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西元十世纪交趾史略初论稿
  • 吏治与士风
  • 曲学阿世 侮食自矜——文人的附庸伦理与附庸心态批判
  • 通俗历史,何以职业史家缺位?
  • 从金富轼《三国史(记)》杂谈高句丽、百济、新罗相关
  • 茅海建湘军与军事现代化背道而驰
  • 定海文化精神
  • “欧洲中心论”的破除与世界史的成立
  • 见识一种非意识形态化的法国革命史
  • 中日战争,中国人应记住什么
  • 最新热门    
     
    科学革命、李约瑟与中国的现代化

    刘钝


    《科学革命与中国道路》前言


      近代科学自萌芽之初就对人类文化发生了重要的塑形作用,首先是在其诞生之地的西方,其后逐渐扩散到整个有人类活动的世界——可以说,这一扩散过程至今仍在延续。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解,科学所以具有这种作用,是因为它可物化为直接的生产力,进而导致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动,因此科学是历史上最具革命性的力量。 

      由于这样的原因,完成于17世纪的近代科学革命成为西方思想史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在巴特菲尔德以前就受到一些学者的关注,而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将以往人们对科学革命的叙事性论述上升为系统的理论框架下的精致分析,库恩的理论不但成为科学史、科学哲学与科学社会学这些学科中的核心内容,而且对许多人文社会学科也发生了影响。但是,关于科学革命的研究并没有到此停步。库恩以降,有关科学革命理论的新观点、新视角和新题材层出不穷,至今方兴未艾。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方面,库恩的模式是对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特定知识领域中所发生现象的归纳结果;另一方面,随着科学知识的深化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的内涵与科学革命的形式也必然会发生变化。比较一下16、17世纪发生在行星天文学和经典物理学领域的革命,和20世纪由相对论、量子力学为代表的现代物理学革命,我们就会发现从内容到形式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毋庸置疑,科学革命至今仍是一个有待深入发掘的思想宝库。 

      在近代科学迈向现代科学的历史进程中,西方的思想家们亦曾致力发展一个被我们称为“科学进步论”的学说,其要旨是:科学是一项不断进步的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