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第四点计划
  • 十四点计划
  • 权利法案
  • 大西洋宪章
  • 约翰.肯尼迪就职演讲词
  • 亚伯拉罕.林肯解放奴隶公告
  • 美国宪法(中文版)
  • 美国历史简介
  • 美国历史一瞥
  • 蒙古汗国耶律楚材
  • 最新热门    
     
    南宋文天祥

    以祖父给他起名“云孙”,字“天祥”。文天祥的父亲文化知识渊博,嗜书如命,史说他“嗜书如饴,终日忘饮餐,夜擎灯密室……”文家书很多,父亲对文天祥兄弟几个人文化教育极严。每当父亲看到一本新书,都是先让文天祥习读,然后由文天祥再转给弟弟们读,谁读书倦怠,就会遭到严历的呵斥。文父在当地是平民百姓,却很受尊敬,人称“革斋先生”。文家生活并不富裕,靠几亩薄田度日,文天祥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既讲革新但又不热衷名利的本分的读书人家里。

    少年时期除家庭教育外,还有曾凤老师、白鹭州书院的欧阳守道的教育。父亲家教的求新,欧阳先生教育的务实,使青年的文天祥就有济世的大志。

    据说文天祥赶考前一年,步行去白鹭洲书院,走到离家30里外的冷水坑,累了,便坐在一家旅店门口歇息,同时把靴子脱下来晾一晾。忽然有一位白发老翁,请文天祥到他那里吃茶,并告诉文天祥,昨天夜里他梦见一条飞龙在他家门口的大青石上脱爪,正好,文天祥在这里脱靴,老者认为文天祥是龙的化身,将来一定有出息。

    1255年,文氏父子三人(父亲文仪、文天祥、弟文璧)去临安赶考,路过一座大庙坐下休息,一个仙风道骨的和尚把他们请到庙里休息,并对文父说:“您这位儿子,体貌丰伟,日后定将成为一位大人物。”1256年春,文天祥参加殿试,被理宗亲手提名第一,即中状元。

    文天祥中状元后第五天,父亲因赶考旅途过于劳累死了,1256年6月,文天祥奉枢回故里,守孝三年。

    文天祥生活的年代,正是南宋危机一天天加深的时期,蒙古兵不断南侵,宋理宗又昏庸胆怯,一再主和,南宋丢失了大片土地。1259年他刚出仕就向理宗上书,严厉抨击董宋臣(祸国的宦官)等人误国害民,1263年(理宗景定四年)再一次上书,请求皇帝斩董宋臣以谢宗庙,以解中外怨怒,并提出了改革-,抵御外侮的主张,理宗没采纳文天祥建议,文天祥却得到了奸臣们的排挤。

    1263年(理宗景定四年)11月,文天祥被派到瑞州(今江西高安)做知州。瑞州本是富庶之地,但因不久前被蒙古兵攻破,全城财物被洗劫一空,到处是残垣断壁,文天祥在瑞州办了三件事:(1)废除宋朝的苛法,惩办一些借国难害民的骄兵;(2)创办“便民库”,在灾害荒年救助百姓;(3)大力搜集文物,把一些散落在民间的书籍艺术品妥善保存起来(如杨万里在瑞州的一帙尺牍就是文天祥精心集佚的,这才有杨万里全集问世),还整修了残败城垣房屋。一年后,文天祥又调到江西任提刑,在任仅三个月时就平反一桩冤案。一银匠被诬-,又屈打成招,文天祥到任后,重审此案,查出真凶是当地一个有势力的人物,并处决了这个真凶,又惩罚了一批草菅人命的办案人员,伸张了正义。文天祥这一作法触犯了恶势力利益,遭到报复,被罢官了。两年后任宁国府知府,为减轻人民负担作了许多贡献。后又担任崇政殿说书,即给皇帝讲课。此时理宗已逝,度宗继位,理宗宠信奸相贾似道,度宗又因贾似道拥立他为皇帝而称贾似道为“师相”,朝政由贾似道把持,度宗只是吃喝玩乐。文天祥利用“说书”一职,向度宗讲了不少顺天重民的大道理,并劝度宗要日理万机,兴利除弊,怎奈度宗这个小儿只信奸相贾似道的,文天祥因与贾似道不能同流合污,1270年,被无辜罢免回乡,在家乡避两年半。1273年,又被任命为湖南提刑与赣州知府。

