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利国利民的理财家刘晏
  • 直言敢谏的魏征
  • 擅权贪婪的王振
  • 大明的“九干岁”魏忠贤
  • 刘瑾弄权有术
  • 欺君抑相窃国弄权的仇士良
  • 奸邪祸国的黄皓
  • 石显专权祸国
  • 指鹿为马的赵高
  • 嫪毐秽乱宫闱以谋叛乱
  • 最新热门    
     
    贪脏枉法的和珅

    本读书不精的和珅倒也能对答如流,奏对称旨,乾隆本来对读过《四书》、《五经》的满族生员,就另眼睛看待,这次和珅给乾隆留下很好的印象。不久就取得了仪仗中的“典守者”。这一偶然机会使和珅时来运转,平步青云。

    和珅随驾得皇帝赏识,自1775年(乾隆四十年间)10月,由典守者升为乾清门侍卫,到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短短五年时间,就升为户部尚书兼议政大臣,兼御前大臣,补镶蓝旗满州都统,授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充四库馆总载,兼办理藩院尚书事务。并在这一年5月20日,乾隆下旨,“尚书和珅子赐名丰绅殷德,指为十公主额附,待年及岁时,再派结发大臣,举行婚礼。”十公主即和孝公主,是乾隆皇帝最钟爱的小女。乾隆肯把最钟爱的公主下嫁和珅之子,可见皇帝对和珅的宠信。

    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和珅奉皇帝之命去云南查办云南总督李侍尧贪污案。和珅到云南通过审问侍尧心腹仆人,查清了侍尧贪污的事实,又发现了云南吏治败坏,各州县财政亏空严重,都向皇帝一一奏明,由于他办案有功,乾隆皇帝把他破格晋升。

    和珅的官职,差不多无年不升,有时以月来计算升迁周期,到乾隆五十一年,晋升为文华殿大学士,仍兼吏部、户部事。

    和珅没有什么文韬武略,也没立过什么战功。在-方面又屡屡出问题。可在大学士和军机大臣中,资历、人品、才干都不如别人的和珅却最受皇帝的宠信,和珅究竟凭什么能受到并不昏庸的乾隆皇帝的专宠呢?人们有种种猜疑,还出现了一个传说。雍正皇帝有一妃子,貌姣美,乾隆那时还是太子,年将冠,因事入宫,过妃侧,见妃子对镜梳头,就用手掩其目,与妃戏闹。妃不知是太子,用梳向后击打,打中太子额头。第二天,皇后召见太子,看见太子额头有伤痕,问他,隐瞒不说,皇后严责之,才具实以对,后大怒,怀疑妃调戏太子,立赐妃死。太子大惊,欲为妃申冤,逡巡着不敢。返回书斋,筹思再三,不得办法,就用指染硃,往妃所,见妃已缳帛死,就用乘间用染了硃的指印妃颈曰:“我害尔矣,魂有灵,俟二十年后其复与吾相聚乎?”说完,悲伤而还。当乾隆四十年一天出门,没带黄龙伞盖问谁过时,和珅出答:“典守者不得辞其责”,乾隆见和珅时,就有似曾相识之感,回宫后,忆起少年事,觉和珅相貌与妃很相似,于是召和珅入,俯视其颈,见指痕宛在颈上,于是默认和珅是妃的后身,倍加怜惜,如汉哀帝爱董贤一样。这带有迷信色彩的传说,令人难以信服。和珅能蒙乾隆宠信实是和珅身揣摩窥测,诌媚逢迎,投君主所好的结果。

    乾隆虽是一个英君主,但后期,随着年纪的增长,在位时日久了,又时逢盛世,骄气自然滋长,如历史上的唐玄宗即如此。乾隆皇帝后期几乎完全陶醉在自己前期的成就里,到晚年已十分昏愦怠倦了。好大喜功,喜谀恶谏,贪财好货,爱摆阔气。和珅正是准确揣摩出乾隆帝这些心理,又投其所好,曲意奉迎,才得乾隆欢心的。

    乾隆皇帝喜欢游山玩水,和珅便极力奉迎和诱导,他为皇帝造龙舟,极尽华丽,皇帝巡幸江南,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和珅大力支持,极力办好每件事。

    乾隆欲加兵源,阿桂等人反对,说耗费经费,又骚扰百姓,而和珅却极力赞成,大得乾隆欢心。

    和珅虽已官为军机大臣,但却像皇帝侍从那样,对皇帝的生活起居样样关心甚至亲予其事,无微不至,开口说话必称“奴才”,使进入老年人心灵孤寂的皇帝很是感动,当然就要加他的官了。和珅官大到了基本掌握了用人、理财、施刑、“抚夷”等方面的大权,无乎权倾朝野。和绅的所用所为,遭到了许多正人君子的反对,和珅就用伺机激怒皇帝的办法加以陷害。就连军机处、内阁的高级官员,象阿桂、福康安、王杰、董浩、刘墉等都“刻刻防之”,怕遭陷害。

    乾隆皇帝对贪脏枉法非常痛恨,一定要严惩不怠,唯独对和珅和以和珅作靠山的官员却视而不见,见也不理,这是很耐人寻味的。乾降晚年又兴兵,又大兴土木,大搞巡游,所需费用非正常赋税收入所能供给的,超出部分都委和珅一人代筹,其实和珅的贪赃枉法正是以乾隆为后台的,和珅借为皇帝筹款之机,大肆向四方勒索,假公济私,中饱私囊,地方督抚进献给皇帝的贡物,乾隆仅能得到十分之一二,其余全被和珅贪污了。地方大员借和珅为皇帝筹款之机,大肆向下勒索,一级下一级,于是,层层勒索,层层中饱私囊,形成一个从上至下的全国贪污系统,且名正言顺,“合理合法”,这就大大加重了百姓的负担,许多地方百姓苦不堪言,就挺而走险,清政府派兵镇压,这又大大地增加了军费,再一次加重百姓负担。

