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利国利民的理财家刘晏
  • 直言敢谏的魏征
  • 收复台湾的郑成功
  • 保卫北京的于谦
  • 抗倭名将戚继光
  • 精忠报国的岳飞
  • 渡江北伐的祖逖
  • 誓灭匈奴的霍去病
  • 屡败匈奴的卫青
  • 守节牧羊的苏武
  • 最新热门    
     
    擅权贪婪的王振

    color=#ae33cc>后这种制度有些改变,到宣宗时就更宽范了,王振就是在这时入宫的。王振在乡村教书,一心梦想飞黄腾达,于是自阉其身,来到宫中作了宦官,想利宦官接近皇帝的条件,实现自己妄想。

    王振有一定的文化,入宫不久就被派去教小宦官识字,王振善于谄媚逢迎,又比其它宦官会舞文弄墨,很快得到宣宗的注意,被派去侍奉东宫太子朱祁镇。王振与太子朝夕相处,把精力都用在陪太子玩和讨太子喜欢上,为自己将来控制太子。他还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太子,诡计多端的王振很快取得了太子的欢心,也赢得了宣宗的信任。

    公元1435年(宣德十年)正月,宣宗病逝,年仅9岁的太子继位,是为英宗,年号正统。英宗年幼不能处理国家大事,由祖母太皇太后张氏垂帘听政。张氏非常明晓事理,又精明能干,推心置腹地让杨士奇、杨荣、杨溥辅政(时称三杨),继续保持了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英宗朱祁镇当皇帝后,就缠着祖母,要王振当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司礼监掌管皇城内一切行政事务,还替皇帝管理奏章,代皇帝批答大臣们的奏本。皇帝最后的裁决,由秉笔太监用朱笔记下来,再交内阁撰诏颁发。司礼监的秉笔太监日夜事奉皇帝。王振当了秉笔太监,非常善于察颜观色,投皇帝所好,英宗本来就不英明,为王振日后擅权开辟了道路。

    由于张太后和“三杨”辅政,王振自知不是对手,因此不敢放遂。就采取韬光养晦的两面的政策,在张氏面前,低眉顺眼,规规矩矩,显出一副老实持重的样子;对“三杨”百般殷勤,毕恭毕敬,极尽谄媚之能事,每次去内阁传达皇帝旨意,都装得恭敬小心的样子站在门外,不入阁内,“三杨”也为之感动。

    做秉笔太监了,权利欲极强的王振也干起政来了。一次,英宗派他带领朝中文武大臣到朝阳门外阅兵,王振趁机压制有才能的人,把自己的私党隆庆右卫指挥佥事纪广报为骑射第一,一下子升为都督佥事。

    张氏得知王振干预政事,非常恼火,害怕宦官专政断送了大明江山,就决定惩治一下王振。一天,她让宫女们戎装佩刀守在便殿旁边,然后把英宗和五大臣请来(三杨、英国公张辅、尚书胡濙),等他们按规定东西站好,对英宗说:“这五位大臣是先朝元老,受先帝之命辅助你治理国家,有什么事情,你必须与他们商议,他们不同意的事,你不能去作。”然后又把王振叫来,喝令他跪下,严厉地说:“太祖以来就有制度,宦官干预朝政者斩,现在你不守规矩,按律当斩。”事先布置的宫女过来把刀架在了王振的脖子上,王振吓得浑身颤抖着,英宗急忙跪下为王振求情,五大臣也为王振求情,张氏这才饶恕了王振,从此,经常派人查王振是否干政的事。

    王振改变了做法,不再直接去干政了,而是采取广交朋友的办法,他到处培植自己的私党,拉拢朝中大臣,进一步讨好皇帝,小皇帝英宗从小对王振就有好感,认为王振做事处处合意,对他十分信任,尊重地称他“先生”,这一切为后来的王振擅权奠定了基础。

