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七下西洋郑和最远究竟到哪里?
  • 《郑和航海图》比同期西方海图先进?
  • 七下西洋为何选择在太仓刘家港起锚?
  • 郑和为何未能令中国称霸
  • 为什么是郑和?
  • 【争鸣】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是什么?
  • 郭沫若的东瀛之恋
  • 背景资料:郑和——中国古代大航海家
  •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文献
  • 郑和下西洋目的及意义
  • 最新热门    
     
    郭沫若为何被读者抛弃?

    新浪网和北京燕山出版社正在举办一项名为华文“世纪文学60家”全民网络大评选的活动。虽然活动尚未结束,目前的结果已经清楚地表明“鲁郭茅巴老曹”这一标准排名受到挑战,其中名次下降最快者是郭沫若,无论在专家投票还是网友投票里他都名列30位之后。我对这一结果并不吃惊。我手头惟一的郭沫若的著作是《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四卷,这本书出版于20年前,纸张发黄却又崭新如初,在打折书店的书架上放了长长一排。这一卷收入了郭沫若的部分诗歌,顺手打开一页便是这种句子:“人人齐唱《东方红》,意气风发心情舒,万岁万岁长欢呼!”(《蜀道奇》)
        
      在网友的留言中,不仅郭沫若的作品受到批评,他的人品也受到猛烈抨击。“因人废言”或“因言废人”的做法都不足取,但如果一个作家的为人和言论都让人失望,读者向他摆手也是情理之中。长期以来,郭沫若被称为“歌德”,这个比喻从表面上看称赞他类似一个伟大的诗人,实则是“歌功颂德”的意思。在那个作家没有足够自主性的年代,如此批评郭沫若是否有“苛评”之嫌呢?
        
      英国哲学家伯林关于“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的论述已经成为经典,前者指“免于……的自由”(be free from ……),后者指“从事……的自由”(be free to do ……)。但是在两种自由都匮乏的年代,这组概念似乎有些失效。我们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发明“消极不自由”和“积极不自由”两个新造词语。所谓“消极不自由”,指被迫处于“不自由”的状态,比如秀才奉命撰写吹捧文章;所谓“积极不自由”,指主动选择“不自由”的状态,比如弄臣察言观色溜须拍马。在一个缺乏消极自由的年代,苛求平民抗争“消极不自由”,可以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