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炮击金门前前后后(图)
  • 台湾高山族同胞举办日军暴行图片展(组图)
  • 秦汉之间为何漏掉一个楚王朝?
  • 远去的父亲郁达夫(图)
  • 陈布雷:一入侯门不自由(图)
  • 毛泽东对历代帝王的评说
  • 为什么秦淮八艳能够芳名流存
  • 史海回眸:历史上真实的霍元甲(图)
  • 故宫存废保卫战揭秘(图)
  • 台湾的史前文化(组图)
  • 最新热门    
     
    “贞观之治”的儒家文化内涵

      唐太宗统治时期,继续推行唐高祖制定的“老先、次孔、末后释宗”的政策,让道教居首位,儒教(即儒家)居次席,佛教居第三。但与此同时,又根据现实*的需要,特别重视儒家。他说过:梁武帝君臣崇佛,结果是在侯景之乱时,百官不能乘马;元帝为周师所围,犹讲《老子》,百官戎服而听,结果是国破身亡。这最足以引为鉴戒。他强调,我所爱好的,“唯尧、舜、周、孔之道(儒家),以为如鸟有翼,如鱼有水,失之则死,不可暂无耳”(《通鉴》)卷192)。

      贞观时期,唐太宗命以儒家经书为京城国子监和州县学生员的主要学习内容,还征集天下名儒为学官,命大儒颜师古考定《五经》、大儒孔颖达撰定《五经正义》,把它们作为国学和科举的标准定本,以统一思想。他又立孔子庙,尊称先圣。唐太宗还常临国子监视察,赏赐讲论儒家的学官,大力提拔精通儒学的官员。在贞观年间的治国实践中,太宗君臣也多引用儒家的《论语》、《礼记》、《周易》、《诗经》、《尚书》、《孟子》、《荀子》等论政,以儒家的仁政、忠孝和礼治等思想作为处理政务的指导思想,特别是在以下两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

      治国方针

      魏徵在论时政的奏疏中引《诗经》“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等名言,希望唐太宗思隋氏以为鉴,察当今的动静;又引《周易》“君子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旧唐书》卷七一《魏徵传》)等儒家经典,提醒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慎终如始。亲身目睹了隋炀帝身死国灭这段惊心动魄历史教训的唐太宗,采纳了魏徵等大臣的建议,处处以隋亡为鉴,施政求“静”,“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这种与民休息、为政以“静”的方针,终于“使民衣食有余”,大获成功,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的贞观之治。

      怎样做明君

      兼听则明。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