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西元十世纪交趾史略初论稿
  • 吏治与士风
  • 曲学阿世 侮食自矜——文人的附庸伦理与附庸心态批判
  • 世界历史上的大清帝国
  •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近代中国人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 历史的鸟瞰
  • 游离于法律与皇权之间的中国封建社会
  • 对孔子教育集团成员关系的新认识
  • 微观史学与新文化史
  • 中日战争,中国人应记住什么
  • 最新热门    
     
    通俗历史,何以职业史家缺位?



     为了对历史教学和历史教科书编纂的各种问题进行反思,2006年3月25日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召开了“历史教学与教科书编纂”座谈会,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以及《历史教学》编辑部的三十多位专家学者与会,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上述他的发言正出于此。

      关于历史学问题,清华大学的何兆武先生(此次讨论会因病未能与会)认为,历史学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史实的认知,第二个层次是对第一个层次所认定的史实的理解与诠释。(何兆武《历史学是科学吗?》,载何兆武《历史理性的重建》,107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这两个层次其实也就是历史教科书所应该具有的两个方面,教科书一方面要传授知识,告诉学生基本的历史史实,然而这些“史实”其实与第二个层面“史实的理解与诠释”是无法分离的,而且这种理解和诠释往往决定了传授什么样的“史实”给受众。所以,教科书问题从来就不是一个小问题,中国古代有“灭其国,先灭其史”的说法,现代世界似乎在越来越走向全球化的普遍主义,但教科书却越来越具有更强烈的民族、传统、国家认同的现实意味。比如,以色列的历史教材,就特别突出犹太人的历史谱系,为了证明自己本来就是一个国家,他们觉得必须写出自己的历史。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中国古代的史学编纂大体遵照的是“戒鉴史学”的思路,比如《资治通鉴》的名字具有的涵义。中国自从进入近代以来,开始按照新的方式编写历史教科书,像早期的夏曾佑《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刘师培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以及一直到晚近还在使用的郭沫若、范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