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细品纳兰词中的凄美之意:人生若只如初见
  • 才女班婕妤被害惨 汉成帝“牡丹花下死”之谜
  • 豪门女死活不依 最早的皇后婚前体检秘史
  • 揭秘京城老字号:半世纪前沪上名店徙京城(组图)
  • 连续无嗣竟三朝 近亲婚配皇帝短命留谜(组图)
  • 光绪选妃 慈禧操盘:为安插耳目内定人选(组图)
  • 揭秘万岁爷为何宠信宦官 解剖太监制造全过程
  • 日本拉面寻源:从中国明末传入到日本的国粹
  • 不屑皇室门风 唐朝名门望族不愿娶公主
  • 竹筒增加威力成“人力龙”北京消防始于武英殿
  • 最新热门    
     
    近三十年的文化追忆 一代“画魂”潘玉良(图)

    ,岁月流逝,往事如烟,但潘玉良的故事依然在巴黎华人社会流传,人们时常提起她,说起她的故事,谈起她的音容笑貌。记者近日走访了几位巴黎华人,听他们讲述自己所亲眼见证过的关于潘玉良的二三事。

      “我做你的干妈吧”

      汪华先生曾经是中国第一批派驻法国的六名外交官之一,现旅居巴黎。其父汪德昭是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国防水声科学的奠基人,于上世纪30年代怀抱科学救国的理想来到巴黎,曾担任巴黎中国留学生会的会长。汪华先生告诉记者,潘玉良和他父母是好朋友,与他本人不但相识,而且还是他的干妈。接着,他向记者讲述了结识这位干妈的经过。

      “那是在二次大战前,我差不多有5、6岁。有一次过年,我跟着父母参加法国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举行的一个聚会,地点在巴黎14区旅法学者李风白的家里。当时参加这次聚会的差不多有二三十人,其中就有潘玉良先生。在聚会中,她突然问我:‘ROGER(汪华的法文名),你有没有干妈呀?’我摇了摇头。她于是说:‘应该找一个呀!干脆我做你的干妈吧!’就这样,我就认她做了我的干妈。”

      “这干妈可不是白当的。不到一周,潘玉良就送给我一个傻瓜照相机。后来有一次,我还上她家去玩过。她当时住在14区的韦森热托里克斯街(RUEVERCINGETORIX)3号,就是现在蒙巴纳斯梅里地安酒店(HOTEL MERDIEN)背面的那条街。如今这条街经过改建已经面目全非了。记得当时进门后,经过一条长长的院子,她就住在靠右侧的一间顶层的房子里,但不是那种尖顶阁楼,墙面是玻璃的。那时,潘玉良就住在这间屋子里从事艺术创作活动,她还在这间屋子里为我父亲做了一个头像,是铸铜的。这座头像现在还保存在我儿子的家中。”

      “我最后一次见到潘玉良是在1964年10月。那年中法建交,中国在法国举办了第一次国庆招待会,地点就在大使官邸。当时我是中国第一批派驻法国的六名外交官之一。那次国庆招待会上的场景实在太感人了,让我终身难忘:老华侨们在招待会上第一次看到五星红旗,个个都热泪盈眶,面向着五星红旗深深地鞠躬。潘玉良也出席了这次国庆招待会,她也和大家一样非常激动。看到我时,她显得十分高兴,连连说:‘干儿子长这么大了!’潘玉良非常爱国,这以后她每年都要去大使馆参加中国国庆招待会。”

      谈起对潘玉良的印象,汪华说,“印象中潘玉良的长相并不好看,甚至可以说得上有些难看。她嗓门很大。过年聚会时,她喜欢唱唱戏,特别喜欢唱黑头包拯。”汪华对潘玉良的爱国印象很深,他说:“她身在海外,却时刻思念着祖国。有一次过年,她将自己珍藏的中国解放区的邮票送给我,这邮票我至今还保存着。”

