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四十三、从青冢到青色的城──王昭君和三娘子
  • 四十四、戚家军和光饼──戚继光抗倭
  • 四十五、“几何”名称的由来──科学家徐光启
  • 四十六、“铁背山头歼杜松”──萨尔浒之战
  • 四十七、李自成“鏖战天街”──明末农民军攻占北京
  • 四十八、光照千秋的“国姓爷”──郑成功收复台湾
  • 三十八、女真族的“小尧舜”──-家金世宗
  • 三十九、集天下英俊──忽必烈任用汉官
  • 四十、从火箭到“火龙出水”──火药的发明
  • 四十一、惩贪官,奖廉吏──朱元璋打击贪污
  • 最新热门    
     
    四十九、民族团结的盛典──土尔扈特万里归国

    迫他们改信东正教,不许他们皈依佛门,还限制他们在那里放牧牛羊……。土尔扈特人民坚决不屈服他们公开宣称:“我们有权在草原上游牧,在河流中航行,因为这里的土地和水是佛的。它从来就没有属于过你们俄国!”“我们永远不当谁的奴隶!”“我们谁也不怕!”……

    土尔扈特人民虽然远离祖国,但是他们始终思念着蒙古各部的亲人,念念不忘自己的祖国母亲。他们克服了各种困难,保持着跟清朝中央政府和蒙古各部的联系。他们向清政府呈献贡品,清政府也曾经派出使臣,不远万里,带了皇帝的“圣训”和恩赏,前去土尔扈特部慰问。他们还参加了蒙古族召开的各种会议;不时的到西藏进香礼佛。为了改善跟准噶尔部的关系,两部首领的子女互通婚嫁。他们跟祖国保持着多方面的接触。

    1761年,十七岁的渥巴锡继承汗位,当了土尔扈特部首领。那时候,他们已经在伏尔加河下游生活了一百四十多个春秋了。渥巴锡是个年轻有为的首领。他胸怀坦荡,待人和气,很受部下拥戴。那时的沙俄正是叶卡特琳娜二世统治时期。她加强对国内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也加紧了对土尔扈特部的控制和掠夺。沙俄政府在土尔扈特部周围派驻军队,修筑工事,进行包围。还派出一名“大使”,常驻在土尔扈特部。他名义上是大使,实际上专门监视土尔扈特部的行动。1762年,沙俄当局还宣布要重建土尔扈特政权,成为俄国一个新的行政区,并且策划了一个换掉渥巴锡的-阴谋。眼着土尔扈特部就要完全被吞并,土尔扈特人民就要沦为奴隶,一种惊惶不安的情绪紧扣着每个人的心弦。正在这个时候,沙俄又发动了对土耳其的战争,强征土尔扈特人民去当兵,几万几万的土尔扈特子弟在俄国的对外战争中丢失了性命!沙俄政府继而又作出新的规定:凡是十六岁以上的土尔扈特青壮年,全部都要开赴战场。土尔扈特部面临着可怕的灭族之灾!人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握巴锡忧心如焚,他暗下决心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1770年秋天,二十六岁的渥巴锡召开了一次绝密会议。渥巴锡和参加会议的五位首领一致作出决定:发动武装起义,摆脱俄国束缚,全部重返祖国!会后,他们立即投入了秘密紧张的准备工作。

    第二年1月4日,渥巴锡召集全体部族作了总动员。他热泪盈眶,满怀悲愤地对大家说:叶卡特琳娜已经下达命令,要把我的儿子送往圣彼得堡(现在的列宁格勒)作为人质,还要挑选一万名土尔扈特骑兵参加到俄国军队里去。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失去自由,忍受奴隶的枷锁;要么举行起义,脱离沙俄,回到祖国去!大家由衷地赞同回到祖国去!

    1月5日,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反抗沙俄压迫的武装起义开始了。那一天清晨,寒风凛冽,当早晨的阳光洒向大雪覆盖的伏尔加草原时,皑皑白雪反射出了耀眼的光芒。就在这时,成千上万的土尔扈特妇女、儿童和老人,乘上了早已准备就绪的马车、骆驼和雪橇,在跃马横刀的骑士们卫护下,一队接着一队,陆续出发,离开了他们生活将近一个半世纪的异国他乡。他们边走边发出震惊天地的呼声:“我们的子孙永远不当奴隶,让我们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临行前,他们杀死了监视他们的沙俄官员、军队和其他人员,并把所有带不走的锅灶、粮食统统毁掉。渥巴锡带头点燃了自己的木结构宫殿。刹时间,无数村落都燃起了熊熊烈火,辽阔的草原上升起了滚滚浓烟。这是一幅多么悲壮的图画!这幅悲壮的图画仿佛在告诉大家:土尔扈特人民已经下定了破釜沉舟的决心!土尔扈特人民决不反顾!

    渥巴锡骑在马上,举着鲜艳夺目的新条旗,率领着三万三千多户、近十七万部众,分成三路向太阳升起的东方──祖国前进。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十多天的功夫便跨跃了千里草原,穿过了冰封的乌拉尔河。在渡过乌拉尔河以后,他们遇到沙俄哥萨克兵的袭击。为了打通东进的道路,他们浴血奋战,九千人壮烈牺牲。2月2日,在奥琴峡谷,英勇的土尔扈特战士全歼了抢先占领这个险要谷口的哥萨克部队。渥巴锡在这场战斗中亲自组织骆驼兵从正面强攻,让另一支人马包抄哥萨克兵的后路。他们前后夹击,哥萨克的拦截被彻底击溃了。他们一边战斗,一边前进,在缺粮挨饿、疾病流行的折磨下,又击溃了两万紧跟在后面的沙俄追兵。直到六月底,土尔扈特部历时半年,行程一万多里,历尽千难万险,损失了全部牲口,付出了人员减半的巨大牺牲,终干踏上了家乡故土,投入了祖国的怀抱。回到祖国的土尔扈特人,经过长途跋涉、颠沛流离,一个个满面尘埃,衣衫褴褛,很多人衣不蔽体,靴鞋俱无,小孩身上,几乎一丝不挂。为了实现回归祖国的夙愿,他们蒙受了巨大的牺牲。

    清政府对土尔扈特部的归来十分重视。乾隆皇帝得到奏报以后,立即派大臣到伊犁迎接,并且命令安置他们在准噶尔盆地和科布多一带放牧。新疆、甘肃、陕西、宁夏和内蒙古等地的各族人民送去了牛马羊等牲畜二十多万头,粮食四万多石,茶二万多封,羊裘五万多件,棉布六万多匹,棉花近六万斤,还有大量的毛毡庐等。这些物资的支援,真是雪中送炭,及时帮助他们渡过了难关。乾隆邀请土尔扈特部的首领来避暑山庄觐见,派御前大臣亲去迎接。对那些沿途对土尔扈特首领接待不周的地方大臣,乾隆给予革职处分。渥巴锡等来到避暑山庄,乾隆封他为卓哩克图汗,“卓哩克图”是英勇、勇敢的意思。对其他的首领,也都给予封爵,仍让他们管理土尔扈特部的事务。乾隆还向他们声明,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不易其俗”。土尔扈特人民“所至如归”,重新安居乐业在祖国多民族的大家庭中。

    土尔扈特部心向祖国,万里归来,谱写了一首激动人心的爱国主义的光辉诗篇。清政府的妥善安置,各族人民的积极支援,以及乾隆的热情接见,避暑山庄里的盛会赐宴,刻石立碑,在祖国大家庭里,又描绘了一幅兄弟民族其乐融融、情深谊长的灿烂画卷!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龙的传人》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