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广州旧事:瞧,陈炯明这个人
  • 陈炯明简介
  • “社会主义将军”陈炯明
  • 陈炯明研究学术交流会综述
  • 『陈竞存(炯明)先生年谱』-----校后记
  • 陈炯明与孙中山是如何决裂的
  • 誓灭陈炯明檄文
  • 如此陈炯明算得上英雄好汉吗?
  • 巴金与另一著名“安那其”陈炯明
  • 孙中山与陈炯明恩恩怨怨详解!
  • 最新热门    
     
    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国民党捏造历史

    说是孙陈之争中的中立派。事变后,魏与报界记者谈话,魏说15日晚,粤军总指挥叶举密告他粤军将有『举动』,魏即以电话亲口告孙,劝孙即离总统府〔华字1922。6。29〕

        从魏邦平这段谈话,原来是叶举在事变前夕,亲口密告魏粤军的计划,给孙中山一个机会逃离总统府的。事后,报章上也有这样的报导:『此次(事变),实是叶举等放一条生路与孙中山,否则孙逃走时,汽车所经各地,军队林立,恐无生理矣!』〔华字1922。9。20〕。 (据国民党的记录,孙中山不是乘汽车出逃的,而是由秘书与副官两人扶掖步行,晨三时左右离开粤秀山的总统府,穿过广州市区,而于三时半抵达长堤海珠公园的海军总司令部〔国父实录1988,3996〕。在半小时内,是否能够步行这段距离,且途上还被「哨兵接连盘问数次」,有待考证。)

        粤军于16日晨三时许,开始包围总统府。于拂晓时,司令杨坤如所部数十人,拟搜缴府内军械,府内卫队佯言愿缴,诱各兵进内,突以手机关枪射击之,立即全数倒毙,无一幸免。据目睹者说:『死者尸体均分作两截,若腰斩然,亦可见手机关枪之猛烈也』〔华字1922。9。20〕。 (日后,兵工厂厂长陈永善告诉英美两国领事,说孙中山的卫队共有五十支最新式1921年模型的汤姆生(Thompson)机关枪。当时列强禁运-入华,但英国领事认为这些新式武器,可能是从美国经菲律宾-偷运入华的〔英8050/139,1922。7。11,广州〕。)

        粤军杨部遂与第二师第四旅李云复部之第七团会合围攻总统府。孙军除卫士队外,还有陈可钰的警卫团一团,约千余人。两军激战,相持良久。到午前十时,孙军不敌,始允被缴械解散。晚八时,粤军司令钟景堂电报军情说:(一)孙军在省,昨晚已悉数缴械;(二)孙等在总统府关闭铁闸不肯开,我军已将总统府包围,并在观音山开炮三响吓之;(三)虎门已完全收复,长洲堂经派三营往收复;(四)另派兵三营进驻河南;(五)廖仲恺已拘在石龙。这场「总统府之战」,计孙军死伤十余人,粤军死伤三四十人,平民为流弹所伤者二,三人。〔华字1922。6。17,6。19,6。20〕

        据国民党的记录,粤军在事变中「放火抢掠,无所不为」。事实上,粤军军纪严肃,而叶举所最顾虑的,却是孙中山在广州市内所招募的民军,因恐其趁机扰乱民间。当时,孙任命姚雨平为「大本营游击司令」,大量招募土匪,编为民军,以调往韶关助北伐。姚雨平在广州市内设有四十二所募兵机关,叶举早已注意及此,所以16日微晨,粤军的第一步军事行动,就是把这些散在广州市各处的民军缴械解散。〔华字1922。6。19〕

        同时,第三师师长魏邦平本人虽声言守中立,但其部属旅长陈章甫则协助维持地方秩序,由各部队混合组织「粤军联合巡查队」,陈章甫任指挥官〔华字1922。6。19,6。20〕。19日,香港的英文《南华早报》就有这一段报导:『粤军把孙军缴械后,即分布市内各地维持治安,并派军车巡游街道,车上悬有“匪徒抢掠,就地-”的标号。广州自16日事变至今,尚未闻有发生抢掠的事件发生』。

    (二) 镇压民军

        孙中山于6月17日炮轰广州市后,即率领舰队退驻黄埔。在广州市外四乡大招民军,土匪流氓,趁机活动,乡民受害尤重。又令兵舰,四处截米截煤,以供给养。香港《士蔑西报》,29日报告:『宝璧一舰所截夺由香港运入广州的米粮,则共值十二万元。广州市内米价膨胀,纸币低跌,人心浮动』〔南华1922。6。26,7。1;士蔑6。29〕。28日广州各界代表三十二人进谒叶举,请求粤军设法维护。叶说:

        孙中山踞守长洲黄埔,召集民军,截米截煤,妨害治安。(我)必定收复长洲,使他无根据地。但(我)拟先用招抚办法。如万不得已时,始行剿击。尚幸该地离市区还远,届时请市民不必惊恐。〔华字1922。6。30〕

        叶举的「招抚」策略,结果无效。叶遂于7月9日遣派锺景堂部由鱼珠炮台渡河袭击长洲,即日攻下长洲炮台,粤军死亡者计二百三十余人。孙的舰队失去长洲炮台的掩护,不得不离开黄埔,于10日晨驶回珠江,停泊于白鹅潭上。〔华字1922。7。14〕

        长洲炮台攻陷后,孙军支队司令徐树荣,原为番禺县匪首,其所部退于东陇一带,再行召集流氓数百人,叶举虑其终为地方之患,饬令熊略所部追踪围击之〔华字1922。7。14〕。14日,孙的舰队司令陈策所辖民军约千人,藉五艘炮艇之助,攻入江门,守军被缴械,商店被抢掠一空。次日,粤军陈德春部击溃之,遂收复江门〔南华1922。7。17〕。孙的前兵工厂长(兼航空局长)朱卓文,在香山(今中山县)召募五千民军,意图蠢动,粤军陈永善部二千人前往围剿。〔士蔑1922。7。17〕

