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红军长征出发后,留守部队迷惑了敌人一个月
  • “红军门板”背后的动人故事
  • 红四方面军发起四次进攻战役 “黄安”改“红安”
  • 长征精神赞走过雪山
  • 陈伯钧长征中的红军“干才”
  • 红军长征的酝酿过程 长征档案中鲜为人知的史实
  • 亲历红军三次会师
  • 二郎滩感悟“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 赤水老乡唱红军
  • 一双胶皮鞋——听红军老战士刘登远讲述的故事
  • 最新热门    
     
    72年讲述“架桥传奇” 于都百姓拆门板架浮桥

      新华网南昌8月8日电(记者陈春园、沈洋)在于都河畔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前,至今还保留着一小段当年红军渡河时的浮桥。讲解员黄华每次向游客讲解时,都要讲述一个当年军民十几次拆建五座临时浮桥,完成“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的传奇故事。

      1934年10月7日起,中央红军主力部队陆续从各防线战场上撤离,开赴于都河北岸,准备从于都县东门、花桥、潭头圩、赖公庙、大坪心、峡山圩等8个渡口南渡于都河。

      红军工兵通过现场侦察发现,各个渡口河宽600多米,水深1至3米,最大流速每秒1.2立方米,河底为砂石,于是决定在其中5个渡口架设临时浮桥,这些浮桥要求能通过骡马和炮车,而且必须在16日午夜12点以前架通。

      尽管主要架桥材料此前已由红军作战局征集准备好,但桥板、绳索等还有很大缺口。听说红军架桥缺木料,有的老百姓把自家的瓜棚拆了,有的老人把百年归老的棺木也捐出来了,更多的群众则义无反顾地把自家的床铺、门板拆卸下来,送到架桥现场。每当向游人讲起这段历史,讲解员黄华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那时的于都县城,真是‘夜不闭户’ 啊!”

      架桥开始后,由于河面太宽,船进入桥轴线的指挥很困难,加上是夜间作业,指挥员的口令听不清、旗语看不见,架桥进度缓慢。紧急之中,经验丰富的船民们献出良策--在每条船中间挂一盏马灯,根据马灯是否偏离,这样,一眼就能看出来船有没有到位。这一建议大大降低了指挥难度,加快了架桥速度。

      从10月12日开始,于都河沿岸群众协助红军工兵,在于都河近70华里的河段上,仅用不到4天时间,就突击架起5座临时浮桥。为了不被敌人的侦察机发现目标,军民们每天下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