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香港学生调查:秦始皇的功过
  • 秦始皇到底是不是个暴君?
  • 撑起中国的巨人——我眼中的秦始皇
  • 荆轲刺秦王
  • 孟姜女哭长城
  • 千古奇冤秦始皇 《“焚书坑儒新说》
  • 还原秦始皇
  • 雄才大略-始皇帝
  • 秦始皇何功之有
  • 雄才大略秦始皇
  • 最新热门    
     
    重评秦始皇

    体制来统治这个疆域空前广大的国家,便成了秦朝君臣必须面对的问题。从历史上来看,自三代以来,-体制的基本形式都是分封制。因此,实行已历千年的分封制在人们心目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是人们认识中一种必然的-体制。就当时社会普遍的心理而言,虽然人们饱受春秋、战国以来社会长期动荡之苦,渴望国家的统一,但这并不等于说他们已经认识到分封制是导致社会长期分裂、动荡的制度性原因。所以秦统一后,社会的主流思想仍是主张推行分封制。然而,秦始皇并没有简单的去迎合这一主流思潮,而是下令群臣就此进行讨论。廷尉李斯以周朝历史为鉴,明确反对分封体制,主张实行郡县制。他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同意李斯的观点,他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可见,秦始皇不仅认识到过去天下战斗不休的原因在于诸侯的分封,而且预见到统一之后再实行分封,无疑会重蹈周代历史的覆辙,使天下重新陷入混乱之中。秦始皇、李斯君臣以周朝分封导致诸侯相争这一历史事实为前车之鉴,从而正式将秦国的郡县体制推广到全国。在这一点上,秦始皇确实比较明智。不仅如此,秦始皇还下令修筑弛道,在都城与各郡之间修建了一个畅通无阻的庞大公路网,以确保中央政令的迅速传达和军队的快速调动。同时还下诏将六国旧贵族迁到都城咸阳,以便监管。这些措施从-上巩固了秦代的统一局面,而且这套由秦始皇君臣开创的-体制对于之后中国历史的发展无疑具有巨大的影响。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在各方面都采取了不少措施,来巩固其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权。

    一、 经济上的统一措施:

    主要内容是统一货币、度量衡。据《汉书·食货志下》记载: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臧,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货币、度量衡的统一,为秦朝经济的发展可以说开辟了道路,埋下了伏笔。可惜。人们还没来的及上路,秦朝就灭亡了。;

    二、 文化上的统一措施:

    历来都把统一文字和统一货币、度量衡并列在一起,我认为统一文字应该和焚书、坑儒并列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是为了在文化上在进行一次大一统,进而为其-上的大一统服务。秦始皇统一文字,我觉的怎么评价都不为过。我觉的,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文字统一了,文化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了内敛性,凝聚力。这对于中国以后能在两千年中没有象西欧那样四分五裂起了很大的作用。至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我认为,要用历史的原则去评价。这是一个不可或缺而又经常被乱用的原则。历史原则,就是要用彼时彼地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不能超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们不能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例如,我们不能要求秦始皇象我们今天一样实行学术自由、言论自由的文化开放政策。不仅秦始皇,历代封建帝王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文化专制政策。他们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为-服务。例如,清代的乾隆皇帝,他也采取文化专制政策。我们不能只看到秦始皇实行了文化专制政策而对他揪住不放。

    三、 军事上的统一措施:

    秦始皇即位后,派蒙恬率兵出击匈奴,还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结起来,修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在征服百越地区后,设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始皇末年,其版图“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这些措施都是军事上对统一政权的进一步巩固。然而,这些措施的效果究竟如何呢?

    纵观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我认为,长城的历史作用和价值,在其修筑的当时就有许多的局限。恰恰是由于长城的修建,固定了农牧业的界限,限制了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阻滞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关于长城的功用,我认为应该辨证的看待,或者说应该分阶段的看待。长城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是诸侯国家相互防御用的;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主要是用于防御匈奴的扰掠;以后许多朝代也大都是中原地区的统治者为防御游牧民族的扰掠而修筑的。然而,除此之外,长城还有保护通讯和商旅往来的重要的对外开放功用。秦始皇时沿长城12郡有大道相通,传递文书,商旅往来络绎不绝。长城正是保证这些交通大道畅通的重要条件。汉代又打通了西域的交通大道,使节往来,商旅往还都是走这条大道。当然,这些并不是秦始皇修筑长城的初衷.

    简言之,秦始皇一生所做的事情都围绕着“统一”这两个字展开:消灭六国是为了统一,实行分封制,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文字,焚书坑儒,伐匈奴,筑长城,击南越,戍五岭等等一切措施也都是为了巩固统一。秦的统一,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秦的统一,不仅奠定了汉代统一的基础,而且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在中国的地位。也就是说,秦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一方面是疆域上的,另一方面是制度上的。而且后者的贡献可能更大,更重要。历史实践证明,秦始皇力排众议,采纳郡县制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正如王夫之在《读通鉴论·秦始皇》中写到:郡县之制垂二千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然而,秦始皇主观上并没有想为中国历史发展做什么贡献,或者说他根本就意识不到这一点,然而,他采纳郡县制的客观效果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否定的。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秦的统一并不能认为是秦始皇一个人的功劳,我们应当正确估量秦始皇个人在统一六国中的作用。秦始皇虽在统一过程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他其实也是之前历代秦王所开创的统一事业中的继承者,如果没有前代秦王所开创的基业做基础,秦始皇要统一六国可能还要花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另外秦始皇本人并没有直接参与统一六国的战争,而是主要依赖身边的将士们,所以,秦的统一,和他们也有很大关系。秦始皇更多的是承担一个领导者的角色。

    有的同学可能会问,在你的文章里,既然秦始皇那么伟大,为什么秦朝那么快就灭亡了呢? 这里,我想再提一个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大节原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历史上的伟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伟人也有凡人的一面,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哀乐。因此,伟人也必然有失误,也必然有错误。我们历史学者看待历史人物,应该看他们的大节,看他们对历史的贡献。对于秦始皇,我们主要是看他对统一中国所做出的贡献。他的所作所为促进了历史的发展。但是,他的焚书坑儒,无论如何是不能肯定的。我们既不能因为他大搞焚书坑儒,而否定他的历史贡献;也不能因为他的历史贡献,而美化焚书坑儒。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