    太皇太后张氏和“三杨”先后下世了,新上来的大臣没有“三杨”那样的威望,王振的机会来了。他把朝中大权揽了过来,开始了擅政的生涯。虽然皇帝英宗已经长大,但他对先生感情也与日俱增,王振对英宗说:“宫门口铁牌子该挂去了!”于是挂了多年的铁牌扔进了垃圾堆,从此,王振肆无忌惮地干起政来。  他大兴土木,建立一座不亚于皇宫的府弟,又建立了智化寺,为自己祝福。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他结党营私,排斥异己。他对英宗说:“我的侄儿王山和王林,找我来啦,请圣上赏他们一碗饭吃”毫无军功的王山当了都督,王林当了指挥。向他巴结奉承,大兴贿赂的人都能求得高官,一天,王振问工部郎中王祐:“王侍郎为什么没长胡子?”王祐竟无耻地回答:“老爷你没长胡子,儿子我怎么敢长?”王振听后心花怒放,立即提拔了他。又提拔了善于谄媚的徐晞、王文。把自己的心腹马顺、郭敬、陈官、唐童等安插在全国各地的重要部门。福建参政宋彰向他贿赂上万计的官银,他立即让宋彰做了布政使。后来,他竟然公开卖官鬻爵,张开饕餮大口贪婪的收受钱财。无耻的王祐为了讨好王振,极力帮王振收礼并当众公布礼物数目,宣布某人送什么礼,得了什么官,于是人们纷纷向王振送礼,甚至向王振送礼成了当时不成文的规定。对于不向自己送礼的人,王振总是打击报复。国子监祭酒李时勉不向王振贿赂,王振竟以他砍掉国子监古树为由,罚他带重枷,在国子监门前示众,头顶烈日,坚持了三天,李时勉被折磨得只剩一只气。于谦从外地进京朝见皇帝,没给王振带礼,王振竟以他对皇帝不满的罪名,把他下狱,后在强大压力下,才免了他的死罪。

    公元1443(正统八年)一天,炸雷击坏奉天殿一角,英宗特下诏让群臣极言政事的得失,翰林侍讲学士刘球上书曰:“皇帝应亲自处理政事,不可使权力下移。”王振看后大怒,立即把刘球下狱,后处死,把尸体支节为碎块。朝臣们知道后,不再敢上书言事了,就连附马都尉石璟在家里骂了太监,王振知道后,也把他捕进了监狱。

    王振的擅权使“仁”、“宣”惨淡经营两代的成果丧失殆尽,大明朝进入了中衰时期。

    王振专权,不布置边防,竟然还与日益兴起的北方瓦剌族做起买卖。瓦剌族盛产良马,但铁器不足,王振就让人暗地里打了许多箭镞,装在大坛子里,假作酒,让自己的死党镇守大同的郭敬去瓦剌换马,然后把马在市场上出售,以牟取暴利。

    公元1449年(正统十四年)7月,瓦剌用王振供应的武器来侵扰大明了。一天,王振坐在府第里,想炎热的夏天要过去了,今年秋天到什么地方去游玩一番呢!这时,兵部尚书邝埜来求见(王振规定,大臣有事先报告他,得到他允许,才能报告给皇帝)。原来,瓦剌部酋长也先进犯大同,大同告急,请求援兵。王振接到战报,灵机一动,这下有机会出去逛逛了。他想瓦剌不会有多少兵马,多带些兵去就行了。于是拿着战报到宫中去见皇帝,皇帝朱祁镇正与妃嫔们饮酒作乐,见王振来了,就问:“先生,怎么三天没朝面呀,就那么忙吗?”“皇上圣明,奴才忙一点,皇上才有工夫快乐呀!”王振回答。然后又说:“天儿凉了,奴才寻思得让皇上出去活动活动筋骨,”皇上一听不高兴了,“又是出去打猎,烦死人了。”王振赶紧说:“不,咱们这回不是打猎,是打人。”说完,把战报给皇帝看,要英宗御驾亲征,英宗觉得很好玩,又有些担心怕被打着。站在一旁的王振看出了英示的心思,说:“皇上放心,有奴婢保驾,没事,咱们再带领五十万人马。““那什么时候出发呢?”“说走就走,两天后吧!”就这样一件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儿戏般地定了下来。接着王振命兵部尚书邝埜,从北京附近急调五十万军队,皇帝要亲征。听到皇帝亲征,群臣们纷纷进谏反对,皇帝不听。

    不懂一点行军打仗的王振,急调来这么多军队,乱成一片,王振让威振海内的将军张辅来主持,忙乱了两天,王振就急不可耐地令大军出发了。随军出征的有兵部尚书邝埜等一百多个文武官员。

    大军第二天行过居庸关,竟下起雨来,将士们仓猝应召,没来得及更换秋装,穿着夏装又向北行军,再加上浑身淋湿,冷得发抖,王振却丝毫也感觉不到,因为他骑在马上,有人亲为他打着伞,他观赏在雨中迤逦前行在蜿蜒山路上的大军,竟在心中升起一种壮观感,他想将来对人们说起,我王振也带兵打过仗,这是光宗耀祖的事。

    大军最成问题的是粮食,因为时间仓促,后勤工作没作好,不久粮食就供应不上了,还没到大同,一些士兵连冻带饿就死在途中了。僵尸铺了道路,军心已经不稳,一些随驾的官员见此情景,纷纷向英宗进谏,要求英宗带兵回去,王振不许,还罚了谏得最厉害的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让他们跪在草地上,直到天黑才起来,并叫他们别随驾了,直接跟前军一起走得了。

    大军终于走到了大同,却不见瓦剌军一兵一卒,王振十分得意认为是自己带的五十万大军把敌人吓跑了。其实敌人知道英宗亲征,采取的是诱敌深入的策略,因此命军队北撤。王振和英宗顺利进入大同,王振命西宁侯朱瑛、武进伯朱冕率队先出发追击敌人,其余休息两天再走。两天过后,王振正准备命大军出发时,一骑探马来报,说两位朱将军在行军中遇埋伏已经阵亡了。他的亲信郭敬也说,瓦剌军来的不是三万、五万,而是十多万呢!