        孙中山一向重视民军,以为可以之扰乱粤军后方,为北伐军回师攻粤的响应。但是香港一西报记者,亲赴广州查访后,对民军的效力,作下面一段报告:

        孙中山自逃往黄埔后,即招集大批民军,以与粤军对抗。但这些所谓民军,全是土匪流氓之流,毫无纪律,任意抢掠民间财物。孙中山可能觉得有幸得到这批人的帮助,但是结果受苦的却是四乡的村民。本记者与孙部下谈话中所得的印象,是孙中山的唯一希望在北伐军的胜利回师。这些民军的活动,对大局毫无影响,只害了无辜的中国平民而已。〔士蔑1922。7。21〕

    (三)  粤北战役

        北伐军接到孙中山回师救驾的命令后,即于7月初集中于粤赣边境的南雄,以许崇智部为主力,朱培德(滇军),李福林,黄大伟各部份任左右两翼,分三路前进:中路韶关,右翼仁化,左翼翁源。其主要目标是当时粤汉铁路终点的韶关,因从韶关可循铁路南下,直捣广州。驻守韶关的粤军有翁式亮,陈炯光,杨坤如等各部约三十营,后又增援李云复,黄强,李炳荣,黄士桓,熊略等部共二十余营。以翁式亮为前线总指挥。

        7月21日,香港西报记者到韶关访问翁式亮,报告说:『翁将军曾当任过黄埔陆军学堂的监督。其办公室的墙上,全挂着大块地图。战争开始时,许崇智的北伐军在人数与装备上,都占优势,现在情形却倒转过来。许军缺乏-与粮食,而翁军则后援源源而来。许军四次企图攻占韶关,但每次被击败,损失重大,现已士无斗志,投降者甚众。翁说他仍取守势,不作进攻,因为恐怕击散北伐军,变为小队匪盗,遗害四乡。故希望以消磨政策,令其归来投降』。〔士蔑1922。7。25〕

        许崇智以中路韶关屡攻不下,乃移主力绕道翁源,于7月18日占领翁源城外山顶,以炮遥击,守城粤军退出城外,伏濠固守。次日,两军「血肉相搏,争持一昼夜」。是日,北伐军复派飞机两架,至英德车站掷下炸弹数枚(英德离翁源八十余里,粤汉铁路广州至韶关段的中点,也是粤军后方的大本营。)翁源粤军恐后方有敌包抄,遂行退却,北伐军即完全占领翁源。粤军右翼司令徐军雁于英德急调援军,翁式亮亦调中路粤军往援。24,25日粤军中,右两路大举反攻,29日右翼追过翁源,中路攻入始兴,8月3日,许崇智遂退出南雄,残部旋取道江西入福建。〔华字1922。8。5〕

        北伐军中,尤以黄大伟,李福林所部,大都是同情陈炯明的。战事发生后,纷纷归降。梁鸿楷部(即邓铿旧部第一师)则全部归由叶举指挥。湘军陈嘉佑在乐昌为谢文炳击败,退往广西。西江方面,驻守梧州的粤军第四师师长关国雄,于事变时即宣言赞同请孙下野,并制止滇军张开儒部入粤(张部为唐继尧逐出云南,与孙有入粤助北伐的前约)。〔南华1922。6。30〕

        北伐军回师攻粤,只翁源一役,战事最为激烈,两方死亡人数,估计在千人以上。其他各处战役,因叶举取招抚归降的策略,双方伤亡人数,很是轻微,而散兵游勇,摧害地方人民的危险,亦大为减少。例如,新江一役,黄大伟部官兵千余人归降,中级军官每人得四百元,下级军官四,五十元,各兵士二十元,以为返省后用费,并派员照料到省,再遣散返乡。又如黄强部获得许军营长吴世珍及其部下全营兵士二百余人,吴与其中百余兵士皆安徽人,每人得十元,另船票一张,由广州送下沪轮回乡。〔华字1922。8。10〕

    (四)与孙军相持的局面

        1923年1月,孙中山雇用的滇桂军,和吴佩孚所支持的沈鸿英军队蜂拥由西江入粤,炯明不愿遗祸广东,于1月15日宣布下野,由此一直到1924年11月西关屠城血案事件发生后,去汕头就任粤军总司令之职为止,炯明就在其家乡海丰过了近两年的半退休生活。当时粤军撤退到粤东一带,主力并未损失,但粤东地方的资源,实不足以支持反攻广州的战争。在这段时期内,除了于1923年的下半年,惠州,闽南,广州近郊三个战役连接发生外,两军在粤东形成相持的局面。两军人数的统计如下:

        孙军 : (1)滇军杨希闵 - 30,000; (2)湘军谭延恺 - 20,000; (3)桂军刘震寰 - 7,000; (4)豫,川,赣军共6,000; (5)许崇智部 - 7,000; (6)李福林部 - 3,000; (7)黄明堂部 - 1,000; (8)梁鸿楷部 - 10,000; (9)其他 - 16,000。合计100,000人。

        粤军 : (1)叶举部 - 13,000; (2)洪兆麟部 - 17,000; (3)林虎部 - 24,000; (4)邓本殷部 - 8,000; (5)李耀汉部 - 2,000; (6)黄大伟部 - 5,000; (7)赖世璜部 - 5,000; (8)王献臣部 - 6,000。共计80,000人。   〔丁文江1958,68;美5151,1923。7。18,汕头〕

        上面所指的「孙军」是在这时期内效忠于孙中山的军队,其中许崇智与梁鸿楷两部是粤军旧部。「粤军」是指效忠于炯明的军队,成立于1917年援闽护法之役,若以将领及其大部部属的籍贯来说,洪兆麟(湘),林虎(桂),赖世璜(赣),王献臣(闽)等都不是广东人。

