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
  • 秦汉门客--中国知识分子奴颜的起源
  • 河洛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
  • 重审梁启超的启蒙思想
  • 美国东北亚政策的演变及根源
  • 毛泽东品题曾国藩
  • 全球视野下的晚明社会
  • 甲申年话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
  • 顾炎武与徐乾学
  • 阿房宫成未成?烧没烧?
  • 最新热门    
     
    充满喧哗的“炒古”中媒体丢失了什么?



      据2月23日《南京日报》报道,随着江宁宋代古墓的内棺被运抵南博进行进一步考古研究,媒体有关“秦桧墓”的热闹报道终于渐渐平息。原本严肃的考古报道,在众多媒体合力的推波助澜下,演变成一次轰轰烈烈的“炒古”。其间,虽有个别的媒体提出了质疑,但绝大多数还是不负责任地跟风炒作。所以在尘埃落定后,我们有必要追问:在这场充满喧哗和骚动的闹剧中,媒体究竟丢失了什么?


      丢失了科学理性的精神。考古工作严谨细致,周期较长,有时出于保护文物等要求,还会低调处理;而新闻报道则注重时效性,追求轰动效应。二者之间有着天然的冲突。但恢复历史的记忆,呈现历史的层面,是公众都有权知道的信息。在二者之间,新闻媒体应该取得一个平衡。那就是对文物考古的报道要采取严谨审慎的理性态度,以科学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不能随意炒作;这必须贯彻整个报道全程。寻找尽可能多的信息来源,并检验来自所有来源的信息的准确性,就是重要的前提。而在此次的“炒古”中,记者几乎都采访了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研究所所长、历史系教授贺云翱。他的“权威”出场,为媒体判断“疑似秦桧墓”提供了“充足”凭据。相比较而言,媒体对与事件有莫大联系的南京市文物局和最有发言权的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却甚少关注。这几乎是在违背常识——考古研究有新的发现,是要经过众多专家论证的。而这样低级的错误,只有在媒体为了追求轰动效应、丢失科学理性的精神前提下才会出现。

      丢失了求真的职业道德。无论中外,“求真”都是新闻工作者的信条和准则之一。《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第四条明确提出要“维护新闻的真实性”。《职业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