    和绅除贪污外,还大肆收授贿赂,聚敛钱财,“江苏吴县有石远梅者,业贩珠。恒怀一小箧,锦囊缊裹,赤金为丸,破之则大珠藏焉。重者一粒值二万金,次者值万金,最轻者犹值八千金。士大夫争购之,唯恐不得,问所用,则曰将以献中堂也。”这段话,形象写出了当时士大夫争着向和珅行贿的情景,因和珅擅权,极得乾隆宠幸,要想晋升或得官必向他行贿,每天到他家行贿的官员络绎不绝。和珅家的仓库盖了一个又一个,金银财物还是盛不下。

    和绅受贿,数额大得惊人,宁羌人张某以守备罢归,向和珅行贿二十万金。投书出,日侦探不得消息。费银五千,始见一服装华丽的少年奴仆从府中走出,问所献之金是白是黄,张某以银对,此奴不屑一顾,命人收在外库,他们视白银为粗货,视二十万是小数目,张某以为这少年奴仆是和珅的心腹,有人告诉他,“此重治耳,其心腹奴仆,岂数千金能见颜色?”张某以付出二十万金,又加五千金“关节费”,别说见和珅了,连和珅真正奴仆的面都不得见。

    不仅一般人向和珅行贿,就是皇子龙孙也不例外,皇子永锡要承袭肃亲王的爵位,也被迫把两个铺子送给了和珅。

    外国及各省对朝廷进贡物品,都要经过和珅之手,他常把珍贵的东西自己留下,其余的送交皇府,这样,皇宫里没有好的东西,和珅库里有。一次,七阿哥打破了乾隆喜欢的碧玉盘,怕父皇降罪,请和珅帮忙,和珅从家里拿来的碧玉盘要比七阿哥打破了那一个好上许多。

    乾隆八十大寿,命和珅和尚书金简专门负责庆典事,内阁学士尹壮图上疏说各省库存已空,乾隆看上疏后很不高兴,命尹壮图查各省府库亏空情景。各省亏空,和珅早知,因为地方官员向他行贿之故,他在尹壮图往查省府时,同时让自己心腹侍郎庆成同去,暗中监视并串通各省大员设法应付,每至一省,庆成都设法拖延,待该官员的银库挪移足了,然后查库,结果都未见亏空,尹壮图因之被撤职。御史曹锡宝上疏弹劾和珅家人刘全衣服、车马、居室逾制,和珅知道这事后,预先让刘全毁屋更造,衣服车马藏匿起来,因而查无实据,刘全有和珅撑腰守口如瓶,曹锡宝被皇帝斥责,并革职留任。弹劾刘全意在矛头指向和珅,可连和珅一根头发都没动了却落个革职,可见和珅的气焰如何嚣张。

    1795年(乾隆六年)9月3日,乾隆帝位满甲子,为了履行他在登基时就立下的不超越康熙皇祖61年皇位的誓言,乾隆禅位给太子永琰,即嘉庆。此时,嘉庆已年过30,对国家形势朝廷内幕非常了解,也有一定-见解,对和珅一伙早心存不满,欲处治他们。嘉庆心理清楚此时的大清国已不是盛世,早已危机四伏了。他深知百姓铤而走险皆是官吏的盘剥,而“层层睃剥皆为和绅一人”。

    乾隆皇帝虽禅位,实质应掌握着国家大权,但已86岁的乾隆昨日事今日辄忘,早间所行晚或不省,为和珅的擅权创造了机会。同时对和奢靡也更加依赖如同股肱。1780年(嘉庆二年)8月,大学士阿桂去世,和珅升为首辅,成为皇帝的代言人,时称“二皇帝”。

    和珅为了达到长期善权的目的,也想方设法讨好嘉庆,嘉庆皇帝外表对和珅恭敬,内心非常厌恶,为了击败和珅,采取的是长期迂回的策略,他韬光养晦,静待时机,甚至还作出巴结和珅的姿态。每当有事需奏明太上皇,嘉庆总是委托和珅代言,以此表示对和珅的尊崇,嘉庆这一做法麻痹了和珅一伙,使和珅一伙未对他动手,嘉庆保住了皇位。

    1799年(嘉庆四年),正月初三,乾隆病逝,嘉庆成了真正的皇帝。第二天,嘉庆发布了一道有关镇压白莲教起义的上谕,历数军营积敝,对各级领兵大员发出警告。矛头指向和珅,又宣布革除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等衔,命他与福长安守值殡殿,不得任自出入,第三天,发动各级官吏弹劾和珅,初八(第五天)那天以官吏弹劾为由拘捕和珅等。正月十五那天,嘉庆宣布了和珅二十条大罪,正月十八日,嘉庆宣布处死和珅,因乾隆新丧服丧期间,免其肆市,加令赐自尽。颇有心计的嘉庆仅用十天就处死了这个不可一世的奸相。

    处死和珅同时,抄了和珅的家产,和珅家产多到了令所有人瞠目的地步。嘉庆宣布其家产清单共109号,内有83号尚未估计,已估计者26号即合银二亿二千三百八十九万一百六十两。抄出的东西计有除金、银、玉等器物几百件外,还有金银元宝各一千个,生沙多二百余万两,赤金四百八十万千两,白银九百四十万两,洋钱五万八千元,银号四十二座,当铺七十五座,古玩铺十五座,地亩八千余顷。全部估算,合白银八亿——十亿两之多。

    和绅为相20多年,所聚敛的财富全部没入清廷早已空虚的府库,因此有“和绅跌倒,嘉庆吃饱”的民谣。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