    (五 )  孙中山炮轰惠州城

        1923年从5月28日到10月27日,惠州被孙军围攻,达五个月之久。孙中山利用臧致平,许崇智在闽粤边境控制粤军后方,于5月下旬下令总攻惠州。28日,桂军刘震寰占领飞鹅岭,惠州即被包围。守城粤军为杨坤如所部林烈,锺子廷两旅,约六千人。惠州绅商鉴于博罗之被孙军焚掠一空,苦求杨坤如坚守候援,并允筹给军食,杨遂决意死守,以锺子廷一旅二千人守惠阳县城,而杨本人则率领林烈守惠州府城。杨又责成惠城附近九县县长,每县以游击队及警察组织一独立团,团长由县长兼任,担任在惠城附近游击,或包抄孙军。〔华字1923。8。9;11。6〕

        惠州天险,三面环水,城内军民同仇敌忾,孙军屡攻不下。据6月中旬目睹者描述战争的情形如下:

        此次滇桂军围攻惠州兵力共有万余,更兼上有飞机,下有地雷,进攻十余日,迄未得手。盖以惠州天险,飞机地雷亦无能为力。当飞机驶至,初则盘旋于空中,以察看形势,继则散放传单,后来每至则掷放炸弹,但并未伤及一兵一卒,尽伤平民七八人。是时城内居民方出城挑水,适有一弹掷下河边,致被波及。

        地雷则系由城外空铺掘地道装入,惟惠城城垣甚厚,坚固异常,所受伤损者不多。联军(指孙军)以飞机地雷均无效,乃驱乡人肩梯欲缘城墙而入,亦屡被粤军击退。

        又以惠城三面环水,每次进攻,均须渡河,当渡河时,辄为粤军射击死伤甚众,遂以空船先导,嗣又为粤军察觉,专向后至各船射击,联军计划又归于失败。复令兵士攀缘船边泅水而渡,粤军瞥见各船俱空虚无人,遂向水中乱射,联军因是死于水中者亦甚众。

        又当联军三次入博罗时,全城仅余老妇二人,中年妇女四五人,小孩数人,余人闻多被捉,或遭杀害。惠州居民有鉴于此,均愿出而助粤军。〔华字1923。6。18〕

        6月下旬,香港《士蔑》西报报导,说东江战事剧烈,孙中山下令于三日内攻陷惠州城。25日开始攻城,胜负至今未定,伤亡极重。孙氏声言如三日内不能攻下,他将火烧惠城,令其全毁。据另一报告,大量煤油已运往前线。〔士蔑1923。6。28〕

        7月中旬,孙中山由虎门炮台移来二十二生的大炮两尊,于13日开始施放轰击。「由远镜窥视,发见城内小东街铺属已着火,燃烧百数十户之多,情形甚惨」。《华字》记者评论说:『所焚者,只商民店铺,同付一炬。人皆谓其(指孙中山)打惠州人民,非打粤军也。惠州人民何独不幸而遭此劫也』〔华字1923。7。17〕。广州美国领事谭尼也报告说:

        美国『七日传道会』传教士尼哥(S. A.Nagel of the Seventh Day Adventist Mission)于7月16日来访。尼氏在最近惠州之战,身历其境,7月13日才离开惠州。他说惠州之能久守,是因刘震寰部下桂军之残酷行为。当刘军于5月20日和6月初两次攻下博罗时,全城被毁,居民不是被杀,便逃往四乡,成为死城。惠州居民怕遭到同样命运,故不肯投降。但城内粮食缺乏,已成饥荒情况。〔美5143,1923。7。19,广州〕

        据国民党的记载,9月下旬,孙中山乘座舰至惠州梅湖,登岸后,赴飞鹅岭与桂军各将领筹划进攻惠州城的策略,又到梅湖重炮阵地,亲向惠州城发炮六发〔国父实录1988,4404〕。《华字》也报导『孙中山在东江亲自发炮攻惠州城,凡二十余响』〔华字1923。9。29〕。中国古代,只有暴君攻城,才没有「投鼠忌器」之惧,能不令人浩叹!

        先是,7月下旬,粤军林虎,洪兆麟,陈炯光,锺景堂等部在闽南反攻臧致平军。8月初旬,占漳州,进迫厦门。8月下旬,陆续调回东江战线。10月下旬,粤军分三路总反攻:右翼林虎率领黄业兴,黄任寰,王定华,刘志陆等部由河源分扑回龙,埔前,古竹一带。中路叶举与左翼洪兆麟联合,直接解惠州之围。叶举率领陈炯光,锺景堂,熊略等部由白芒花进攻包围惠州的孙军。洪兆麟率领尹骥,李云复两部由三多祝斜上惠阳夹攻。27日,孙军不支,纷向博罗,樟木头溃退。杨坤如部亦冲出惠州城外,加入进攻〔华字1923。10。3,11。3〕。叶举发电告捷〔华字1923。10。31〕。

        惠州之围,完全解除,双方所付的是甚么代价呢?《华字》报导说:『(惠州城内)子弹虽足,(但)粮食不多,城中米价腾贵。粤军虽常按户分粮,人民虽誓与城共存亡,然鹄形菜色,则已瞩目皆是。9月18日,惠阳县城南门确被联军预伏地雷炸毁数丈。直至27日惠阳围解前,兵民饿死者已有二百人以上,苟再迟数日,必不能支,亦云幸矣。计惠城被围已五月,全城军民死伤不过五百人,而联军则至少死伤三四千人。靡论孰胜孰负,兄弟阋墙,均属言之可丑,是不可谓非吾粤一场浩劫也。有穷兵黩武者乎?吁可以鉴矣!』〔华字1923。11。6〕。美国传教士尼哥说:『惠州之围,是一个毫无意义,「失了理性」(senseless)的战争』〔美5106,1923。6。26,广州附件(二)〕。

    (六)  闽南战役

        1922年六一六事件发生后,孙中山在舰上电令北伐军回师攻粤。8月初旬,在粤北被粤军击败,许崇智等残部绕道江西退入福建。10月中旬,占领福州,与厦门的臧致平联合,进迫粤境。据厦门美国领事麦加华(W.J.McCafferty)的报告,臧有二万多军队,一部份驻在闽粤边境。臧致平表面上宣言服从北京政府(直系曹锟,吴佩孚),但实际上受到邻省浙江卢永祥的影响,当时卢是属于支持孙中山的皖系(段祺瑞),因此臧致平与许崇智合作,联合进窥粤军的后方〔美5154,1923。7。26,厦门〕。

