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中国王朝兴亡周期率
  • 关于汉代“亭”的几个问题
  • 近十年来清代西北经济研究述评
  • 明代四川蒙古族历史和演变略论
  • 曹操的宽容与报复
  • 易中天品曹操做能臣,还是做奸雄
  • 项羽之死
  • 《汉代风云人物》易中天看韩信的错误
  • 文化与文物
  • 关于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
  • 最新热门    
     
    唐史研究发展现状

    nbsp;  二、经济史、军事、历史地理和民族关系与中外交流
        经济史研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工商业和经济管理制度方面比较集中。宁欣的《内廷与市场:对唐朝“宫市”的重新审视》讨论了“宫市”缘起诸说以及杨国忠、宦官领使“宫市”的始末和“宫市”终止时间,并分析其产生原因及在供送系统中的影响。李青在《唐代经济监察法之分析》中认为,唐代是监察制度的鼎盛时代,其保证了经济活动有序,赋税有源,商业专卖有据,官府食利有准,救荒仓储有备。林文勋的《商品经济与唐宋社会变革》提出,商品流通的活跃,市场关系的扩大及其影响的加强,商人资本的崛起,货币制度的飞跃等商品经济长足的发展促成了唐宋社会的变革。
        军事方面的研究相对数量较少,但仍有一些值得注意的文章和观点。张国刚在《唐代中央军事决策与军队领导体制论略》中认为,尚书省兵部负责政令的制定与推行,中央和地方的军队统帅机构则是实施军事行动的指挥组织,它们一起构成了唐代的军事领导体制的基本内容;唐代军队的统领和指挥机关前后变化最大,但终唐之世,唐朝都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军队领导组织和指挥机构。黄宽重在《唐宋基层武力与基层社会的转变———以弓手为中心的观察》中认为,弓手的出现显示了唐宋之间-社会形态以及运作机制的一大转变,弓手是了解传统中国基层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发展的基础。
        历史地理方面以区域性问题的研究为多。李大龙在《有关唐安北都护府的几个问题》中认为,安北都护府侨置于同城的时间是在垂拱元年,然后在圣历元年迁入单于都护府治所。黄寿成的《唐代河北神策行营城镇考》考察了乐寿、博野二县的设置神策行营的情况。李勃的《唐代赵昌进琼管等六州〈六十二洞归降图考〉》证实了《旧唐书宪宗本纪》对此事记载的正确性和《册府元龟》的错误。
        民族关系与中外交流方面,有关东亚的成果仍然较多。李德山在《唐朝对高句丽政策的形成、嬗变及其原因》中提出,唐朝征伐和消灭高句丽的积极意义是使该地区的-维持了近二百年的和平与稳定。牟发松的《汉唐间的中日关系与东亚世界》回顾了汉唐间中日交流,指出日本7世纪~9世纪在-和文化上的变化使它最终被以唐朝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所接纳,隋唐时期日本使节的争长及日本国号的变更,显示了日本力图与隋唐帝国保持对等外交的顽强努力,也埋下了后世东亚世界格局的历史基因。
        三、社会史及宗教史仍是研究的热点
        张国刚的《唐代婚姻礼俗与礼法文化》利用唐代小说资料从聘财与婚姻、礼法与婚姻、门第与聘财3个方面研究唐代的婚姻状况。姚平的《唐代妇女的生命历程》一书通过唐代规范性观念对妇女生活的界定,从妇女生活与唐代-、经济制度的关系,唐代妇女的自我标识,生活与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出发,对婚姻组合、夫妇关系及为人之母3大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高世瑜在《唐律:性别制度的法典化》中提出“性别制度”概念,即中国古代决定男女两性地位、建构两性关系的社会规范中成文的规范,认为唐代是性别制度由礼入法、形成正式法典的重要时期,两性间的主从关系更加明确。张安福在《唐初农民家庭收支与社会发展》中认为,唐初农民在完成国家赋役、保证自身日常生活之外,家庭收入略有剩余,以此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发展和人口增加。王志胜在《唐代家财的管理制度》中认为,唐代家财管理的一般特征是同居共财、家长专管和均分原则,并指出唐代妇女在家财管理中所有的权力。
        宗教与民间信仰问题是吸引研究者的又一热点。雷闻的《唐代地方祠祀的分层与运作———以生祠与城隍神为中心》分国家规定、地方允许和“合法”-祠3个层次来探讨国家礼制与地方祠祀的关系,认为对于地方政府而言,第二类祠祀即生祠和城隍神等最为重要,对它们的态度显示了国家意识形态对地方文化传统的妥协和引导;国家对于地方祠祀,并不是简单禁毁,更多是纳入国家礼制系统而赋予官方地位。蔡鸿生在《唐宋时代摩尼教在滨海地域的变异》中指出,在流亡中再生的摩尼教通过走向民间而实现自我转型,经过偶像化和神道化的泉州明教,并没有缓和政教矛盾或协调左道诸派;南宋时摩尼教的变异并未终止,反而出现更加多样化和更加异端化的趋势。
        四、史料整理
        荣新江、王静的《韦述及其两京新记》介绍了韦述及其著述情况,分析了《两京新记》的源流和影响、整理情况,并指出应用中注意的问题。吴玉贵的《旧唐书校补举例———以〈太平御览〉引〈唐书〉为中心》、《〈旧唐书〉勘误》对《旧唐书》内容进行了大量校补。武秀成的《〈旧唐书·经籍志〉考校举隅》亦对《旧唐书》加以考校。傅璇琮的《岑仲勉〈补僖昭哀三朝翰林学士记〉正补》对岑先生的著作加以校对、补充。孙继民的《涉县娲皇宫石壁唐代朱书题记试释》释录了娲皇宫唐代题记,并讨论了其对于晚唐泽潞镇及娲皇宫变化的研究意义。冻国栋的《跋武昌阅马场五代吴墓所出之“买地券”》重新释录了五代吴国王氏地券,比对了其与此前此后相关地券乃至吐鲁番所出“衣物疏”的格式与内容的异同,并提出地券所反映的若干问题。郝春文的《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未刊敦煌文献研读札记》介绍了有关社会经济军事方面的未刊敦煌文献并且作了录文。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