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到底是多少艘船?
  •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航程与功绩
  • 光荣或梦想:郑和下西洋祭
  • 郑和的不幸与鼠辈的罪孽
  • 海权观念与下西洋中断原因
  • 郑和下西洋的总述
  • 明初的-与经济背景
  • 背景资料:郑和——中国古代大航海家
  •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文献
  • 郑和下西洋概况
  • 最新热门    
     
    郑和下西洋目的及意义

    永乐帝在位24年间,中国西北部的蒙古旧部继续对明朝产生危机,永乐帝还亲征几次,并在最后一次征途中去世。所以,有人认为永乐派郑和下西洋是为安定海外,使永乐没有后顾之忧,已利明朝专注防御北方之乱。

    但此说不可能成立,因为当时海外诸国武力都不强,没有攻侵明朝海域之可能。

    另有一说是,下西洋是为控制遗存在中南亚及印度北境之蒙古汗国。这也不可能,因在永乐年初,此国之可汗死亡,对明朝已没有威胁。

    郑和七次下西洋,碰到三次战役,其一为帮助某一小国政权转换,一为某国想偷袭郑和船队,一为海盗集团,三者都是小战役(下篇会再详述)。有人依此视为郑和下西洋有当「国际警察」之作用。但这些只是顺途发生事件,不可能是主要动机或目的。郑和碑文有言「及海外邦、番王不恭者生擒之。蛮寇之侵略者剿灭之,由是海清宁,番人仰赖者」,可证实此言。

    (三)外交方面

    西洋各国对于郑和庞大百艘巨舶及数万兵士,浩浩荡荡迫临其海域,当然会有小巫见大巫,战战竞竞之感。所以「扬威跃武」做为永乐派郑和下西洋之主要目的之一是很可了解的,并被绝大多数研究者所接受的。

    但若只为海外展示国力,对明成祖有何大利益呢?何需花费那么大的经费及军力呢?故「扬威跃武」不可能是永乐帝的「终极」目的。

    因为下西洋七次中,郑和没有占领任何一个国家或城池。故近二十年来,常常有人倡言:郑和下西洋是「和平之旅」。但这是表面、肤浅、「自吹自擂」,「自己往脸上贴金」之说而已。想想西洋小国会认为这是「和平」之举吗?

    其实,郑和的宝船每次都载了许多宝物,送给每一个访国之国王,做为「礼物」。并且许多国家也都派使者或皇帝本人,乘郑和宝船并带了其国之特产珍奇,返回明都进贡。这些外国使者来中国后,过些时尚要郑和船送他们返国,并带回更多的「礼物」。所以永乐年间,海外朝贡国家由洪武帝年间之几国,增至30余国。永乐死后,下西洋事停止六、七年,以前朝贡国就不来了。宣帝初年,希望有外国来朝贡,才有第七次之行。

    再者,这共28年间七下西洋,等于平均每四年一次,一次出使往返要两年,故约有一半年月,郑和船队络绎不绝之中国至西洋之间。为什么要如此频繁呢?

    综观之,明初永乐之「外交」实是现代「金钱外交」之历史先例而已。

    (四)贸易方面

    西洋诸国,对明朝出品之陶瓷、丝绸、钱币等等,都极喜爱,永乐年间确也利用郑和下西洋之官船,载运这些货品到海外。在返程中,郑和官船亦购买或交换一些中国所缺之香料,染料,宝石,象皮,珍奇异兽等等。所以下西洋当然有某程度中外两方贸易作用。但若贸易是主要目的,何需建造宝船二、三百艘及每次派二、三万人(官兵)?古今所有商船都设法用最少的船员,空出最大的船上空间做为载物之用,以增加其利润。郑和船队与一船商船队是背道而驰的。故学界所习用「朝贡贸易」为郑和下西洋动机之说,是把「贸易」重要性过于夸大了。

    (五)文化方面

    原为中国东南沿海区的妈祖海神,保佑船事之信仰对郑和下西洋人员是很重要的。因为访问西洋各国有七次之多,妈祖信仰也借助此航行,传播到南洋诸国。这是下西洋文化方面最值得提及的,也是影响至今的。但这些相互海事与宗教信仰之发展,是下西洋之成果而非其动机。

    本人综合分析之结论,认为永乐派郑和下西洋之最根本目的,是希望海外各国来中国朝庭称臣朝贡,以显示他是众望所归,真正「天命之子」而非篡位之帝。这种作为方式则是花国家大钱,买通其私人威望的「金钱外交」而已。所以永乐派郑和下西洋的动机及目的是满足专制帝王私欲,跟所谓国际间「和平之旅」无关。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