        1923年1月中旬,炯明宣布下野,叶举随他退居香港,所属杨坤如部留守惠州,陈炯光,翁式亮,锺景堂等部则退驻兴宁,五华,蕉岭,大埔一带,与林虎部连成一气,直接受林虎指挥,与原来驻在潮汕的洪兆麟部互通消息〔华字1923。3。1〕。1月下旬,洪兆麟为了避免糜烂地方,通电服从孙中山。29日,孙中山派李烈钧到汕头收洪部军队,洪遂退居香港〔美4906,1923。2。1,汕头〕。4月初旬,许崇智致电李烈钧,限于4月8日前撤离汕头。汕头美国副领事伯克(Gordon L. Burke)报告:『真是中国政争的离奇现象,李,许同是孙中山的支持者,但是为了争取汕头这个富庶的地盘,那就没有什么敌友之分了。归根到底,被剥削受苦的,还不是可怜的中国人民』。李烈钧遂率领洪兆麟旧部向闽南撤退,17日抵达漳州。许崇智则于23日抵汕。〔美4979,1923。4。9;4998,1923。4。25,汕头〕

        可是,一个月后,粤军林虎部便攻下潮安,汕头,许崇智又退向揭阳。伯克报告说:『洪兆麟突然于5月26日回抵汕头。他亲自带来只有五百人,并未向商会勒索巨款,只借了六千元为军饷。他即带队追击许崇智』〔美5059,1923。5。28,汕头〕。

        7月初旬,臧致平联合许崇智留闽残部,分占粤闽边境的饶平,黄冈,进迫潮汕。7月中旬,汕头美领事报告李烈钧部下的主要将领赖世璜,与海军司令温树德亦来汕,加入粤军的阵营〔美5151,1923。7。18,汕头〕。7月下旬,粤军分三路反攻臧致平军,占闽边,向韶安,云霄进展。林虎任中路,左翼赖世璜,右翼洪兆麟。8月8日,林虎部入漳州。粤军因保护后方的目的已达,急于回师解救惠州之围,遂开始陆续撤回粤境。8月下旬,一部份粤军进迫厦门,厦门美领事麦加华报告:

        臧致平拒绝接受洪兆麟8月20日发出的哀的美顿书,洪要臧于四十八小时内离开厦门,并声明愿意收容臧之部下军队,或每人三十元遣散回乡。该书于8月22日到期,但双方至今(24日)并无行动。有一美国人于8月22日在石码访晤洪氏,洪说他不愿意伤害地方,以武力夺取厦门,而想用和平方法,以金钱收买。〔美5233,1923。8。24,厦门〕

        到了9月下旬,粤军只留下八,九千人驻于石码〔美5235,1923。9。27,厦门〕。据汕头美国领事报告,林虎于8月19日由漳州回抵汕头。洪兆麟的大部军队,亦已回抵汕头,向西拔发。陈炯光则反抵大埔,向惠州方面进军〔美5249,1923。9。27,汕头〕。粤军就这样结束了闽南战役,巩固了后方。

    (七)  广州近郊之役

        闽南战争结束之后的10月下旬,汕头美领事伯克报告说:『陈炯明的支持者公开声言,将于四个星期内进驻广州。这不像是个空言,因粤军正在准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伯克又说:『陈炯光电告他于10月5日抵老隆;林虎和刘志陆亦于10月10日抵老隆;尹骥10月10日到汕尾(海丰县属滨海的港口);叶举的大本营仍设在海丰。洪兆麟于10月11日由福建返抵汕头,在17日晚的宴会中,他告诉我(伯克自称)数天内即动程赴西方前线。他已于今天乘船赴汕尾』。〔美5289,1923。10。21,汕头〕

        粤军分三路进行大反攻。10月下旬,惠州解围,粤军乘胜追击。11月3日,中路叶举部克复博罗后,即节节向石龙下攻;左翼洪兆麟部同时由樟木头绕出广九铁路之侧,分路袭击东莞茶山等处;而右翼林虎部,又突出增城,进袭石滩;石龙遂陷于四面包围中。是时,守石龙的孙军有由平湖淡水败回之滇军范石生,蒋光亮等部,及由惠城败回的桂军刘震寰,陈天太等部,另加入吴铁城新开到之警察游击队数百人,及由北江调回之滇军廖行超所部两团。两军激战,茶山一路尤为激烈。茶山距石龙仅六里,故石龙亦闻枪炮之声〔华字1923。11。7〕。12日,孙军不支,粤军遂进占石龙,广州震动。

        孙中山这时的反应如何呢?10月下旬,惠州解围之时,孙佯言东江战事行将结束,将大本营移驻虎门,以「策划北伐」,随即驾临,「同行者皆多年心腹」。又即布置防地,异常严密。太平(虎门附近乡镇)居民谣言纷起,或迁徙,或停业,一似大战临头,预谋避免〔华字1923。10。26〕。11月初旬,粤军围攻石龙之时,孙中山宣言军事苟有变化,则广州市当为第二惠州,国民党则当与广州同其生死〔华字1923。11。15〕。

        广州美国总领事简庆斯(Douglas Jenkins)说孙中山于17日晨登永丰舰,预备在舰上指挥守卫广州的战事,或离开广州〔美5310,1923。11。17,广州〕;又另一报告,说孙政府高级官员的眷属,已大部离开广州,到香港或其他安全的地方去。孙政府的财政虽然一直非常困顿,但孙的儿子孙科已在香港的银行里,存有数百万元的准备〔美5318,1923。11。24,广州〕。

        粤军于占领石龙,石滩之后,于(11月)17日在南冈开高级军事会议,列席者洪兆麟,刘志陆,杨坤如,熊略,尹骥,李云复,黄任寰,陈炯光等。当时刘黄则主张缓进。洪杨熊则主张急攻,讨论多时,并无结果。最后乃从多数取决,取急攻主义。粤军的战略分三路进取广州,其概要如下:

