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
  • 中国历史上留下诗篇最多的爱国诗人——陆游
  • 唐宋八大家第一家——韩愈
  • “大词人冠以爱国英雄”——辛弃疾
  • 唐代著名文学家与思想家——柳宗元
  • 才高气傲之士——李贽
  •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
  •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
  •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
  •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
  • 最新热门    
     
    有史以来天地间的第一流人物——范仲淹

    长达100多公里的捍海大堰巍然挺立在东海岸边,保护着干顷良田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后来,皇帝听信谗言,把范仲淹贬到陆州(今浙江建德县)。当范仲淹跋山涉水,风尘仆仆来到陆州,上任不足半年,朝廷又把他调往苏州。到苏州仅仅两个月,又被调到明州(今浙江宁波)。在明州刚刚落脚,月余又被调走。一年之内,反复调动了四次,使他在颠簸流离中度过。饱尝颠簸之苦。
        宋仁宗景枯二年(1035年),范仲淹被调回京师,出任天章阁待制。
        北宋王朝是一个不断受到外敌侵扰和屈辱妥协的政权。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十月,西夏统治者李元昊,向宋朝的延州(今延安)、环庆(今环县、庆阳)一带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北宋军队被打得落花流水。 在这危急关头,宋仁宗派他同韩琦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行动。
        范仲淹从小喜欢兵书,尤其对《孙子兵法》深有研究,而且武艺超群,箭法娴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地考察,他一面上书朝廷,建议改革兵制;一面根据延州的地形和士兵的实际情况,认真练兵。当时规定,部署统率万人,钤辖统率5000人,都监统率3000人,遇敌进攻,则依次由职务低的将领首先出战。范仲淹认为,不按敌之多寡强弱而按官职的大小为先后机械用兵,这是失败之道。于是,他把延州现有的18000士兵,分属6个将官,各率3000,平时负责训练,战时根据敌人兵力强弱相机出战,从而改变了不合实战的编制和用兵方法。
        后来,范仲淹又调到庆州,掌握环、庆一带的防御工作。在那里,他抚慰羌人,修筑城堡,巡查前沿据点,提高了部队士气,有力地加强了防卫。
        范仲淹在边防的数年间,改革兵制,严明纪律,修筑城堡,刻苦练兵,招募百姓,开荒营田,爱恤士兵,安定边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西夏军队再不敢轻举妄动,使宋朝西北边防从危急中稳定了下来。敌人称他“胸中有数万甲兵”,士兵则歌颂:“军中有一范,敌人闻之惊破胆。”
        庆历三年(1043年),宋仁宗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并向他询问治国良策。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写出了革新弊政的十项建议。建议中,除了“厚农桑” “修武备” “减谣役”等发展社会生产、减轻农民劳役负担和增强防卫力量的措施外,主要在选拔、任用、黜贬和限制官吏方面,提出了大胆改革方案。他力主根据真才实学而不是恩荫来选拔人才;改变过去专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把考试的重点放在治国的策略上;按贡献大小而不是按年资决定官职升降,减少冗官,撤除贪官污吏。宋仁宗批准了范仲淹的十项建议,并颁布全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庆历新政”。
        但是,新政的颁布,触犯了上层官僚和皇亲贵戚们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强烈反对和攻击。他们纠集在一起,采用极其阴险的手段,极力造谣中伤,大肆诬陷范仲淹。致使这一旨在富国强民的“庆历新政”推行不到一年便宣告失败。范仲淹再次遭贬,滴守邓州。
        这时他已57岁。但他情怀激烈,以国事为重。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谪守巴陵的朋友滕子京,请他写一篇重新修建岳阳楼的记文。范仲淹隔窗仰望明月,寂然凝虑,回顾毕生坎坷,思绪万千。于是伏案疾书,一夜之间,便写出了那篇名垂千古的《岳阳楼记》。这篇文章,骈散结合,情景交融,寓意深远,气势磅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题,抒发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胸怀,历来为人们所称颂。
        范仲淹毕生节俭,当了参知政事仍不吃两样荤菜的饭,还常常把钱拿来周济穷人,致使子侄辈只能轮流换穿好一点的衣服出门。儿子娶妻时,听说儿媳想以罗绮为帐慢,他非常生气地说:“谁敢这样做,我一定要在院子里把它烧掉!”直到晚年,他仍然保持着这种高贵的品质。他在杭州做官时,子弟们主张到洛阳为他营建一座华丽的宅第,范仲淹说:“一个人假若有了道义之乐,即使赤身露体地躺在漫天野地,心里也是高兴的。建造宅第的事,你们永远不要再提了。”
        公元1052年5月,范仲淹不幸病逝。对他的去世,“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他不仅为后代留下了以天下为己任的高风亮节,也留下大量的文学瑰宝。他的诗词和散文,都有极高的造诣,尤其是他对塞上风光的描写,更是明健清新,脍炙人口,为世传俑。有《范文正公集》传世,《宋史》卷314有传。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