    1274年,元军攻陷襄阳。1275年,元军统帅伯颜顺长江东下,势如破竹,而南宋此时度宗驾崩,四岁的恭帝继位,由太皇太后谢氏摄政,很多官员要求迁都,遭到谢氏痛骂。谢氏向各地下达了《哀痛诏》,号召全国各地组织义兵“勤王”(勤王即组起民间武装齐赴都城保卫皇帝,救国家于危亡)。半个月内,太后又先后两次单独降旨给文天祥,要他“疾速起勤王义士,前赴行在”(行在即皇帝驻地)。文天祥立即着手组织勤王大军,他亲自拜访赣州爱国名干陈继周,陈氏父子日夜奔波,很快组织起赣州城郊的豪杰和山区的少数民族约一万人,文天祥又派同乡刘沐等到故乡吉安去动员忠义之士,又接受太学生王炎建议,到淮河流域去招募那些抗敌有经验的老兵,帮助训练新兵,这样,文天祥很快就聚集起约五万人的军队。这支军队人人都有保家卫国的壮志。义军组织起来了,五万人的给养也成了问题,南宋朝廷朝不保夕,根本没有财物的供给,文天祥毅然地把家产尽变卖作为军费,把家人送到广东由弟弟赡养,其他义士被文天祥的作法感动,也纷纷捐资,解决了五万人的军需。1275年4月1日,文天祥率义军从赣州向临安挺进,在这年二月,贾似道曾率13万大军在安徽芜湖的鲁港与元军交战,本无意作战的贾似道与元军一触即溃,宋军全军溃逃,贾似道也向扬州逃命。以谢后为首的南宁朝廷只想偏安一隅,保住自家性命,幻想元朝统治者能让宋朝偏安江南,竟命文天祥组织义军留驻江西,一驻就是三个月,失去了许多战机,1275年7月,这支队伍才到首都,南宁朝廷积极准备与元议和,任命南宋降将吕文焕的侄子吕师孟为兵部尚书来讨好元军。

    1275年10月,元军三路向临安进军。中路从镇江向常州,常州成为双方争夺焦点;元军中路军由统帅伯颜率领。宋派张全率军前去常州御敌,另命文天祥从平江前去助战,文天祥的义军表现出大无畏的殊死作战精神。10月底,元军进攻常州,麻士龙首先迎敌,麻士龙部下与敌军经过激烈战斗,全部壮烈牺牲,而埋伏于虞桥下的张全军队竟坐视不救,眼看着麻士龙全军覆没,朱华在驻地五木构筑工事准备迎战,遭到张全阻挠,10月27日,元军攻打五木,张全军队撤退,朱华率军全力迎敌,激战了五个小时,不得不向运河南岸撤退,义兵伤亡惨重,五木沦陷,尹玉人军队也与元军展开了殊死的搏斗,从黄昏一直打到天亮,没有一人投降,最后只有四、五个突出重围,回到宋营。常州一战,足以说明文天祥部队的坚强。常州失守,元军向平江进攻。元军西路加紧了对独松关的进攻,南宋朝廷慌了手脚,竟然让文天祥从平江撤出到独松关迎战,文天祥深知平江是临安北路的咽喉,平江一失,元军就可长驱直入了,就几次上书要求驻在平江,始终没有得到同意,无奈只好带兵从平江出发,没到独松关时,独松关就失守了,临安已处在元军东西两面包围之中,宋丞相留梦炎、陈宜中先后逃跑,朝政此时由有抗敌决心的张世杰主持,谢太后力主和,并派陆秀夫去求和,虽然南宋愿意称臣,每年纳贡银,但仍遭到元的拒绝。伯颜率军进驻离临安只有30里远的臬亭山(今余杭县西),临安危在旦夕。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这时,爱国志士杜浒,率400名武装义士投奔了他,这更坚定了文天祥抗元的信心。