        (一)右路刘志陆,李易标,黄业兴等部由刘志陆担任指挥,由联和市,龙眼洞前进,攻白云山,瘦狗岭一带;(二)中路由陈炯光,黄任寰向石牌进攻;(三)左路尹骥,杨坤如等部由洪兆麟指挥,沿广九路,南冈,乌涌一带前进,攻车陂,石牌一带;(四)锺景堂,练演雄等部进窥虎门;(五)谢文炳,陈修爵,谢毅等部围攻增城;(六)林虎率王定华,黄凤伦各部,驻福田墟策应全军。〔华字1923。12。3;〔国父实录1988,4465〕

        18日,右路刘志陆与孙军(滇军朱培德,范石生,豫军樊钟秀等部)在龙眼洞接触,鏖战甚烈,19日晨,进至白云山脚。是时中路陈炯光,黄任寰等部,因子弹告罄,向后退却。孙军遂将抽调石牌方面之部队协攻,刘志陆恐后方断绝,迫由白云山退返太和市。左翼洪兆麟于18日向石牌方面之孙军(许崇智,桂军刘震寰等部)进迫,许,刘部已呈不支之势,分向瘦狗岭方面溃退。该岭一带高地,已为洪部占领,不意后方为猎德河岸之孙军抽击,洪部迫得向后反攻,退返南冈,石滩〔华字1923。12。3〕。据国民党的记载,湘军谭延□时为赵恒惕军所压迫,由长沙绕道入粤,适时应援,于19日进击粤军右路之后方,刘志陆腹背受击,迫得全军退却。〔国父实录1988,4467〕

        广州美国总领事简庆斯报告,粤军前锋(左路洪兆麟部)曾于18日抵达离广州三(英)里之地,但稍为接战,即行撤退,广州市内可闻到枪声。在同一报告中,简氏说他接到叶举将军来函,函中说粤军日内即将进驻广州,预备捕拿孙中山,送交法庭审判。请外国领事团不能让他像上次一样在外国军舰上逃离广州。(指1922年8月,叶让孙安全乘英舰离粤)。〔美5318,1923。11。24。广州〕

        广州近郊之役,粤军功败垂成,未能一举攻下广州,究竟是什么缘故呢?《华字》评论说:

        日前粤军进攻省城,来势本锐,顾卒未能达到最后目的,非联军(指孙军)之能战,自我观之,盖由于大队尚未集中,前线各军,即实行反攻,以数千之兵,敌累万之众。(省报亦谓粤军攻城之兵仅数千人)。既攻守之殊形,复众寡之悬绝,而九广线一路,与白云山一路,又不能同时并进,使联军得投瑕抵隙,此未始非过去之一小训也。

        说者谓粤军节节得手,各军视线,皆全注于广州城,一面欲争着祖鞭,一面尤不无含多少轻敌之意味,故有此顿挫。确否姑勿具论。然粤军既毅然担负解决粤局之责任,经此一度教训而后,当益知所自勉矣。〔华字1923。11。26〕

        据国民党的记录,湘军谭延□及时应援,攻粤军于不备,未始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广州近郊之役后,两军精疲力尽,形成相持之局,从此一直到1924年底孙中山西关屠城事件发生为止,在这段时期内,没有什么重要的军事活动。

    (八)  两次汕头会议

        1923年下半年,连续的发生了惠州被围,闽南和广州近郊三次战役,但是炯明没有直接参加筹备或指挥的工作。譬如,广州近郊之役,当时盛传炯明在石龙前线督战,其实,炯明正在汕头与黄大伟和海军司令温树德筹划广州的善后计划〔美5312,1923。11。17,汕头〕。

        炯明为什么对这些军事行动没有兴趣呢?1月初旬,他刚下野之后,粤军各将领曾派代表到海丰请示意见,炯明告诉他们军人以保护地方为重,意思是为了避免糜烂地方,就给孙中山收编,他也不介意〔华字1923。2。10〕。一年后,他到汕头重任粤军总司令职之前,在致叶,林,洪的电中有「粤军粤事付之诸兄主持,比较容易措置,我决不再干。至联络西南及各同志,应付北方,促成联治统一,炯一日未忘邦国,即一日不能停止活动』之语〔华字1924。11。19〕。这很清楚的说明了炯明当时的态度,他并不是对「国事消极」,只是不愿与孙中山一再「纠缠」,以致「广东糜烂」,而又无济于统一大局而已〔年谱1957,46〕。

        1923年底,叶,林,洪三部军队分路逼近广州近郊,但未能一举攻下广州,他们以为功败垂成,未始不为号令不统一所致,故于1924年3月,联名电请炯明复任粤军总司令职〔华字1924。3。11〕。炯明则认为复职的时机,尚未成熟。于5月初旬,炯明遂在汕头召集会议,来讨论粤军应采的动向。

        当时,粤军内部份有三派:一为赞成与北京政府一致行动(时北京政府为直系曹锟吴佩孚所控制,曹于1923年10月贿选任总统);一为有条件的与孙中山复和;一为仍自树一帜。北京派代表唐宝谔,关澄芳来汕「慰问」;皖系段祺瑞派褚辅成来汕,请粤军与段一致行动;革命旧同志陈少白亦来汕头运动陈孙复和。据汕头美国领事的情报,林虎与洪兆麟极力赞成与北京合作,叶举表示遵行炯明的决定,炯明本人则尚无定见,但似乎是倾向于段祺瑞的建议,〔当时,孙段张(作霖)三角联盟,段力主陈孙复和〕。〔华字1924。5。14;美5447,1924。5。12,汕头〕

        据《华字》报导,炯明在会议中「身穿二十年前之旧灰布长衫,袖口阔仅三寸,胡发甚长,形色极为镇静,席中发言颇少」。各将领主张分三路反攻广州,林虎主缓进,要等待北军方本仁部南下,以收夹攻之效。洪兆麟则力主速战。〔华字1924。5。17,5。22〕

        证之日后史实,粤军于这「第一次汕头会议」之后,没有什么具体的行动。可以想像到,「投北」或「和孙」,都不是炯明可以贯彻其联省自治主张的选择,而粤东资源不足,也不能自树起「联治」的旗帜。

