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为反孙中山的陈炯明翻案
  • 陈炯明简介
  • “社会主义将军”陈炯明
  • 陈炯明研究学术交流会综述
  • 『陈竞存(炯明)先生年谱』-----校后记
  • 陈炯明与孙中山是如何决裂的
  • 誓灭陈炯明檄文
  • 如此陈炯明算得上英雄好汉吗?
  • 巴金与另一著名“安那其”陈炯明
  • 孙中山与陈炯明恩恩怨怨详解!
  • 最新热门    
     
    “炮轰总统府”与陈炯明何干呢?

    本不可能远征。10月29日,孙中山在梧州的大本营愤然表明:“我已立誓不与竞存(陈炯明字)共事,我不杀竞存,竞存必杀我。”遂有把-交给黄大伟,令其剌杀陈炯明之举。这应是孙中山与陈炯明裂缝加深的表现。
      1922年3月21日,陈炯明的亲信、负责为北伐军后方筹划的粤军参谋长邓铿从香港公干回省,在广九车站突然遇剌,两天后身亡。国民党官史一向说邓铿是被陈炯明暗杀。如孙中山在其三民主义的民权主义第一讲里说:“你看他(指陈炯明)的部下,像叶举,洪兆鳞……那一般人,没有一个是革命党,只有邓铿一个人是革命党,他便老早把邓铿暗杀了。陈炯明是为做皇帝而来附和革命的,所以想做皇帝的心,至今不死。”但据《革命先烈邓公仲元传》记述:“公知凶手所自来,且身中要害,知不能免,急命司车者驶省署,告
    陈公(炯明)暨家人亲友以后事。有问凶手是谁者,邓叹气谓‘我认得,真不料他杀我’。”

           如果邓铿认得与陈炯明有关,他怎么会在受伤后马上返回省署(陈炯明办公的地方),又命人通知陈炯明呢?密切关注局势发展的驻穗美、英两国领事馆也认为,剌杀邓铿,是孙派国民党所为。1990年留美历史学家汪荣祖博士,依据湮没已久的史料,包括英、美两国国家档案局里的情报,对邓铿之死的真相,作了仔细的研究与分析。汪教授的结论说:“孙中山谋害邓铿,是北伐军改道攻赣回粤时,对付陈炯明杀鸡儆猴的一着棋。(陈定炎、高宗鲁《一宗现代史实大翻案——陈炯明与孙中山、蒋介石的恩怨真相》)”这可以说是
    导致陈炯明与孙中山决裂的破口。
      4月9日,陈炯明因无法接受孙中山提出的参加北伐、筹措500万元军费的条件,遂被罢黜。
      6月2日,北洋总统徐世昌无法承受巨大的压力,宣布辞职。由于孙中山曾一再发表-宣言,承诺只要徐世昌下台,他亦将同时下野。
      6月3日,蔡元培、胡适、高一涵等两百多位各界名流,联名致电孙中山和广州非常国会,呼吁孙中山实践与徐世昌同时下野的宣言,可见,孙中山的下野在当时是颇得人心的。蔡元培等使用舆论,后文中提到的叶举等使用武力,目的都一样——“要求孙中山下野”,只是手段不同。
      5月20日,驻守在广西的粤军,听到陈炯明下野的消息后,顿时沸反盈天,在叶举的带领下,六十多营粤军,突然开入广东省城。把只有两营警卫的孙中山重重围困在广州。孙设宴招待粤军将领,没有一个高级军官应邀,只来了几名中下级军官,孙对他们说:“告诉你的长官,不要以为据守白云山,便可胡作非为,我立刻上永丰舰,驶入东江射击你们,连你们的根据地也一并铲除!现在东江水涨,永丰炮舰可以直行驶入陈炯明的老巢。”

    而此时的陈炯明则在惠州隐居。孙中山一连拍了三张电报,要求陈炯明立即到广州面商一切,又派人到惠州催驾。但陈炯明拒绝在这个时候到广州。并说,在省城军队没有撤出广州之前,他都不打算到广州。他不想被人误解。
      6月12日,孙中山邀请广州报界出席茶会,他决心通过报纸,向陈炯明摊牌,他宣布:我下令要粤军全数退出省城30里之外,他若不服命令,我就以武力压服他。人家说我孙文是车大炮(讲大话),但这回大炮更是厉害,不用实心弹,而是用开花弹,或用八英寸口径的大炮的毒气弹,三小时内不难于把他六十余营陈家军变为泥粉。但残害六十余营官军,且惊动全城的居民,不免过于暴烈,但我不如此做者,他们终不罢休。我只望报界诸君,主持正义,十天之内,做足工夫,对于陈家军,加以纠正。陈家军若改变态度,即不啻
    如天之福,万一无效,就不能不执行我海陆军大元帅的职权,制裁他们了。(1922年6月1
    9日《申报》)
      在此紧要关头,在惠州的陈炯明派秘书陈猛荪持亲笔信劝止叶举……叶举阅后,当着陈猛荪的面将信掷落地上,……叫陈猛荪回报陈炯明事情已不容不发……陈炯明听后,怒不可遏地把茶盅也打碎了。(据《叛孙前后的陈炯明部队》)叛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但叶举等人并不想致孙中山于死地,只想将孙赶出广东,所以他们在开炮前让人打电话给孙透露消息,让他赶快逃跑。所谓“炮轰总统府”,是府内守军拒绝被粤军缴械解散,粤军开土炮“三响吓之”。在当年香港出版的中、英文报章,遍找不到粤军有“炮轰总统府”的标题新闻,而却有孙中山于次日(6月17日)下午,以海军大炮乱轰广州市区的大标题新闻报道!(据陈炯明之子陈定炎反驳马失途刊登于1998年3月11日至12日的香港《信报》“陈炯明也可以翻案吗?——一本有争议新书发表会侧记”——《我为什么要翻案》)
      6月17午后一时半,孙中山率领永丰等七舰,“在省河海珠,天字码头前处开炮轰击,又向白云山、观间山、大沙头(广九车站),沙河等处遥远射击”。午后五时,又重行开炮,两次炮轰,“炮声前后将及百响,子弹横飞,四散堕下……房屋损失估计总共不下五百万元,平民死伤,总在百人以上。”(据陈定炎、高宗鲁《一宗现代史实大翻案——陈炯明与孙中山、蒋介石的恩怨真相》)
      这个真实的“陈炯明”显然与历史教科书所塑造的“陈炯明”形象不同,这个“陈炯明”只不过是一个与孙中山政见相左,尔后受到孙中山打击的军阀头领,同时他在民主思想上反而要比孙中山先进,他也能将这种民主思想付之实施。用其子陈定炎的话说:“我父亲代表孙中山追求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历史教科书上的“陈炯明发动叛乱,炮轰总统府”一说纯属无稽之谈,陈只阻止,没有发动叛乱。若说有炮轰当时却有孙中山炮轰广州城一事。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