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易中天品海瑞不合时宜的人
  • 应当如何看待义和团的排外主义
  • 曾国藩集团的社会来历
  • 从历史看人物 以刘邦和朱元璋为例
  • 近年来晚清政治史研究新趋向
  • 廓清文学与历史的真实面貌
  • 亚洲史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 易中天品武则天这个女人不寻常
  • 揭秘大清国皇帝为何三朝接连绝后
  • 关于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
  • 最新热门    
     
    科举制与传统士人的社会求偿心理

    张学亮


      科举制始于隋,盛于唐,并为以后历代所沿用,迄于清末,主宰中国传统社会文官选拔达1300余年之久。而士子众多,录取名额有限这一矛盾始终存在。因此,求取功名之途阻塞多艰,士人蹭蹬场屋,有多年而及第者,有终身不售者,为痴为狂者所在多有。 


      士人及第后的心态在其诗作中多有记载和表述,“昔日龌龊不足 

    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唐诗人孟郊科举及第后的狂喜心情在这首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大诗人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也显露出对自己即将出仕并改换门庭和身份的喜悦。被目为明代奸相的严嵩的父亲严淮在临终前嘱托严嵩:“吾期汝一第,以成吾志,今若此命矣。”“既汝他日获成吾志者,吾目瞑矣!”(《钤山堂集》卷33)从严嵩父亲的生死期许,到《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后的癫狂发作;从唐代诗人的真实心情写照,到明清文人小说家笔下的夸张描写,都反映了科举制在中国传统士人心目中的地位:在传统社会里,科举成为士人阶层的最佳选择和出路,成为其社会存在的主要意义和个人价值实现的终极目标。这一观念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在传统社会中,一个士子成功的背后凝结了整个家庭乃至整个家族、乡党的心血和资助。“延经师,属生徒,隆礼而饩之,异书厚直购之至,倾其资弗计。”(《钤山堂集》卷33)殷切的期望、慷慨的经济支持,士子们心里积淀的不仅是感动、感激,还有不易所觉的潜在的社会求偿心理意识。当一个士人完成了从“正身之士”到“求仕之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