        可是,五个月后的10月里,这个困窘的局面随着两个事件急激的改变了。一事件是10月15日广州西关屠城事件爆发,「各界救粤联合会」请求炯明出山,率领粤军驱逐孙政府,并答应捐助一切军饷;另一事件是10月23日,北方冯玉祥倒戈,促成吴佩孚之下台与段祺瑞之回京组阁。这些时,段是公开主张『联治统一』中国的人,炯明对他曾公开表示同情,现在炯明看到可与段合作的机会来了,于是于11月,召开「第二次汕头会议」,树起「联治军」的旗帜,进行解决粤局的军事准备。

        各方代表云集于汕头,江西方本仁,广东商团,湖南赵恒惕,福建周荫人,云南唐继尧,「各界救粤联合会」等都先后派代表到汕。炯明对各代表谈话,解释他的策划:

        外间纷传粤军打赣打闽,不打广东,实属揣测之辞。焉有不先救家内人,而救家外人之理。不过打广东三字,不是与打一两封电报,说几句声罪致讨空文这等容易。第一须先从两方实力比较一下。其次又须从长筹备,才不致落空,才不致失败。

        现计孙文兵力与粤军兵力比较,实在是势均力敌。若粤军绝无规划,贸贸然向前一拚,万一失败,则反孙势力,将消灭无余。救粤二字,更成绝望。即不失败,而如年前东江相持之局,旅进旅退,亦徒糜烂地方。孙军更得藉口用兵,而荼毒粤民,岂非不能救之,反以害之。况现下孙军不肯来攻,而屯兵广州,并力死守,亦兵家所顾忌者。故此次粤军不用兵则已,一用兵则非有一战而下广州之把握,不能造次。〔华字1924。11。27〕

        因此炯明想对孙军内部,先做些策反工作,以期一举成功,他继续说:

        (我)日来正从事此等布置,分头进行。大抵一面摇动敌方之游离军队,以减少其战斗力;一面联络赞助我方之军队,以加厚我战斗力。其内容关系军秘,自不能宣泄,外间不明战略,亦无怪其怀疑也。

        11月24日,炯明开军事会议,重要决定如下:(一)决定下总动员令;(二)分任各路指挥:林虎任右路,洪兆麟任左路,叶举任中路;(三)筹拨各路开拔费,由马育航,周醒南担任。同时,即发出「先平粤难」的通电,电文中说:

        我军以削平粤难为职志,两年以来,将士备尝艰苦,人民竭尽膏脂,所为何事?粤而不救,何以对民?自西关被劫以后,省港绅商,迭赴海丰汕头,环请出师靖难,情词迫切,尤难缓于救援。乃近日造谣之徒,反谓炯明不主张进取广州,殊属摇惑军心。现在粤民已如倒悬,我军义难坐视。应即万众一心,合力救粤。即希各袍泽克日回防,迅速准备。一俟作战计划与各总指挥商定,即行提师而进,以定粤难,特此布臆。〔华字1924。11。29〕

        11月26日,汕头各界开救粤大会,《华字》报告说:『是日发出柬帖五百余份,而莅会者除来汕各代表二十余人外,本地团体有总商会,海员公会,同安公会,潮梅自治会,青年会,孔教会,律师公会,友联中学,商业学校,广州旅汕学校等,及学报商工绅各界,凡数百人。群学会原为汕头第一会场,是日几无容足,来者均称为向所未有之盛会』。会议后,有人提议「陈竞存近在咫尺,何不以今日全省各界民意,督责陈氏,负此(救粤)责任,克日兴师以脱粤民于水火」。于是全场大呼赞成,乃举出代表十余人,引领全体出场,举行请愿,鱼贯而至林家祠炯明的临时行营。《华字》叙述当时情形:

        陈氏闻报,亲出前庭延见。。。偕副官二人向东立,各界排列如半圆形向西立,众推商会会长陈坚夫陈述来意毕,陈氏对众演说约半时之久。。。(大意说:)解决粤局办法,第一级为倒孙,第二级为善后。倒孙只须粤军出兵打仗,事甚单简,无须考虑。惟善后办法则头绪万端,比倒孙工夫,其难百倍。盖两年来-风俗人心,均被孙氏搅到七支八离,不可收拾。势非三千万老百姓,大家合作,无可为力。军人方面尤须令其彻底觉悟,实心为人民保障,始有安宁日子。否则一孙去,一孙又来,殊非老百姓欢迎粤军本旨。〔华字1924。12。1〕

        12月16日,炯明通电正式就任粤军总司令职。1925年1月3日,叶举在汕头庆祝复职大会上演说,叙述粤军成立,援闽,回粤,援桂的经过,词末说:

        鄙意统一虽有时不需武力,而武力却不可不统一。以现在时势而论,自非先统一武力,不能达救粤目的。从前北方及我粤人士,均请总司令(指炯明)再出主持。惟总司令以联治可减少中央与地方之冲突,为祈求永久之和平,故不赞成曹吴之武力统一政策。现曹吴武力失败,「联省自治」当能实现。总司令为应时势之需求,不能不出。但总司令向以正谊及道德治军爱民,望各袍泽各界人士戮力同心,戡定粤局,则和平统一,庶可预期。今日之会,不特为总司令庆祝,实为中国,为广东,为诸公庆祝也。〔华字1925。1。8〕

        粤军兴师逐孙,也就是给炯明再来一个贯彻其联治主张的机会。当时驻广州的日本东方通信社记者,亲往汕头访查情形,回来报告说:『粤军筹备反攻,极为忙碌。汕头军队纪律,似较广州略优,因练军用兵,对于款饷筹划,极为周详。予久居广州,目击各军队之衣衫褴褛,乍到汕头,一观陈军之衣履服装,颇为整洁。。。反攻广州,已有把握,克期可见动员矣。。。外间盛传陈炯明与林虎有意见,系属不确』。〔华字1925。1。8〕

        由上面记者的报导,炯明,叶举等的谈话,可见到当日粤军方面,充满着信心,「反攻广州,已有把握」;可是他们料想不到的,是苏俄训练,苏俄装备的黄埔学生军,已成为一枝劲旅。这时炯明所最关切而痛心的,不是军事上的问题,却是怎样把两年来给孙中山搞到「七支八离」的「-风俗人心」倒转过来,如何办理广东善后,重新奠定下建设现代化民主国家的基础!

