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不满“四个伟大”提法:毛泽东看个人崇拜
  • 圣旨是如何被“假传”的?
  • 长征出发时多数战士赤手空拳
  • 中国历史上的官员和妓女
  • 各国精英对毛泽东的评价
  • 鸡、包身工以及历史记忆中的“上海宝贝”
  • 毛泽东:《湘江评论》创刊宣言
  • 毛泽东下决心处决刘青山、张子善经过
  • 1972年中国挫败刺杀尼克松阴谋
  • 正视历史:格拉斯剥洋葱辣了谁的眼睛?
  • 最新热门    
     
    为何称“诸臣误朕”:重新解读崇祯遗诏

    了这份遗诏。做完这件事,他觉得可以告别这个世界了,于是自缢而亡。陪同他上吊-的,只有宦官王承恩一人。几天后,李自成的部队才找到这个僵死的国君。

    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君主被敌人俘虏或杀死的很多,在政变中被杀的更多,但临危-的却只有崇祯一人。本来,作为一个亡国之君,崇祯已完全没有必要写什么遗诏了,因为遗诏通常要写的两项主要内容,一是指定嗣君,二是对后人提出希望,现在都没有任何意义了,但崇祯不但要写遗诏,而且咬破手指用血写在衣襟之上,表明他是有话要说的,这就是这份遗诏的内容独特之所在。

    崇祯的这份遗诏,从字面上可以归结为四层意思:一是责备自己品德不足;二是埋怨诸大臣不忠心报国,欺骗了他,误了国家大事;三是自认为无脸面见祖宗;四是请李自成不要杀害百姓。而第一层意思只是虚晃一枪,关键是为了烘托第二层意思:“诸臣误朕”。如果说,“无面目见祖宗”,确实是一件痛心的事,那么,“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无疑只是一个善良的愿望而已。所以,这份遗诏的落脚点或说崇祯最想表达的意思,还是“诸臣误朕”四个字。这不仅仅是为了推卸责任,而是发自崇祯内心的宣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面对崇祯临死发出的这句牢骚和呐喊,善良的人们不能不引起深思。

    对于崇祯的这句牢骚话,史家历来见仁见智。平心而论,崇祯对于明朝的灭亡固然难辞其咎,但他执政后还是很想有所作为的。他登基伊始,便当机立断地剪除了魏忠贤阉党集团;接着,在严惩贪官污吏的同时,勉励各地督抚打起精神,努力为国工作,告诫大臣摈弃门户之见,化异为同。他决心要改变大臣们萎靡的精神面貌,要整个官僚机器跟上自己的步伐,围绕自己的旨意拼命地运转。然而事实却是:他总是一个孤独的勤政者,大臣们各怀心机,各有打算,堪当重任之才寥若晨星,多数是崇祯每任用一人,便失望一人。究其原因,除了崇祯本人刚愎自用,用人失察之外,关键就在于,明朝中后期在选人用人机制上发生了严重腐败和危机。

    明初,开国皇帝朱元璋很注意重典治国,在官吏铨选、考核、监督方面也制定了一套严密的制度。但到明朝中后期,随着整个国家机器日趋失灵,这些制度也都遭到严重破坏。当时,官场贿赂盛行,对官员的考核、监察名存实亡,连负责考核选拔官吏和惩治贪墨的吏部官员和监察官员,也大肆贪污受贿。崇祯继位后,虽然以很大决心整饬朝纲,刷新吏治,但已积弊难返,最后连他自己都不得不哀叹:“张官设吏,原为治国安民。今出仕专为身谋,居官有同贸易。”(《明季北略》卷十三)明末的官场,已俨然成了权钱交易的大市场。吏治腐败成了当时最大的腐败,是腐败的总根源。

    这些通过走门子、塞票子上来的无耻之徒,其道德品性之低下不言自明。要指望他们忠心国事,有所作为,简直是痴心妄想。

    明王朝大厦将倾,崇祯面对的又是这么一批贪才、庸才、蠢才,他怎能不陷入“任用一人,失望一人”的怪圈,并且直到临死还牢骚满腹呢?

    不有效加强对吏治腐败这个“最大的腐败”的治理,确实危险至极。从这个意义上说,重新解读一下崇祯的遗诏,恐怕不无警示意义。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