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劝君免谈陈寅恪
  • 历史决定论的两重含义
  • 中国传统文明与近代海派文明的互补
  • “五四新文化”现代酷语的星星之火
  • 史学大师陈寅恪怎么看曹操
  • 古代秦巴地区的历史沿革与经济开发
  • 试论宋代童蒙教育的大众化
  • 国字监国子的监狱
  • “三国文化”概念初探
  • 宋史研究要点
  • 最新热门    
     
    中国古代的丝麻棉

    王曾瑜



        自夏、商、周三代以来约四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中,人们的衣料大致在前三千年以丝麻为主,後一千年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当然,现代又兴起了人造纤维,则不在本文介绍之列。
        自三代至唐宋的三千三百年间,中原大地除栽种粟、麦、稻等粮食作物外,主要是栽种桑、柘、大麻、苎麻等。白居易《秦中吟·重赋》诗说:“厚地植桑麻,所用济生民。”[1]随着人口的繁衍,土地的垦殖,处处有绿荫蔽野的桑树和柘树,此处景象,今日已不易设想,更无以复原了。
        丝麻不仅作为纺织品的原料,麻可以制作麻绳之类,丝絮是制作被褥、冬服等的原料。《重赋》诗描写“官库”内“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2]官府向民间徵收大量丝绵,即是供官员、军人作冬服之用。李白《子夜吴歌》说:“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3]就是生动地描绘一个女子为征夫赶制冬袍之情景。古时所谓布,一般是指麻布,人们用“布衣”一词形容平民百姓,是因为穷人穿不起丝织品,只能以麻布蔽体。杜甫《北征》诗说:“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海图拆波涛,旧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4]反映在安史之乱时,其家生计艰窘,不得不将旧剩的高贵刺绣丝织物,补衲麻织短褐。陆游《霜风》诗说:“十月霜风吼屋边,布裘未办一铢绵。”[5]另一《泛舟过金家埂赠卖薪王翁》诗说:“软炊豆饭可支日,厚絮布襦聊过冬。”[6]反映当时尚可饱暖的生活水平,是麻布作面料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