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康有为有无劫制慈禧的计划
  • 历史决定论的两重含义
  • 恶劣的清代做官秘诀
  • 贪官之最 和珅之谜
  • 拥立福临继统的首倡者究竟是谁?
  • 年羹尧死因
  • 皇太极的继位之迷
  • 努尔哈赤为何杀长子
  • 乾隆帝南巡的目的
  • 香妃的传说
  • 最新热门    
     
    中国传统文明与近代海派文明的互补

    陈为平

      这些年来人们注意到了当代上海文明的建构与近代海派文明的历史衔接。后者在西方文化、本土传统文化和五四新文化的交互作用下生成,但其主要内涵则以西方近代工业文明为直接导向。因此,如果仅仅用近代海派文明来支持当代上海文明的建构,那么当代上海文明就会缺乏中国传统文明的历史底蕴。所以,只有传统文明与海派文明的互补,才能成功建构既有民族传统又有地域特征的当代上海文明。这里仅就以下三方面的传统文明和海派文明的互补发表一些意见。

      一、人际关系上重群体和谐与重个体界限的互补。中国传统小农经济以群体和谐作为理想的人际关系。孟子的“复井田”就表达了这一点:“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孟子·滕文公上》)。中国传统文明把群体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广义的“礼”即规范和制度相联系:“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这主要有两方面涵义:礼的作用和功能以实现人际关系和谐即主体间消除冲突的和解以及主体间齐心协力的和合为目的;同时,礼的确立和运作又以遵循人际和谐的原则为手段。荀子综合这两个方面,称“礼”为“群居和一之道”(《荀子·荣辱》)。孟子发挥了孔子的“和为贵”,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认为群体和谐对于社会发展比之天时、地利等自然条件有更高的价值。近代海派文明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相类。丹尼尔·贝尔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牵涉着一套独特的文化和一种品格构造。在文化上,它的特征是自我实现,即把个人从传统束缚和归属纽带(家庭或血统)中解脱出来,以便他按主观意愿造就自我。在品格结构上,它确立了自我控制规范和延期报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