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李鸿章家族轶事
  • 李鸿章:夹缝中的“现代意识”
  • 借师助剿:奕 、曾国藩和李鸿章的态度
  • 上海协防:李鸿章“自立门户”
  • “裱糊匠”李鸿章
  • 李鸿章驾驭洋兵的手段
  • 段祺瑞家族与李鸿章家族的陈年往事
  • 李鸿章的“排场”
  • 李鸿章卖国有据
  • 李鸿章马关遇刺
  • 最新热门    
     
    李鸿章的秋风宝剑孤臣泪

    张建伟在《流放紫禁城》一书中考证,是光绪的老师翁同龢。他当时是军机大臣,主管户部,管钱的。
      人们不禁会问,那他为什么不给拨款呢?
      这里涉及到李鸿章和翁同龢的一段私人恩怨。翁同龢的哥哥在安徽当巡抚,太平军围困时,他弃城逃跑,被李鸿章参了一本。皇帝判翁同龢的哥哥斩刑,翁同龢的父亲听说要处死他的儿子,当时气死。后来,皇帝将翁同龢的哥哥改判充军新疆。父死兄徒,全因李鸿章那支如刀之笔,翁同龢岂能善罢甘休?
      甲午战前,朝中以翁同龢为首的主战派力主开战。他的一个学生劝阻说,我们实力不如人,哪里有胜的希望?翁同龢回答说,我正想让他战场上试一试,看他到底是骡子还是马?将来就有整顿他的余地了!这里这个“他”就是李鸿章。还没等开战就有人看他的笑话了。
      可以说,翁同龢是“甲午海战”之败的罪人。大战将临,本该共御外敌、却不想翁同龢翁大人竟然置国家安危于不顾,挟私报复,想借敌人之手,以报私仇。秉持国政的人,竟然如此谋国,李鸿章安能不败?清朝安能不败?看来,假公济私是小人们的拿手好戏。而公报私仇则是小人们的院用伎俩。
      曹操战宛城时,他儿子被张绣杀死,他活捉张绣后,听从谋土的劝告,收复了张绣,并同他做了儿女亲家。武则天曾问狄仁杰,有人在背后说你坏话,你想知道是谁吗?狄公回答,陛下以为臣有过,指出来臣加以改正。如果您认为我无过,那是我的荣幸,但我不愿知道告我的人是谁。武则天听后赞许良久。
      如果翁同龢有曹操和狄仁杰的胸怀,李鸿章大概就不会一败涂地了,可李鸿章没有那样的福分,就只好独对秋风饮泣了。
      甲牛战后,李鸿章被罢黜了,还得到日本去求和。日本首相提出的条件是:中国割让辽东、台湾、澎湖给日本,赔款三万万两。李鸿章电复国内。回电是:太后指示,辽东、台湾均不可弃,让地应以一地为宜,赔兵费应以二万万两为断。日本不干。一次会议后,一个日本人向他开了一枪,日本人觉得面子上不好看,才在条约上让了步,赔款减少了一万万两,割地少了一处。这就是著名的《中日马关条约》。
      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惦记早回北京,又让李鸿章出面谈判。在那时慈禧的心里,只要让她回北京继续过她的太平日子,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应。让杀大臣,好,杀。让赔巨款,行,赔。让割土地,好,割。一切都是太后定夺,最后挨骂的,还是李鸿章。
      《中日马关条约》也罢,《辛丑条约》也罢,赔款也好,割地也好,哪一样李鸿章敢擅自做主,哪一回不是老太太遥控。可人们最后都把账算到李鸿章身上。
      甲午战后,李鸿章出使俄国,路过日本,本应当在日本海域换船。日本人已经在岸上为李鸿章准备了行馆,以上宾之礼待之。但李鸿章因马关议约的仇恨,早已发誓:终身不复履日本之地。从人不断地劝他,他就是不上岸,当夜竟宿舟中。新船来了,李鸿章当乘小舟登大船,但听说那小舟是日本舟,坚决不上。船主无法,只好在旧船新船之间架一道飞梁,这样,李鸿章才走到新船上。
      《辛丑条约》签完,李鸿章也奄奄一息。临死,他成诗一首: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
      从整个诗句看,他也在伤国忧民,并不是一个死心塌地的卖国贼,他对“海外尘氛”还保持着警惕,并希望别人也作如是观。不过,既然是腐朽专制王朝的一员,他就必须承担相应的历史罪责了。我们无须为李鸿章辩白,只是提醒读者:专制社会的那个“孤家寡人”,绝不如现在影视上种种“戏说”形象那般可亲可爱;个人至高无上的专制大权,必然是罪恶的渊薮,而依附独裁者的任何知识分子,必定会出现程度不等的畸形人格。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