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八宝山革命公墓的来历 原址原为一座太监庙
  • 古代也要“回避” 大义灭亲包拯斩侄应为传说
  • 宫花寂寞凭寒暑定流年 死无葬所填枯井(组图)
  • 保存完整字印清晰可见 中国最早的发票(组图)
  • 皇家戏迷:御史为戏丢官 慈禧刁主难侍(组图)
  • 红颜闹宫闱 龙颜一怒血成河:壬寅宫变四版本
  • 改编遭杀身之祸里有数百条人命
  • 屡禁不绝:中国荒唐的缠足史
  • 田中角荣访华言辞不当惹祸 毛周外交艺术解难题
  • 宋子文西安事变日记揭秘 张学良想枪毙杨虎城
  • 最新热门    
     
    200多年前欧洲的“中国热” 歌德心中的中国人

    维也纳的美丽泉宫里的中国房间以及许许多多的瓷器、家具用品和大量的中国风格的绘画,都让人感受到当年的“中国热”的情形。

      今天,中国又“热”起来了,同样在欧洲也很“热”。但是不难看出,今天包括欧洲在内的世界对中国的关注,更多的是出于经济目的,主要是看中了中国这个大市场。笔者最近几年在德国做记者,亲身经历德国政界和经济界对中国的关注,多是局限于经济和投资话题。这种“热”在别的欧洲国家也大同小异。虽然这其中也有一些文化交流,但是文化很大程度上还是装饰作用,重点还是为经济和商业交流服务。当地人谈到中国文化,印象中的还只是武术、京剧脸谱、大红灯笼等。

      从200多年前和今天的两股“中国热”中,我们也许应该反思我们对自己文化的态度。当年的“中国热”上演的时候,其实中国已经到了开始衰落的程度,但这个文明古国体现出来的整体风度依然让欧洲人景仰,在欧洲人看来,中国仍然是一个从物质到文化都让人敬佩的国家。而有见识的欧洲思想家们努力借鉴中国文化,也侧面印证传统中国文化思想的弥足珍贵之处。

      如今,外国人从中国的一些文化推介中看到的那种能够震撼他们心灵的东西并不多。在对外交流中,中国还存在大规模的文化赤字。比如,这几年中国引进图书和出口图书的比率依然高达7∶1左右。此外,中国出版的外国书籍多来自欧美国家,而绝大部分图书出口的目的地却是东南亚等地,尚未形成影响全球的文化力。

      歌德在1827年与助手的一次谈话中,曾这样评价心目中的中国人:“那些人几乎和我们有着同样的思想、行为和感情……只不过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来得更加明朗、纯洁,也更符合道德。”要是让歌德评价今天的中国人,也许说的会很不一样吧。

     来源:环球时报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