    (九)  第一次东江战役

        炯明于1924年底在汕头召集「第二次汕头会议」,筹划反攻广州的计划,邻省各代表及广东民众团体的代表,云集于汕头。其计划的概要是:(一)东江粤军的主力分三路进攻;(二)广东西南(琼崖)方面,粤军取牵制作用;(三)西江方面,由云南唐继尧出兵入桂援粤,广西李宗仁,黄绍雄助唐过境;(四)林虎出兵江西,援助方本仁,以扑灭北伐军(谭延□)。

        粤军三路的实力如下:(一)右路由林虎指挥,约二万余人;(二)左路由洪兆麟指挥,约一万余人;(三)中路由叶举指挥,约一万余人〔华字1925。1。3〕。

        在炯明的作战计划中,主要的「敌人」是孙军最强劲的滇军(第一军杨希闵,第二军范石生,第三军胡思舜)。杨,胡两军中大部份同情唐继尧,因此炯明想在这滇军内部,做些策反工作,期求「一战而下广州」。但是炯明所料想不到的,是受苏俄训练,苏俄装备的黄埔军校学生军于1925年初已准备就绪。

        孙方的作战计划是以滇桂军取守势,以堵塞粤军右,中两路的进攻,而由蒋介石率领学生军担任右翼,突向粤军左路进击,沿广东滨海路线,以淡水,坪山,海丰,潮汕为目的。蒋所率领的学生军及两个教导团共四千余人,配合许崇智部第一师及第七旅,总共约一万人,于1925年2月1日由黄埔出发,3日,到虎门寨附近集结〔五十史论1962,1:412〕。广州美国总领事简庆斯报告当时孙军出发,开赴前线的情形如下:

        目睹者告诉我(美领事自称),没有一节载满军队的火车不给一二俄国军官视察其部队的装备后,才离车站开赴前线的。俄国人特别注重机关枪队,空军现全为俄人所控制,铁甲火车也全为俄人设计和驾驶。〔美6105,1925。2。19,广州〕

        2月5日,东莞为孙军攻陷。9日,粤军洪兆麟部(谢文炳,尹骥)由海丰出淡水,协助叶举部迎击孙军。11日,粤军退出深圳。13日,两军激战于淡水。15日,粤军退出淡水。18日,复激战于坪山。21日,坪山失陷,粤军退守三多祝,梅陇。25日,粤军在三多祝击败许军,但次日,许蒋联合猛攻,粤军不支,退守埔心。27日,孙军分道攻海丰:一迫梅陇,由许崇智全部担任;一迫稔山,由蒋介石之教导团学生军担任。粤军前后受敌,29日,遂撤离海丰。〔华字1925。3。3,3。7〕

        海丰失陷后,孙军乘胜追击,3月7日入占汕头。5日,北京美公使雪曼电告美京国务卿,说粤军在一个月内,节节失利,主要是给受苏俄训练的学生军所击败〔美6074,1925。3。5,北京〕。《华字》报告当时粤军败退的情况如下:

        洪,叶部队此次由潮汕退师,计分两路。洪兆麟部除尹骥一军已沿途分散,不复成军外,其李云复,谢文炳,胡汉卿三部损失实有限,洪部统计尚有五千人左右,但惜士气不振,现在该部全队仍由洪兆麟亲自统率,退入三河坝。叶部则叶举本人,因咯血甚剧,已于汕头未失前赴厦门就医,所有该军总指挥职务,已交由熊略,黄强二人分任。熊略则率本部残余及练演雄,叶柏质等残部,约共二千人,随洪兆麟退入三河坝。黄强则率陈修爵,翁辉腾,吴伯等部共约二千余人,乘兵轮由汕头往汕尾登陆,冀与林虎部队联成一气。〔华字1925。3。11〕

        先是,2月初旬,孙军攻入淡水之前,粤军右路指挥林虎在老隆接到滇军范石生调离东江前线(去广西抗拒龙云滇军入桂援粤)的消息,即欲集全力出博罗,增城,速下广州,以断绝孙军后方供应。但所意料不到的,洪叶两部节节溃败,以致潮汕受迫。林虎因此分两路回师援潮汕:一路出紫金,3月9日收复海丰;一路出揭阳,3月13,15两日,与许,蒋激战于棉湖〔华字1925。3。11,3。13,3。19〕。棉湖之役,两方死伤惨重。据当地乡民的估计,总计在三千人以上。《华字》驻汕头记者报导说:

        (3月)15日由揭阳运回学生军五百余人抵汕,多数焦头烂额,惨不忍睹。学生军少年有用之才,供人一掷,真系可惜。。。。16日复有两船载回,均系学生军。许崇智恐动摇人心,入夜后乃舁入华邬黄家祠治疗。16日有俄人尸身一具,用白布缠裹。在揭阳船中,重伤俄人两名,是否要人,不得而知。〔华字1925。3。19,3。21〕

        3月17日,蒋部教导团及学生军三千余人,与新由广州调来援军陈铭枢旅会合攻五华。次日,五华失守,21日,兴宁亦入敌手〔华字1925。4。7〕。这次战役,从东莞,淡水以至潮汕,兴宁,孙军以一万余之众,不到两个月,势如破竹,击溃了四万余人的粤军,究竟是什么缘故呢?《华字》评论说:

        此次蒋介石所统率转战东江之学生军,每排有俄人任指挥,故此种学生军,即不啻目下广州-党旗下之赤卫军也。所用枪械均系去年由俄舰所运来者。是此次东江粤孙两军之战,换言之,即粤军与中俄两国-党之战也。〔华字1925。3。10〕

