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韬光养晦 赵武灵王开历史和平崛起之先河
  • 50年来的中国近代历史人物研究
  • 秦始皇
  • 荆轲刺秦王
  • 孟姜女哭长城
  • 千古奇冤秦始皇 《“焚书坑儒新说》
  • 还原秦始皇
  • 雄才大略-始皇帝
  • 秦始皇何功之有
  • 如何看待“民族英雄”
  • 最新热门    
     
    雄才大略秦始皇

    的李斯为客卿;顿弱一介平民,为了考验他的耐心竟以他的母后-乱后宫的事刺激他,然而为了一统的良策,他禁受住了考验,并礼待顿弱;面对尉缭对他恶劣的人品评判,他没有丝毫计较且予以优待并与之结下君臣之谊……正因为他胸怀宽广、竭诚待下,使六国人才如百川汇海似的流入秦都,愿为之出谋划策,而不忍离去,李斯徘徊在被逐路上的《谏逐客书》不就是一个明证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样如饥似渴聚纳贤才的君王我们能说他寡恩无道吗?


    在统一六国的战争中,他注重农战原则,不误农时,不损民财,使人民有足够的财力支持战争,并时时进行战争总动员,让人民认识战争的意义,从而团结一致、主动投入战争。这样的铁血之师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面对复杂的战争形势,他统筹安排,周密谨慎,巧用将,妙用兵,善用谋略,深思熟虑,运筹帷幄之中而决胜千里之外,终吞六国使天下归一。李白曾诗赞“秦王扫-,虎视何雄哉”。这样卓越的君王怎能不让人肃然起敬?


    刚刚在战争的废墟中建立起来的帝国千疮百孔,它需要人们齐心协力营造一个安定的局面,让人民乐业,从而开创太平盛世。然而那些六国的余贵时时不忘复辟破坏,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儒生们看不清时局,摇唇鼓舌,“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为了扫除新政权的绊脚石,在当时只能做出“焚书坑儒”这个极端的-决策。为了巩固稳定,他付出了千载骂名这个沉重的代价,那些撰写历史的儒生们对他口诛笔伐,让他成了历史的罪人。但这个事端我们能一味的指责他吗?毛泽东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富实秕糠。”在这里还有一点值得我们商榷,如果秦始皇焚书坑儒赶尽杀绝的话,今天我们读的儒家典籍又从何而来?更何况在秦时儒生和方士不分,坑儒由侯生、卢生逃跑事件而引发,我们为什么就没想到坑的大量的人是方士呢?为了政局,这一种-策略表现出的韬略和勇气是无与伦比的,我们不应以此而对他无情鞭挞。


    为了战后的繁荣,他身体力行,刻奋勤政,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边塞,统一道路,在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而长留史册。


    他不仅有军事家的铁腕雄心,有-家的高瞻远瞩,亦为乏经济家的精明。


    为了推动历史的进步,促进社会的发展,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的统一,他大修公路。修驰道,东通齐燕,南达吴楚,使秦帝国有了四通八达的道路,四海之内若一家。修九原直道,充实加强北方的边防,可以说是为了江山的永固,百姓乐业。在当时的条件下,修路开山凿壁、填沟塞壑,工程的艰难可想而知,然而他没有退步,硬是用最原始的工具完成了当时最伟大的工程。虽说这些路是无数的生命相枕而成,但谁都明白要完成一项工程肯定要付出代价,如果没有牺牲,历史将是一片空白,社会永远处于洪荒时代。而且据记载,用于修路的大都是罪犯,处罚与建设并举,这是一种绝对的高明。


    万里长城更是秦始皇留给世界的一个奇迹,中华民族的一个骄傲。在国力不足的情况下,筑长城而御匈奴不失为明智的选择。如此浩大的工程不是一个人的驱使所能完成的,它是人民在认识到御边的意义时自觉劳动的智慧的结晶。虽然长城的修筑造成了无数的伤亡,然而这一道屏障在保持边境安定中却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今天我们站在长城上升腾起的是一种由衷的叹服和自豪,又有谁惭愧自己是站在万千生灵的血肉之上呢?


    还有那个末曾面世的仿真骊山陵,不知它蕴藏着多少令世人惊叹的宝贵财富,我们第一眼目睹它的华丽雄伟时将会如何的震惊,我无法臆测,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兵马俑已够我们炫目了。


    这一切不争的史实,都向我们庄严的宣告,我们对秦始皇扭曲的太多太多,我们应还他一个公允,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才真正称得上历史长河中气吞山河的一位雄才大略的真英雄,震古烁今的千古一帝。


    参考书目:戴克主编的《秦皇韬略》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