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到底是多少艘船?
  •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航程与功绩
  • 光荣或梦想:郑和下西洋祭
  • 郑和的不幸与鼠辈的罪孽
  • 海权观念与下西洋中断原因
  • 郑和下西洋的总述
  • 郑和七下西洋的经过
  • 郑和下西洋的背景
  • 《郑和航海图》
  • 郑和下西洋概况
  • 最新热门    
     
    明初的-与经济背景

    /P>

    (2) 恭闵惠皇帝,朱元炆,年号建文(1399-1402年)

    (3) 成祖文皇帝,朱棣,年号永乐(1403-1424年)

    (4) 仁宗昭皇帝,朱高炽,年号洪熙(1424-1425年)

    (5) 宣宗章皇帝,朱瞻其,年号宣德(1425-1436年)

    明太祖及明成祖是明代最能干、在位二十年以上,创业最多的皇帝。惠帝在位只3年,昭帝只历一年,都没什么作为。章帝在位11年,是位太平天下的皇帝。继章帝的朱祁镇只有八岁,由太监王振执政,王振专权跋扈,造成明代宦官专政,为明代-大腐败的开端。

    因为明太祖(或称洪武帝)及明成祖(或称永乐帝)与郑和下西洋史关系最深,我们给他们多一点介绍如下。

    太祖朱元璋幼时家贫,十七岁时入寺为僧,但不到两个月就离寺、到处化缘流浪。3年后,回到寺院,立志读书、交友。于25岁时,加入郭子兴军队的反元运动。经十七年长期残酷军事、政府斗争的历练,成为一个相当能干的军事家及-家。为了巩固皇帝专权,更废丞相制,建立内阁制。加增监察系统,使得兵、刑:选择、礼、法上面,赋给系统更加完备。使小自耕农和中小地主经济获得发展。为了-绝对之控制,朱元璋分封其子弟亲戚为王,在各处建立屏藩,然为此亦埋下其后之政变祸根。

    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是朱元璋的第四子,封为燕王,镇守元朝之故都北平,控扼西北边境,屡次出征元朝之残部。朱元璋所立太子朱标早逝,由皇太孙朱元炆继了皇位,为建文帝。建文帝有意削除诸封王,燕王深恐自身难保,于建文元年(1399)以"靖难"为名,发兵向皇都南京进军。这场3年的苦战,朱棣终于获胜,登上皇座,改元永乐。但从中国皇室之传统看,这是一场叔夺侄之皇位之举,朱棣做了皇帝,却不是天命之子。这对其后之外交政事发展埋下了导火线。因他也算是马上得天下,颇有其父之风。他继续加强中央集权的专制-,也推动内战后经济的恢复及发展。为了北方元朝旧部势力之威胁,他亲率大军远征。后为扼止北方,也为回到他的发祥地(北平),于永乐18年(1420年)把首都由南京迁至北京,而以南京为留都。此迁都之举影响了此后600年之中国历史发展。

    因为当时粮食生产南多北少。在永乐9年,疏通会通河,使南北运河畅流,便利漕船运粮北上,也使南北经济得以沟通,促进全国经济之发展。明代全国设北直隶,南直隶及十三个布政司-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及贵州。下辖140个府,193个州,1038个县。另外有几个少数民族居聚区。

    做为封建农业国家资源的耕地,据《明实录》所记,在洪武,永乐年间,田土面积总共约四百万顷。同时,全国约有一千万户,五千五百万人。故平均每户有五个半人。平均每户耕地0.4顷。

    上述只是全国平均值而已,其实人口分布相当不平衡。在明初,南直隶,浙江和江西人口最密集,这三区人口合计约有三百万人,约占全国人口之半,但其总面积约为全国之14﹪而已。

    明代田地有官田,民田及军屯之分,其田赋制度是两税法,一为夏税及一为秋粮。夏税以麦为主,秋粮以米主为。另外,对桑、棉、麻、丝、棉等也课税。

    明代中叶以前,主要以米麦等实物缴纳。洪武,宣德间,国库每年的田粮收入在3千万石以上。由于明初政府相对地节省,便形成“宇内富庶,赋入盈羡,米麦自输京师数百万石外,府县仓禀,蓄积甚丰,至红腐不可食"之地步。米麦一石折合白银约二钱五分,故三千万石米麦之税收,可折合约七百五十万两银。

    据明朝中叶所刻之《龙江船厂志》(李昭祥着),一艘400料战座船的造船工资约为75两银。以此比例,一艘2000料海船约需工资375两银。再假定造船材料及其它费用约等于工资,则一个拥有一百艘2000料海船及200艘400料战座战之大船队,总造价约为十万两银。这一个300艘之大船队,略似郑和下西洋之宝船队(后篇再详述)。假如操作费用为此船队之两倍,总共则需约三十万两。虽是一个相当大的国家开销,却也只是全国税收之百分之四。这个非常粗略之开支估计的目的,在于指出永乐宣德年间国家经济有足够能力,担当郑和下西洋七次的费用。 

    (国立台湾海洋大学客座教授 苏明阳)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