔文充分发挥了他坚决果断、注重效率的办事才干。就在他正式被任命为翰林学士的前一天,就惩办了大贵族大贪官李实,撤销其京兆尹职务,贬为通州长史。李实是唐朝皇族,袭封道王,专横残暴。贞元年间,关中大旱,粮田大面积颗粒无收,他却大肆虚报产量,强迫农民照常纳税,百姓恨之入骨。王叔文毫不留情,杀一儆百,拔了这颗钉子。消息传开,人心大快,欢呼相贺。紧接着,又连办了不少好事,主要有:一、废除宫市:二、废除五坊小儿;三、禁征宫中乳母;四、废除常贡以外的进奉;五、释放宫女和教坊女乐。

    五坊小儿与宫市一样性质,同是暴虐之政。所谓五坊,是指鵰坊、鹘坊、鹞坊、鹰坊、狗坊。小儿是指在五坊的服务者。五坊小儿在长安内外各处张网捕雀,有时把网盖在百姓家门口及水井上,不让百姓出入打水,只有给了钱,才许可打水。他们到饭店吃饭,非但不付钱.还要留下一筐蛇,叫店主好好饲养。店家无奈,只得赔钱赔礼,千求万求,这批恶人才肯把蛇筐带走。王叔文革除宫市与五坊小儿这两项虐政,百姓拍手拥护。

    唐德宗贞元年间,宫里要乳母,都令寺观选婢女充当,但总是不能中选,因此寺观轮到出婢女时,经常出卖产业在民间选购有姿色的民女送入宫里,成为民间一害。“永贞革新”禁征乳母,为百姓免了一害。

    取消进奉。节度使通过进奉钱物,讨好皇帝,有的每月进贡一次,称为月进;有的每日进奉一次,称为日进。后来州刺史,甚至幕僚也都效仿,向皇帝进奉。唐德宗时,每年收到的进奉钱多则五十万缗,少也不下三十万缗。贪官们以进奉为名,向人民搜刮财富。王叔文掌权后,下令除规定的常贡外,不许别有进奉,大大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接着又罢除盐铁使月进钱。盐铁专卖是唐朝中后期政府的重要收入,由盐铁使经管。所谓盐铁使月进钱.是后来巧立名目,在正课之外,每月向皇帝进贡的所谓羡余钱,专供皇帝私用。这项弊政,不仅苛敛百姓,而且影响国库的正常收入,它的被废除,于国于民皆有利。

    唐朝后宫二三千人,有许多宫女头发白了也见不到皇帝一面。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一诗写道:“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使者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就是咏叹宫女悲惨生活的诗。三月初,释放宫女三百人,释放教坊女乐六百余人,还通知她们的家属到宫门外迎接。宫女放出后,百姓家人团聚,高呼万岁。在中国历史上,这类事历来被视为德政。

    同月,追调前宰相陆贽、前谏议大夫阳城等大臣回京听用。这些大臣多因正直敢言,触怒了皇帝,而被贬逐到外地。唐德宗自贞元十年(794)起,长期不颁布赦令,不再重新使用被贬逐的大臣。但他们大多很有才德名望,调他们回京,深得人心。可惜陆贽、阳城还没有听到佳音,就死在贬所了,正人君子都为之扼腕叹惜。

    在实际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革除了这么多的虐政、弊政,做了这么多好事,可见“永贞革新”办事之快,效率之高,由此也可见王叔文改革之坚决,决心之大。这些改革内容,都是老百姓迫切希望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这就使“永贞革新”得到了民心和社会舆论的支持。在改革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王叔文与革新集团成员们共同谋议,准备从以下三个方面将革新推向深入。

    第一,集中财权。当年三月,提升浙西观察使李錡为镇海节度使,解除其兼领的盐铁转运使职务,明是升职,实是削他的利权;加检校司空、同平章事(宰相)杜佑为度支及诸道盐铁转运使,这实际上是把盐铁利权收归中央直接掌握的措施。接着在两天之后,王叔文亲自兼任度支、盐铁转运副使。杜佑虽领使名,其实盐铁大权全由王叔文专掌。王叔文一向认为,钱粮是国家的根本,只要掌握了钱粮,什么事都好办。所以,为了制约方镇割据势力,巩固中央集权,他必须将国家赋税收入大权抓到手中。

    第二,裁抑藩镇。王叔文向来反对封建割据,十分痛恨藩镇势力。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曾派他的副手刘辟到长安见王叔文,要求兼领三川。刘辟转达韦皋的话说:倘若您把剑南三川交给韦某管辖,韦某自当不惜一死,尽力帮助您;倘若不肯把三川交给韦某管辖,韦某也自会有办法向您回报。王叔文怒不可遏,坚决予以拒绝,还准备杀掉刘辟,吓得刘辟狼狈而逃。这件事反映了王叔文及“永贞革新”具有不妥协的精神。

    第三,谋夺宦官兵权。这是打击和铲除宦官专权集团的重要部署。“安史之乱”以来,宦官掌军权的为害相当严重。为剥夺宦官的兵权,这年五月,任命很有威望的老将右金吾大将军范希朝为左右神策京西诸镇行营兵马节度使,同时任命度支郎中韩泰为左右神策军行军司马,欲取代宦官俱文珍等人手中的兵权。但由于宦官有所准备,未能如愿。这个失败,给“永贞革新”留下了后日的最大祸患。

    如果这三大部署都能破除阻力,进行下去,那么“永贞革新”就很可能取得成功。可惜,不仅谋夺宦官兵权受阻,而且在改革过程中,革新派内部又出了事。

    下一页 第 [1] [2] 页

    $False$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