    文天祥应谢太后命出使元营。此行文天祥并没把自己看作“求和”、“求降”的使节,他想“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从口舌动也。”文天祥带着用理说服元军退兵的思想去与元军谈判的,他首先向元军说明,今天是来平等协商的,并让伯颜说明,元朝是要灭宋呢?还是让宋朝照样存在,这是谈判的前提,伯颜被文天祥的一番正气慷慨从容镇住,只得表态“社稷必不动,百姓必不杀。”文天祥立即要求元军退到平江去。伯颜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强的谈判对手,以前宋使者都是唯命是从的,就用死来威胁文天祥,文天祥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正义凛然地说:“吾南朝状元丞相,但欠一死报国,斧锯鼎镬,非所惧也!”文天祥的一派正气使在场的人无不叹为“大丈夫”。谈判没成功,伯颜扣留了文天祥,让其他人回去了,原来伯颜看中了文天祥的才华和正气,想让他留在元朝效劳,伯颜派多人劝文天祥投降都遭到了反对,这时大宋再派以左丞相吴坚、右丞相贾余庆为首来元军和谈,贾余庆为右丞相分明南宋已把文天祥免职了。伯颜为了侮辱文天祥,谈判时,他不是使者却在坐,贾余庆又遣散了文天祥辛辛苦苦组织起来的五万义军,文天祥知道后失声痛哭。后来文天祥经过艰难曲折从元军逃出,在《指南录后序》中他把自己的经历总结成了十八个死字,逃难中他的12个随从,逃走四人,病死一人。文天祥听说南宋朝廷在三山,就去了三山,过杨子江地,写下了“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诗句,表达了自己一片赤胆忠心。

    正当文天祥在永嘉组织军队,又奔向三山之时,宋已向元投降,元帝忽必烈宣布废除恭帝赵隰,赵隰削发为僧了,南方文武大臣拥立赵昰为皇帝即端宗,改元景炎。端宗仅九岁,政权掌握在张世杰手里。文天祥来三山后,小皇帝很高兴,封他为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张世杰主张抗元,但错误估计形势,又独断专行,文天祥建议收复刚失去的浙江领土,因为江淮一带有誓死不降的扬州主帅李庭芝,真州主帅苗再成,能配合作战,并且永嘉也有张哲斋、杜浒的军队,这一计划很可能使南宋中兴,可张世杰却派文天祥到南剑州(福建南平)去聚兵抗元。文天祥到南剑州,许多英雄豪杰聚在他名下,这时小皇帝与张世杰逃到海上,三山失陷,后来文天祥带义军到汀州,又召集了许多人,后转移到漳州龙岩,这支队伍是南宋的唯一希望了。元军把矛头对准了文天祥义军,开始时,元军利用高官厚禄引诱文天祥投降,遭到了文天祥拒绝。义军与元军英勇作战在江西打了大胜仗,义军又光复了湖南。义军的震动了忽必烈,派重兵来江西围剿,义军孤军作战三面受敌,文天祥决定把义军转移到江淮一带,义军转移计划还未施行,元军最强劲的军队已到,文天祥义军与元军李恒的队伍展开了激战,从天明到午后,互有大量伤亡,义军渐渐不支,义军老将巩信率几十名敢死队把元军引到方古岭山口,掩护大部队撤退。元军追到石岭山口。只见巩信端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有几个兵侍卫在左右,疑有伏兵,元军箭像雨点一样集中向他射来,巩信屹然不动,后元军从后来小路上来才知上当了,再看巩信和十几个小侍卫,一个个箭集全身,早已僵死,但就是不倒下。文天祥率义军从方石岭突围走到吉州庐陵县空坑处,又被元军包围,经过激战,文天祥带领义军转战潮州等地。1278年,在海丰北门外的五坡岭,由于奸细陈懿带路,文天祥被元军堵截,文天祥与元军拼力撕杀,精疲力尽,眼一黑,从马上栽到了乱草中。元军清理战场发现他时,文天祥以腰中取出早已准备好的毒药吞下,想以身殉国,药力太小,未致命,文天祥被俘。

    1279年正月十二日,文天祥被拘的船开到珠江口岸的零丁洋,文天祥眼望茫茫大海,回忆自己战斗的一生,写下了著名的诗篇《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对国家的赤心和决不投降的决心。

    在一次元军的庆功宴上,元军统帅张弘范把文天祥请出,并在席间劝他投降说:“国家早已经亡了(1279年2月初六黄昏,陆秀夫把自己的妻子和儿子推下大海,然后背着九岁小皇帝跳入了茫茫大海,南宋灭亡),您对宋的忠心也算尽到底了。即使现在杀身成仁,将来谁来为你写这一笔呢?不如改弦易辙,以先前忠于宋朝之心来对待元朝,将来大元朝的名相,除了您还有谁呢?文天祥听后潸然泪下,义正辞严地说:“国亡不能救,这是为臣死有余辜的罪,怎么还谈得上以亡国为逃避的借口对前朝存有二心呢?殷商灭亡,曾有遗臣伯夷叔齐不食粟,这完全是为了尽义。他们为千古人们称赞,却从未听说过国家灭亡了就应当变心的。”张弘范和周围的人听了文天祥的话,都被之感动。