        俄舰运来的武器,以大炮,铁甲车,机关枪为最有效。「此种大炮,共有二十八尊,所配-尤夥,口径为九生半,且属快炮一类,而粤军所用者为七生半,口径相差二生的,故威力较逊,每次战争均为炮火所迫,不得不退」〔华字1925。3。28〕。据前铁甲车队副队长,黄埔第一期毕业生周士第的回忆说:

         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是。。。属于大元帅府的一支革命武装。。。全队共有一百五十多人。铁甲车队有铁甲车厢几节,有火车头,可以驰骋在粤汉,广九,广三等三条铁路线上,也可作陆军使用到没有铁路的地方。铁甲车由钢板制成,一般子弹打不进去,车上还安装有机关枪,钢炮,可以随时打击敌人。。。需要时还可拖大炮到前线。。。铁甲车队的经费不是从大元帅府拨来的,而是由苏联帮助的。。。(铁甲车队)对以后革命军攻占东莞,惠州,潮汕,梅县起到一定的作用。〔纪念辛亥1981,下:123〕

        当时的中国人民对这些大元帅府的铁甲车的反应如何呢?《华字》报导说:

        (汕头特约访员报告)连日外报载俄国-党加仑将军,驶铁甲车,直冲粤军之阵线,汕中人民,无不切齿发张,目孙军为吴三桂之继起。又以前次中山招致外省流寇,已吮啮粤民,至于几无完肤,今又利用外人,以延长内乱,可谓绝无人心。。。。昨已联请省议会代表民意,通电北京加拉罕,提出抗议矣。〔华字1925。2。24〕

        炯明也向北京的苏俄大使馆提出抗议,要求俄人停止助孙打内战,但无效果。〔美961。93/559,1925。2。26,北京〕

        1925年3月下旬,粤军林虎部退入赣南,叶洪余部退入闽南,杨坤如部则仍坚守惠州城,这就结束了第一次东江战役。

    (十)  第二次东江战役 - 粤军的解散

        炯明于1925年3月初旬汕头失守时,即率所部人员在汕下海筹舰〔申1925。3。17〕,4月初旬,退厦门,旋赴上海。9月16日,因迭接旧部之敦促,由沪抵港,筹划讨蒋事宜。〔年谱1957,35;华字1925。4。15〕

        这时蒋介石正在广州筹备「东征」。9月9日,香港《士蔑》西报报告蒋的党军实力,共约一万六千人,第一师由俄国将军加仑(Gallent)指挥,第二师由蒋介石本人统率。部队大部为俄国军官,有由少尉至上校衔所率领。蒋共有十四架飞机,全为俄人所控制。关于机关枪团的实力,极守秘密,大约有一百二十枝。-全为受过充份训练的俄国或中国人。(据国民党的记录,蒋介石任「东征军总指挥」,分三纵队,以何应钦,李济琛,程潜分任第一,二,三纵队长)。

        10月3日,四川军熊克武被蒋介石扣留于黄埔,所部被谭延?与朱培德收编,据说在熊的总部中,搜出有与陈炯明联络的密函多件〔士蔑1925。10。8〕。

        10月7日,《士蔑》报导说新自苏俄运来的大批野炮,和一全为俄国人的机关枪团,已紧急开上石龙前线。13日上午九时,党军开始炮轰惠州城,美国总领事简庆斯报告惠州失守的情形如下:

        10月15日,惠州给蒋介石的黄埔军校学生军攻陷的消息,现已证实。惠州美国传教士来信,说惠州受两天重炮轰炸后,即为蒋军冲入占领。北门附近的城墙,几全为炮火所毁,守军卒不支而退。据可靠消息,学生军阵亡者过七百人,伤者亦众。〔美6778,1925。10。23,广州〕

        惠州不幸的成为广东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第一个由中国人主导,外国人所指挥下的外国大炮所轰毁的中国城市!10月17日,《士蔑》报导说:『惠州攻下的消息传到广州后,(俄顾问)鲍罗廷即于次日早晨乘专车到石龙转赴前线视察,并庆祝胜利。蒋介石亲到车站欢迎,加仑则未能来,因仍在前线督战』。

        惠州失守后,杨坤如率部向紫金方面退却,林,洪两部亦节节败退。10月21日失河源,22日失海丰,24日粤军谢文炳部反攻海丰不克。到了10月底,紫金,五华,兴宁亦相继失守。11月2日,刘志陆部遂撤离汕头。

        汕头美国副领事章伯伦报告说:『在10月31日,大概是从香港来的一艘英国船,运来粤军一架飞机,但到11月2日,敌人已迫近汕头,即匆促的重装箱运走。海军方面,从10月5日「永绩」与「海筹」两舰由厦门运来-,直到11月2日「楚同」舰运走政府撤退官员的一段时期内,每天都有一二艘舰停泊于汕头港口,似乎一共有六艘军舰来往于汕厦之间』〔美6885,1925。11。12,汕头〕。在同一报告中,章氏叙述蒋介石入汕的情形如下:

        蒋介石偕同俄国顾问于本月(11月)6日入驻汕头,蒋显然是现在广州政府最重要的人物。他在庆祝苏俄革命纪念日的集会上演说,祝贺苏俄说:我们应该庆祝这个纪念日,因为俄国革命的成功,即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如果俄国革命失败了,我们今日便不可能有这个革命。让我们欢呼「俄国革命成功万岁!」,「中国革命成功万岁!」,「世界革命成功万岁!」,「汕头人民万岁!」

        粤军于11月初旬全部退入闽南,厦门美国领事报告其解散的情形如下:『11月初时,粤军洪兆麟与林虎的军队约二万人,退入福建南部。由陈炯明与福建都督周荫人的安排,漳州的张毅与汀州的李凤翔受令让出福建西南边境四县(云霄,平和,永定,上杭),暂给粤军驻扎。最后这些军队大部被遣散回乡。刘志陆率领一旅(约一千人)投靠张毅』〔美7043,1925。12。24,厦门〕。

        这样结束了第二次东江战役,也就结束了这一支军纪严明,由辛亥革命,两次讨袁,援闽护法,回粤,援桂,抗孙,讨蒋,转战经年,支持联省自治的武装力量一段光荣的历史。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