      化作春泥更护花

      在巴黎蒙巴纳斯墓园潘玉良的墓碑上,除了潘玉良,还刻有另外一个叫做“王守义”的名字,这令人感到有些不解。旅法艺术家叶星球为此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走访了许多相关人物。他向记者讲述了这里包含着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这位名叫王守义的人1895年出生于河北高阳,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就读于里昂中法大学,是法国“旅法华侨俱乐部”的创办人之一。他为人厚道,热心公益,总是尽力帮助同胞解决生活上的各种困难。在勤工俭学期间,他吃苦耐劳,心灵手巧,当汽车修理工时的技术总比其他同学好,钱也挣得比别人多。他常对同学说:“今后我多挣钱,支援你们多读书,将来好回去为国家出力。”后来,他在圣·米歇尔大街(BD SAINT MICHEL)开了一家中餐馆,取名“东方饭店”。虽然他当时并不富有,但时常接济有困难的同胞。他和当时的艺术家常玉、潘玉良多有来往。1960年常玉煤气中毒身亡,就是他帮着料理后事的。

      潘玉良孤身一人在法国,无依无靠。她性格耿直,又不善经营,很少卖画,生活上一直比较拮据,到了晚年时更是年老体衰,入不敷出,只能靠社会补助金维持生活。这时,王守义便时常照顾她,给予她生活上的帮助和事业上的支持。他时常请潘玉良来店里吃饭,陪她去公园散步,帮助她克服各种困难。有一次潘玉良的画室漏雨,他很快买来材料修补好。

      1977年,潘玉良在贫困交加中去世,王守义主持善后,并花钱为她在巴黎蒙巴纳斯墓园买了一块使用期为一百年的墓地。他还在墓碑上亲笔书写了“潘玉良艺术家之墓”几个汉字。

      来法国后的王守义思乡心切,一直想回家看望他的结发妻子和离家时才两岁的儿子。1964年中法建交后,正当他办好手续准备回国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这样直到1978年,他才终于回到了故土。见到亲人后的王守义非常激动,决定落叶归根,回国定居。此外,他还要办一件重要的事:根据潘玉良的生前愿望,将她的作品和遗物运回祖国。

      回到巴黎后,王守义立刻着手办理回国定居的手续。可就在回国的前几天,他发现耳后长有肿块,去医院检查,才知道是晚期恶性肿瘤。住院仅十多天后,他便带着满腹遗憾离开了人世。

      匆匆离世的王守义生前没有为自己安排墓地。后来治丧的亲朋好友们在一起商议决定,将王守义葬在潘玉良的墓穴中。于是便在潘玉良的墓碑上加上了王守义的名字和生卒年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位孤独的老人就这样一起安葬在异国他乡的同一块土地上,从此长相厮守。

      我所认识的潘玉良

      虽然岁月的流逝在不断地冲刷着人们的记忆,但居住在巴黎的华人们至今对潘玉良的印象仍然十分清晰。他们向记者描绘了自己当年亲眼目睹的“画魂”的为人处事和音容笑貌,平平实实,真真切切,没有什么传奇的色彩。

      旅法画家贺慕群回忆说:“侨居巴黎后,我与潘玉良常有来往,在艺术事业和生活上都曾得到她的指导和帮助。潘玉良生活并不富裕,但是生性豪爽,乐于助人。她常留短发,喜喝酒,不拘小节,说话时声音很大,气势不让须眉,颇有男子气度。”

      旅法画家潘风回忆说:“我来法国留学时,潘玉良差不多50多岁。印象中她个子不高,剪着短发,但嗓门很大,很远就能听见她说话。她非常爱国,每次有中国的演出节目她都要来看。我们留学生举办一些画展和联欢活动时也会请她,她总是乐意参加。”

      圣·米歇尔大街附近的“天下乐园”餐厅是巴黎一家老字号的中餐馆,老板王经柱回忆道:“潘玉良常来店里与我母亲聊天。我那时还小,印象中她长得不好看,常来店里唱戏,打牌,喜欢扮黑头。”

    来源:中新网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