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强国梦与宪政之路 (1)----蒋介石在1943年
  • 对芦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
  • 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
  • 蒋介石
  • 黄埔军校长官蒋介石及其校徽
  • 解密蒋介石40年前反攻大陆计划
  • 蒋介石最引人瞩目的三次受贿
  • 蒋介石曾坚守一个中国
  • 比较毛蒋
  • 内战不是蒋介石挑起的嘛答 tywr《强国梦与宪政之路-我的想法》
  • 最新热门    
     
    谈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蒋介石为了安内不惜血本。一般认为安内的对象是-党,事实上,-党是安内的主要对象,但安内并不仅仅局限于-党。

    首先,消灭-党,确立国民党一党专政。从1932年底到1934年10月,蒋介石向革命根据地发动规模空前的第四次和第五次军事围剿,使得红军被迫长征。在红军长征途中,蒋介石又进行了疯狂的围追堵截,企图一举消灭-党。由于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剿共必然会成为蒋介石的首要目标,攘外必先安内也可以说成是攘外必先剿共。

    其次,铲除国民党内部的异己力量,削弱地方实力派军阀的割据局面。1933年5月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成立,蒋介石诬蔑冯玉祥妨碍统一政令,并组织15万人的兵力扼杀了同盟军。1933年底,蒋介石又自任讨逆军总司令进攻福建人民政府,摧毁了这一新生的抗日民主政权。这些措施大大削弱了国民党内部的反蒋势力。

    再次,压制广大民众的抗日斗争,以免被-党所利用。抗战爆发后,蒋介石先后成立中统和军统两大特务机构,在全国实行恐怖统治。此外,他还出动大批军警镇压民众的爱国行动,制造珍珠桥事件、救国会七君子事件,镇压一二·九运动,破坏人民群众的抗日斗争。

    (二)攘外:虚晃一枪。

    在攘外必先安内方针的指导下,蒋介石把安内摆在第一位,借攘外口号来争取全国舆论对安内的支持,以求得尽快实现其剿共、消灭异己的目的。所以,为了安内,势必对日本侵略者的挑衅侵略行为奉行妥协退让政策。从这一意义上说,攘外不过是掩饰妥协、欺骗民众的幌子而已。它产生了及其严重的消极后果。蒋介石曾表示:“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党,则纵肯为努力,亦不可得。”这句话道出了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心理状态。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使东北三省不到半年全部沦入日本之手;一二八事变时,他又破坏十九路军的抗战,同日本鉴定了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1935年,又订《塘沽协定》《何梅协定》,使中国丧失了大片的领土和主权。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蒋介石为了达到安内的目的,也并不排除一定的攘外。所以,蒋介石在国防和军事方面也作了一些抗战的准备工作,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抵抗。九一八事变后,他对马占山在嫩江的抗战曾有一定的褒奖;对十九路军在上海的抵抗,开始是认可的;1933年热河失陷后,蒋介石率中央军3个师北上,在长城一带与日均展开激战。民主党派沈钧儒曾于1936年撰文肯定“五年来蒋介石先生历次表示,埋头苦干,准备抗战,这是天下所共闻的。”但由于蒋介石把安内作为主要目标,攘外方面大多只停留在口头和计划上,功效甚微。但是,这对于打破日军三个月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虽然虚晃一枪,毕竟也还是晃了一枪。在这一点上日本人古屋奎二表示“蒋介石对日阳表亲善,暗中仍作抗日准备。”

    总之,安内是中心,攘外必须服从安内的需要,在有限范围内进行。攘外必先安内在本质上具有独裁、妥协的性质。当日本的侵略日益危机到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国内的形势日益向抗战方面发展时,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也必然地要转向攘外方面。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研究中,应该把“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本身和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区分开来。

    “安内”的概念是不相同的。缓解国内矛盾、维持国内局势稳定,维持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一致,这也可以认作是“安内”的措施的。从这一概念看,安内是攘外的前提条件。如果国内政局混乱,分裂势力横行,局势不稳,如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那样,则如何如何地攘外必然是办不到的。这一点历史上多有例证。到了晚清时期,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廷一方面要对付义和团起义,一方面要对付英法联军,则义和团起义没有扑灭,对英法联军的抵抗必然受到重大之影响。

    蒋介石可能也认清了这一点。但是他把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绝对化了。不错,当时的中国-党的确是蒋介石政权的死敌,因为-党武装是要推翻蒋介石政府的。可是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日益扩大,中华民族领土、权力日益丧失,-党早就表示了合作抗日的意思。既然合作,则推翻蒋介石政权的既定目标自然会摆在一边,求同存异,要把抗日放在第一位了。国民党内部的反对势力有部分也是要求抗日的。而那些专为反对蒋介石政府为了个人小集团利益的不顾民族大义的势力,在合作抗日的呼声下也不敢轻举妄动。所以,如果蒋介石认清了国内国际局势,则必不会再认为“攘外必先安内”了。那么,中国各方势力合作抗日必可提前一步,中国所遭受的侵略也不会如后来如此之重。

    蒋介石的错误是致命性的。丧失了合作抗日的最好时机,也失去了其政权获得广大民众和中间势力拥护的机会。其原因,第一、蒋介石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势力,认为自己能够在较短地时间内剿灭-党。等到时间逐渐地拖下去,蒋中正先生是想脱手都不易得了,已经陷入了剿共、失败、再剿共、再失败的恶性循环。第二,蒋介石过低地估计了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野心,认为在保持自己政权的前提条件下,日本的侵略野心可以获得满足。从而不想再惹日本这个麻烦,而把精力放在对付-党和内部异己力量上面。第三,蒋介石过于信任国际力量对日本的制约作用。这一点几乎犯了和李鸿章一样的错误,总是希望能够通过国际力量的制约缓解日本的侵略达到不开战,丧失小部分权益就可以和平解决的目的,对日本的狼子野心没有充分的认识。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蒋介石错误地运用了这一政策,反而束缚了自己的手脚,把自己推向了失败的万劫不复的深渊。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