    这回王振胆小起来,不用劝,就命第二天班师了。从大同到北京有两条路,大军来时走的是北路,大同总兵郭敬建议回去走南路,躲过瓦剌伏兵,王振下令走南路,取道紫荆关回京,可队伍刚到蔚州,王振忽然改变了主意,原来蔚州是他的家乡,先同意走南路,是想衣锦还乡,现在见那凌乱的队伍,漫山遍野,而正值谷物成熟季节,怕糟踏了自己的庄稼,急令大军改道北路。大学士曹鼐等人向王振建议:“自此趋紫荆关,不过四十里,大人应从紫荆关回京,不应再取道宣府,以免被瓦剌军追及。”王振不听,一意孤行,耽误了好几天的时间,才走过宣府,就发现了敌人骑兵尾随而来。

    王振催促将士们快行,这殿后的恭顺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被瓦剌军追上,成国公朱勇和永顺伯薛缓去援救,又在鹞儿岭中了埋伏,结果“二吴”和朱勇的军队全军覆没。

    王振带领大军急急向北京跑,8月13日那天,赶到土木堡(今河北省怀来河南),距城仅有20里,天还没黑,只要再走一个时辰就可以入城了,可是王振却下令宿营,将军们纷纷提议,此处荒山野岭,无处可守,不宜宿宫。王振不听,只站在山坡翅脚北望,原来大同守军郭敬替他搜刮了许多财富,这次他要随军带回去,郭敬就给他派一千辆独轮车,抓了两千名壮丁,王振下令大军停下,就是等这一千辆小车,他害怕自己搜刮来的东西受损失,却不顾英宗和数十万大军的性命。

    邝埜来见英宗说:“这儿离怀来很近,距居庸关也不远。圣驾是不是先走一步,疾驱入关,以保安全。”英宗没有主意,听先生的。王振怒骂邝埜说:“你这个酸溜溜的腐儒,懂什么军事?跑这多嘴多舌,再多说就杀了你!”邝埜正气地说:“我是为社稷生灵,为什么拿死吓唬我?”王振命士兵把邝埜拉了下去。

    第二天,英宗想走已来不及了。瓦剌军队已把土木堡团团围住,围了两天,明军已大乱,土木堡无水源,将士们就地掘地取水,所有士兵个个饥渴难忍,怨声四起。明军正要突围,瓦剌军却撤了,不懂军事的王振大喜,命军队向居庸关进发。原来为了迷惑明军。瓦剌军故意撤退,把水源让出(土木堡南15里有一条河),暗地却埋伏好军队。饥渴难忍的将士们纷纷奔向水源,乱成一团,这时,瓦剌军从四面八方涌出,明军遭到突然袭击,将士和士兵互不相顾,有的返身与敌人搏击,有的四处逃窜。瓦剌军挥舞马刀,刀影之下,血肉横飞,明军尸体蔽满山川。一百名随驾的官员几乎全死在乱军中。

    英宗和王振在羽林军的保护下,几次突围都未成功,羽林军自顾自己逃命去了。英宗泄了气,坐在地上,听天由命了,视战争为儿戏的王振还要挣扎,他看见护卫将军樊忠正领一队羽林军与敌人撕杀,就喊道:“樊将军,快保咱与皇上出去,保你荣华富贵。”樊忠听到王振的喊叫,跑过来,冲王振狠狠骂道:“你这个奸贼,祸国殃民,欺君罔上,今天,我要为天下人诛杀你。”说完举起大锤向王振砸去,王振脑浆四溅,倒了下去。正应了“多行不宜,必自毙”这句话。  英宗被俘,五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灭,消息传到京城,郕王朱祁钰监国,抄了王振的家,贪婪成性的王振在被抄家时,仅金银就有六十余库,玉盘一百多个,珊瑚树高六、七尺的有二十多株,其它珍宝不计其数。还灭门九族,愤怒的百官打死了王振的同党马顺。拥戴郕王为皇帝,于谦力挽狂澜,才使大明避免颠覆,英宗的教训,发人深思。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