    酒宴后,张弘范把文天祥被俘后表现报告忽必烈,忽必烈捎信给张弘范说:“谁家同有忠臣,忠臣理应当受到尊重,要对文天祥以理相待。”并命把文天祥押送大都(北京)。押送途中,文天祥写下了《言志》诗,再一次抒发了自己忠贞的志向。当押送文天祥走到江西南安,文天祥拒绝进食,想死在家乡,并写下了《告发太师墓文》(太师即文天祥父文仪),八天绝食,文天祥竟奇迹般地活下来了,船也早过了他的家乡庐陵。这时走到了金陵,文天祥想起了当年再次从元军逃出的情景,开始进食,他希望能有机会东山再起,不想不明不白地-了,而且有个叫张弘毅的人别号“千载心”,是文天祥同乡,非常佩服文天祥的为人,主动求见,自请为随从送文天祥北上,后来在北京,他在文天祥囚所租了一间房子居住,每天给文天祥送饭,文天祥被囚三年,天天如此,直到文天祥就义。这个人给文天祥很大的鼓舞。

    押送一路上,发生了许多次义士想救他脱险的事件。在河间,文天祥被押解到一个饼店吃饼,饼店主人要他给写一首诗,文天祥欣然命笔,文天祥走后,店主把诗贴在墙上,视为传家宝,表现了人民对文天祥这位爱国忠义之士的热爱。经过五个月又十天的行程,1279年10月文天祥到了大都(北京),元政府开始了艰苦的劝降工作,让文天祥两个小女柳娘、环娘来看望他,想用骨肉之情打动他;又派宋投降的宰相留梦言来劝他,遭到文天祥唾骂;又请出已出家的宋天子赵隰来。文天祥见赵隰后大呼“乞回圣驾”。元宰相阿合马软硬兼施劝文天祥投降,见软的不行,就来硬的,他们把文天祥从小馆驿押到兵马司,用一副大枷枷起来,并缚住双手关在一间极为简陋的空屋子里,不许任何人接近他,一天给他一钱五分的伙食费,元政府用这种手段折磨了文天祥27天。元政府并没有达到让文天祥投降的目的,他们又让文天祥在狱吏的看守下,在菜园种菜,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穿着囚衣,脖子上挂着铁链,自己生火煮黍米粥吃,文天祥身上长满了虱子,还生了癞疮,但他意志更坚定了,元朝见文天祥没有投降之意就又用法庭审判方法来对付他。在法庭上文天祥拒跪,并把元朝审问大臣一个个驳得体无完肤,但元朝并没有立即杀他,因忽必烈爱才,对南宋有名的才子状元文天祥的文韬武略非常仰慕,希望文天祥有一天能受到感化,投降元廷。在狱中三年,文天祥写了许多诗,称为《指南录》,表明自己虽被俘心仍不变,像磁石一样指向南方,并写下了气壮山河的《正气歌》(1287年夏)。这首诗中的浩然之气,激励着多少代人追求真理,勇往直前。

    1287年,春天,文天祥写下了绝笔诗《赞》: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后来文天祥一切书、纸笔、棋弈全被拿走,他再也不能看书写字了。促使元朝下决心杀死文天祥的是中山府反元义士要劫夺文天祥的事件。元世祖怕反元势力因文天祥存在再起,1282年12月8日,文天祥被召至元金殿上,元世祖亲自劝降,忽必烈说:“你若以对待宋朝忠心对我大元朝,我马上任你为元朝首席宰相。”文天祥说:“天祥生为宋朝状元宰相。宋亡,惟可死,不可生。”1283年1月9日,文天祥慷慨就义于北京柴市。文天祥一路唱着“今朝此地丧元颅,英魄直上升天衢”,到了柴市,观看的人达万人以上。他问围观的人哪是南方,有人指给他,他整一整衣冠,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向监斩官要笔,写下了两首临刑歌,其中有:

    天荒地老英雄丧,国破家亡事业休。

    惟有一腔忠烈气,碧空常共暮云愁。

    写完最后一个字,文天祥欣然引颈就刑,死时47岁。

    文天祥的英勇事迹惊天地,泣鬼神,他永远受到后人的怀念。在他死后40年,有人将文天祥附入先贤祠,成为继欧阳修、胡铨、周必太、杨万里后的第六位庐陵的“先贤”。在他出生地富川,元朝时就建起了纪念文天祥的祠堂,至今吉安市富田村,文家祠堂是当地著名古迹,祠里藏有文天祥画像和历代古刻。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